首页> 中国专利> 挂钩组件以及使用该挂钩组件的置物架组件

挂钩组件以及使用该挂钩组件的置物架组件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挂钩组件,用于与密网格搁架的连接。本申请包括主体与顶部连接部,主体与顶部连接部固定连接,顶部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搁架可拆卸地连接。顶部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相邻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顶部连接部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沿着顶部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纵向金属丝。本申请提供的置物架组件可以在不减少顶板宽度的前提下能够与密网格搁架可靠地连接而避免纵向金属丝的干涉。置物架组件的绝大部分尺寸保持不变,以最小的改动和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可以增加顶部连接部的宽度,进一步提升置物架组件的承重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691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61015.6

  • 发明设计人 李跃明;

    申请日2021-02-05

  • 分类号A47G29/02(2006.01);A47G25/06(2006.01);A47F5/00(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郑立

  • 地址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3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挂钩组件以及使用该挂钩组件的置物架组件。

背景技术

置物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设备,家用置物架通常被用于放置衣物、日用品等等,商用置物架通常被用于放置商品、产品。其中,安装于竖立面的置物架由于其占地空间小而受到超市、商场的欢迎而被广泛使用。这种置物架通常是在竖直的墙面、板面上固定安装多个支架,然后将搁架水平放置于支架上以形成置物架。搁架是网格状结构,由多组平行设置的横向金属丝和纵向金属丝交织构成。

在置物架系统中,挂钩组件是常用的置物架组件之一。挂钩组件通常包括上部的连接机构与下部的挂钩,其中连接机构用于将挂钩组件与搁架或支架连接,挂钩用于悬挂衣物或横杆。在一些现有技术中,挂钩组件包括狭长型的顶部,顶部包括前钩与后钩。该狭长型顶部的宽度小于平行设置的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隙,顶部的长度等于平行设置的横向金属丝之间的间隙。在安装时,将顶部倾斜一定角度,由下而上穿过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隙后,将顶部放平。前钩部与后钩部分别钩住一根横向金属丝,使得挂钩组件与搁架固定连接。

随着需求的提升,人们都希望置物架系统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以及更大的重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规方法之一是采用密网格的搁架。即搁架的相邻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减小。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的挂钩组件由于其顶部的宽度比相邻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大,受到纵向金属丝的干涉而无法进入纵向金属丝的间隙中。如果为了挂钩组件能够进入纵向金属丝的间隙中而减少顶部的宽度,则会降低顶部的强度,使得挂钩组件的承重能力降低。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挂钩组件以及使用该挂钩组件的置物架组件,在采用密网格搁架的置物架系统中,不影响置物架组件的承重能力的前提下能够与密网格搁架可靠地连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挂钩组件,包括挂钩部与连接部,其中,所述挂钩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搁架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搁架的相邻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纵向金属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尺寸与所述纵向金属丝的直径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为多条且尺寸与纵向金属丝相匹配,相邻所述容纳槽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所述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纵向金属丝的直径的两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前钩部延伸,将所述前钩部分割成两个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后钩部延伸,将所述后钩部分割成两个部分。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挂钩组件,包括连接部和挂钩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挂钩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设置在相邻设置的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第一搁架上与所述第二搁架相邻的第一纵向金属丝以及所述第二搁架上与所述第一搁架相邻的第二纵向金属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纵向金属丝以及所述第二纵向金属丝的直径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纵向金属丝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纵向金属丝的直径之和。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组件,包括:搁架与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连接至所述搁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挂钩部和连接部,所述挂钩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用于容纳所述搁架的纵向金属丝;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和后钩部,所述前钩部和所述后钩部分别连接至所述搁架上相邻设置的横向金属丝。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搁架,所述至少两个搁架相邻设置;

挂钩组件,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搁架的连接处;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挂钩部和连接部,所述挂钩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的容纳槽,相邻的所述两个搁架上相邻的纵向金属丝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和后钩部,所述前钩部和所述后钩部被配置为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两个搁架的横向金属丝可拆卸地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组件,包括:搁架、挂钩组件以及吊杆,所述挂钩组件连接至所述搁架,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挂钩组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挂钩部和连接部,所述挂钩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用于容纳所述搁架的纵向金属丝;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和后钩部,所述前钩部和所述后钩部分别连接至所述搁架上相邻设置的横向金属丝;

所述挂钩部还包括设置在其第二端的下钩部,所述下钩部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吊杆。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搁架,所述至少两个搁架相邻设置;

挂钩组件,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搁架的连接处;

吊杆,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挂钩组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挂钩部和连接部,所述挂钩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的容纳槽,相邻的所述两个搁架上相邻的纵向金属丝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和后钩部,所述前钩部和所述后钩部被配置为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两个搁架的横向金属丝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挂钩部还包括设置在其第二端的下钩部,所述下钩部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吊杆。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系统,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与竖立面固定连接;

竖梁,所述竖梁与所述横梁可滑动地连接;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竖梁可拆卸地连接;

搁架,所述搁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接触,所述搁架包括纵向金属丝;

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与所述搁架连接;

吊杆,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挂钩组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挂钩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搁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相邻所述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系统,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与竖立面固定连接;

竖梁,所述竖梁与所述横梁可滑动地连接;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竖梁可拆卸地连接;

至少两个搁架,所述搁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接触,所述搁架包括纵向金属丝,至少两个所述搁架相邻设置;

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搁架的连接处;

吊杆,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挂钩组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挂钩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搁架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系统,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竖立面固定连接;

搁架,所述搁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接触,所述搁架包括纵向金属丝;

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与所述搁架连接;

吊杆,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挂钩组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挂钩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搁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相邻所述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系统,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竖立面固定连接;

至少两个搁架,所述搁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接触,所述搁架包括纵向金属丝,至少两个所述搁架相邻设置;

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搁架的连接处;

吊杆,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挂钩组件;

其中,所述挂钩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挂钩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搁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挂钩组件至少具备以下技术优势:

1、本申请提供的挂钩组件可以在不减少顶板宽度的前提下能够与密网格搁架可靠地连接而避免纵向金属丝的干涉。挂钩组件的绝大部分尺寸保持不变,以最小的改动和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挂钩组件相比现有技术,不仅不需要减小顶板宽度,在顶板设置有多根容纳槽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顶部宽度,进一步增加挂钩组件的承重能力。

3、本申请提供的挂钩组件可以作为两个搁架的连接件,增加搁架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置物架系统的整体承重能力。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方向尺寸定义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架组件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申请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部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申请并没有限定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本申请提供的挂钩组件,为置物架组件的一部分。具体地,为与搁架配合使用的挂钩组件。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中,“竖直方向”为与自然重力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方向,即箭头A指向“竖直方向”向下,箭头B指向“竖直方向”向上。“水平方向”为自然水平方向,即箭头C、D、E、F均指向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中,箭头E、F指向的方向为“横向”,箭头C、D指向的方向为“纵向”,其中箭头C指向的方向为“前端”,箭头D指向的方向为“后端”。在置物架组件中,搁架由多根沿着不同方向平行设置的金属丝交织构成。其中,沿着横向设置的金属丝为“横向金属丝”,沿着纵向设置的金属丝为“纵向金属丝”。挂钩组件的连接部大致呈矩形,其中,沿着横向的尺寸为“宽度”,如图1中a所示为连接部的宽度a,沿着纵向的尺寸为“长度”,如图1中b所示为连接部的长度b,如图1中d所示为相邻纵向金属丝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挂钩组件,包括连接部101以及挂钩部102,连接部101与挂钩部102固定连接,挂钩部102的第一端22连接至连接部101。在本实施例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连接部101处于挂钩部102的上方。连接部101呈狭长的矩形,包括前钩部11、后钩部12以及容纳槽13。其中前钩部11与后钩部12分别位于连接部10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优选地,前钩部11位于连接部101的前端,后钩部12位于连接部101的后端。连接部101具有第一表面14,即连接部101的上表面,第一表面14大致呈一个平面,容纳槽13为在连接部101的第一表面14上沿着连接部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容纳槽13沿着连接部10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表面14。挂钩部102为弯曲状,整体呈“J”字形。“J”字形的挂钩部102的第一端22与连接部101连接,“J”字形挂钩部102的第二端23处设置有下钩部21。

如图2所示,呈“J”字形的挂钩部102的第二端23的前后侧各延伸出一段距离从而形成下钩部21。下钩部21用于容纳置物架组件的吊杆。下钩部21具有下钩部开口,优选地,下钩部开口的朝向与前钩部11的朝向相对,即图中所示的沿着竖直方向朝上。

如图3所示,容纳槽13从第一表面14沿着前钩部11延伸,将前钩部11分割成两个部分。

如图4所示,容纳槽13从第一表面14沿着后钩部12延伸,将前钩部12分割成两个部分。

本实施例在置物架系统中与置物架中的其他组件的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搁架3由多组平行设置的横向金属丝32与多组平行设置的纵向金属丝31交织构成。现有技术中,相邻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较大,挂钩组件的连接部101的宽度a小于相邻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d。因此连接部101可以穿过两根纵向金属丝31之间,通过前钩11与后钩12容纳相邻的横向金属丝32实现挂钩组件与搁架3的连接。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需要减小相邻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d,即形成密网格的搁架3,以增加搁架3的承载能力,或避免小体积的物品从纵向金属丝31的间隙中掉落。对于密网格的搁架3而言,其相邻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d较小,小于常用的挂钩组件的连接部101的宽度a。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挂钩组件1,则其连接部101由于纵向金属丝31的干涉,无法进入到搁架3的相邻两根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隙内。如果为了配合较小的纵向金属丝31的间距d而减小连接部101的宽度,则会影响整个挂钩组件1的强度,降低其承重能力。在此前提下,设置在连接部101上表面的容纳槽13能够起到效果。在将挂钩组件1安装至搁架3上时,容纳槽13与纵向金属丝31平行放置,并将一根纵向金属丝31容纳在其中,使得连接部101得以由下而上穿过搁架3而不会被纵向金属丝31干涉。其中后钩部12的上部位于一根横向金属丝32的上方、后钩部12的下部位于该横向金属丝32的下方,使得该横向金属丝32被后钩部12包围。类似地,前钩部11的前部位于一根相邻横向金属丝2的前方、前钩部11的后部位于该横向金属丝32的后方,使得该横向金属丝32前钩部11包围。后钩部12的开口向后,因此限制了挂钩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前钩部11的开口向下,因此限制了挂钩组件在纵向的移动。当容纳槽13将纵向金属丝31容纳在内时,限制了挂钩组件沿横向的移动。因此,当前钩部11与后钩部12的相配合,间距与相邻两根横向金属丝32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时,挂钩组件能够同时连接两根横向金属丝32和一根纵向金属丝31,从而相对于搁架3完全限位固定。为了取得最佳的限位效果。前钩部11所在的曲线与后钩部12所在的曲线的直径设置为与横向金属丝32的直径匹配,容纳槽13的宽度和深度设置为与纵向金属丝31的直径匹配。

整个挂钩组件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需要从搁架上取下挂钩组件时,可采用外力拨动前钩部11或后钩部12,使得横向金属丝32从前钩部11或后钩部12中脱离从而去除对挂钩组件的限位。

下钩部21用于容纳吊杆4。当在搁架3的相应位置安装有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挂钩组件时,可容纳同一根吊杆4,增加其承重能力。优选地,下钩部21所在的曲线的直径设置为与吊杆4的直径匹配。

综上,如图5所示为一种包括搁架3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其中,挂钩组件1连接至搁架3。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挂钩部102和连接部101,挂钩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部101,连接部101的第一表面14上设置有沿连接部101长度方向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用于容纳搁架3的纵向金属丝31。连接部10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分别连接至搁架3上相邻设置的横向金属丝32。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一种包括搁架3、吊杆4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其中,挂钩组件1连接至搁架3,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挂钩部102和连接部101,挂钩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部101,连接部101的第一表面14上设置有沿连接部101长度方向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用于容纳搁架3的纵向金属丝31。连接部10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分别连接至搁架3上相邻设置的横向金属丝32。挂钩部102还包括设置在其第二端23的下钩部21(如图2所示),所述下钩部21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吊杆4。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一种包括横梁7、竖梁6、支架5、搁架3、吊杆4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其中,横梁7与竖立面固定连接;竖梁6与横梁7可滑动地连接;支架5与竖梁6可拆卸地连接;搁架3设置于支架5上,与支架5接触,搁架3包括纵向金属丝31;挂钩组件1与搁架3连接;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连接部101,挂钩组件1通过连接部101与搁架3连接,连接部101的宽度a大于相邻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d(如图1所示)。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一种包括支架5、搁架3、吊杆4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其中,支架5与竖立面固定连接;搁架3设置于支架5上,与支架5接触,搁架3包括纵向金属丝31;挂钩组件1与搁架3连接;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连接部101,挂钩组件1通过连接部101与搁架3连接,连接部101的宽度a大于相邻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d(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挂钩部102的结构、挂钩部102与连接部101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当对挂钩组件的承重能力有进一步要求时,可以增加连接部101的宽度,使其超过相邻纵向金属丝31间隔的两倍,甚至三倍、四倍等等。相应地,只需要在连接部101的上表面设置多条平行的容纳槽13,用于防止安装过程中纵向金属丝31对连接部101的干涉。优选地,相邻的容纳槽13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纵向金属丝31之间的间距相等。与实施例1相同地,容纳槽13的宽度和深度优选地设置为与纵向金属丝31的直径一致,能够在增加挂钩组件的强度的同时,取得最佳的限位效果。

实施例3

在一些应用中,搁架3的长度并不是无限长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将预定长度的多个搁架拼接起来,如图6所示,为第一搁架3与第二搁架3’拼接而成,因此通常在置物架系统中需要设置连接件以保证搁架的拼接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01的结构、挂钩部102的结构以及连接部101与挂钩部102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将连接部101上的容纳槽13的宽度设置为可以容纳两根并排设置的纵向金属丝31,如图6所示,具体地,该两根纵向金属丝分别为位于第一搁架3最边缘的纵向金属丝31以及位于第二搁架3’最边缘的纵向金属丝31’,纵向金属丝31以及纵向金属丝31’被相邻地平行地设置,即,位于第一搁架3最边缘的纵向金属丝31与第二搁架3’相邻设置,位于第二搁架3’最边缘的纵向金属丝31’与第一搁架3相邻设置。更优选地,容纳槽13的宽度等于纵向金属丝31以及纵向金属丝31’的直径之和。由于纵向金属丝31与纵向金属丝31’通常采用与其他纵向金属丝31相同的直径,即容纳槽13的宽度等于纵向金属丝31直径的两倍,从而使得容纳槽13刚好容纳两根并排设置的纵向金属丝。当两根纵向金属丝31、31’并排处于容纳槽13中时,由于容纳槽13的侧壁以及两根纵向金属丝31、31’互相的限位,使得相邻两块搁架3、3’之间的连接稳定。即挂钩组件本身成为相邻两块搁架之间的连接件,从而不需要在置物架系统中另外设置搁架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属于相邻两块搁架的纵向金属丝31、31’能够被容纳在容纳槽13中,需要将属于两块搁架3、3’横向金属丝32、32’在端部位置与最边缘的纵向金属丝31、31’齐平,以免互相干涉,同时也不降低搁架3、3’的焊接强度。

在其他类似的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增加挂钩组件的承重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部101的宽度,只需要在多个纵向金属丝31的对应位置设置多个容纳槽13,也能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综上,如图6所示为一种包括至少两个搁架3、3’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两个搁架3、3’相邻设置。挂钩组件1连接至两个搁架3、3’的连接处。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挂钩部102和连接部101,挂钩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部101,连接部101的第一表面14上设置有沿连接部101长度方向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用于容纳搁架3、3’上相邻设置的纵向金属丝31、31’。连接部10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分别与两个搁架3、3’上相邻设置的横向金属丝32、32’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一种包括至少两个搁架3、3’、吊杆4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两个搁架3、3’相邻设置。挂钩组件1连接至两个搁架3、3’的连接处。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挂钩部102和连接部101,挂钩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部101,连接部101的第一表面14上设置有沿连接部101长度方向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用于容纳搁架3、3’上相邻设置的纵向金属丝31、31’。连接部10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前钩部11和后钩部12分别与两个搁架3、3’上相邻设置的横向金属丝32、32’可拆卸地连接。挂钩部102还包括设置在其第二端23的下钩部21(如图2所示),所述下钩部21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吊杆4。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的一种包括横梁7、竖梁6、支架5、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搁架3、3’、吊杆4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其中,横梁7与竖立面固定连接;竖梁6与横梁7可滑动地连接;支架5与竖梁6可拆卸地连接;搁架3、3’设置于支架5上,与支架5接触,搁架3、3’包括纵向金属丝31、31’;挂钩组件1连接至两个搁架3、3’的连接处;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连接部101,挂钩组件1通过连接部101与搁架3连接。挂钩组件1通过所述连接部101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搁架3、3’连接。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的一种包括支架5、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搁架3、3’、吊杆4以及挂钩组件1的置物架组件。其中,支架5与竖立面固定连接;搁架3、3’设置于支架5上,与支架5接触,搁架3包括纵向金属丝31、31’;挂钩组件1与搁架3连接;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连接部101,挂钩组件1连接至两个搁架3、3’的连接处;吊杆4连接至挂钩组件1。其中,挂钩组件1包括连接部101,挂钩组件1通过连接部101与搁架3连接。挂钩组件1通过所述连接部101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搁架3、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多个实施例仅代表本发明的几种典型代表,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通过简单替换及变形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属于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申请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