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装置、储物柜及介质

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装置、储物柜及介质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装置、储物柜及介质,包括: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这样,能够合理规划储物柜空间,从而提升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3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前海百递网络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74304.0

  • 发明设计人 陈衍权;

    申请日2022-06-15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G06Q10/08(2012.01);A47B81/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夏欢

  • 地址 518066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4 专利申请号:2022106743040 申请日:2022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物柜空间规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装置、快递柜及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各种场景下的物品存放需求,相应的储物柜随之产生,如快递柜、超市储物柜等,而目前,储物柜通过固定数量的小柜子来存放物品,这就使得每个储物柜所能存放的物品数量是固定的,如果储物柜存满,在没有任何用户取出的情况下,储物柜将无法继续存放其他物品。同时储物柜使用的是固定大小的柜子,一般分为大中小的固定体积,这就导致了空间利用率依赖于储物人员的操作。如果储物人员将一个小物品放在大柜子中,整个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将大大减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装置、储物柜及介质,能够合理规划储物柜空间,从而提升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包括:

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

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

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

可选的,所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以及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其中,若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为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占储物空间,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为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确定的储物空间;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为当前所述储物柜中每个储物层最后一个入柜物品的储物箱。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以及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包括:

确定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

确定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基于所述高度差、所述第一体积参数、所述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可选的,所述确定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包括:

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将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的高度之和,作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中的最大宽度,作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高度差、所述第一体积参数、所述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包括:

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高度方向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计算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互转宽高并放置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高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形成的第一闲置空间、以及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形成的第二闲置空间,比较所述第一闲置空间和第二闲置空间,将较小的闲置空间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若所有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比较在各储物层的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放置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形成的闲置空间,将最小的闲置空间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

识别待入柜物品的面单,得到电子面单信息;

当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时,还包括:

基于所述电子面单信息向相应取件设备发送取件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当获取到取物指令,则将所述取物指令对应的物品从相应的储物箱取出;

若被取出物品的空闲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拆解所述空闲储物箱,利用所述空闲储物箱沿宽度方向的其他储物箱补齐所述空闲储物箱被拆解后的位置;

若所述空闲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保留所述空闲储物箱。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装置,包括:

物品体积参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

第一体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

第一目标储物箱组装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

待入柜物品存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

存放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储物箱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物柜,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的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实现前述的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

可见,本申请先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之后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然后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之后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最后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也即,本申请在物品入柜时,先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并基于识别到的体积参数确定能够存储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基于该最小体积参数组装相应的第一目标储物箱,放入储物柜的空闲空间,这样,根据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组装相应的储物箱然后入柜,能够合理规划储物柜空间,从而提升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储物层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第一目标储物箱和第二目标储物箱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储物箱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第一目标储物箱存放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第一目标储物箱存放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储物柜通过固定数量的小柜子来存放物品,这就使得每个储物柜所能存放的物品数量是固定的,如果储物柜存满,在没有任何用户取出的情况下,储物柜将无法继续存放其他物品。同时储物柜使用的是固定大小的柜子,一般分为大中小的固定体积,这就导致了空间利用率依赖于储物人员的操作。如果储物人员将一个小物品放在大柜子中,整个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将大大减小。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案,能够合理规划储物柜空间,从而提升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包括:

步骤S11: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待入柜物品放置于指定位置,利用物品识别设备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TOF(即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法)深感摄像头并结合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算法识别当前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

其中,TOF深感摄像头可以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脉冲发射单元和逻辑处理器,光源可以采用红外线,脉冲装置让光源可以连续不断的发射调制的红外光,照射到待入柜物品上,并接收源源不断的反射光线,再通过计算光的飞行时间来算出待入柜物品和TOF深感镜头的距离,进而结合AR算法得到物品的体积参数。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储物柜还可以包括履带,用户将待入柜物品放在履带上之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TOF深感摄像头并结合AR算法识别当前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例如,可以在入柜口的四个方向分别配置一个TOF深感摄像头。

步骤S12: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预设多个储物箱的高度与预设最大高度的比值、储物箱的宽度与预设最大宽度的比值,基于预设的多个比值、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

比如,高度与预设最大高度的比值、宽度与预设最大宽度的比值均包括:1:4、2:4、3:4、4:4,以可以组成的最大高宽为40cm*40cm为例,储物箱可选的体积参数包括:40cm*40cm、40cm*30cm、40cm*20cm、40cm*10cm、30cm*30cm、20cm*20cm、10cm*10cm……。比如,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为高35cm、宽15cm,选择出高度与预设最大高度的比值:4:4,宽度与预设最大宽度的比值2:4,则确定的第一体积参数为高40cm,宽20cm。

并且,储物箱的长可以均为预设长度,且该预设长度为基于储物层的宽度确定的长度,比如,可以等于储物层的宽度或小于储物层的宽度,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储物层示意图。

这样,可以根据识别体积参数选取带有卡扣的铁片组合成长度固定,高度、宽度可变的六面体的储物箱。

步骤S13: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物箱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由组装。例如,储物柜内可放置多个带有卡扣的可组装实体片(后文以铁片举例说明),通过铁片之间的相互组合来形成储物箱,如此,随着铁片的组合方式的不同,储物箱的体积参数也可随之改变,从而实现储物箱的动态变化。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储物箱的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六面体、圆柱体等,为便于理解,以六面体为例进行说明。

在得到第一体积参数后,基于第一体积参数组装得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待入柜物品存入第一目标储物箱。

步骤S14: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以及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其中,若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为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占储物空间,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为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确定的储物空间;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为当前所述储物柜中每个储物层最后一个入柜物品的储物箱。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0:确定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将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获取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中物品的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得到第二体积参数。也即,在第二目标储物箱中的物品入柜时,计算了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并进行了存储,如此,可以读取存储的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得到第二体积参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测量设备测量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得到第二体积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的高度之和,作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中的最大宽度,作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获取基于储物箱中物品的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以及所述其他储物箱的体积参数,然后通过计算得到第二体积参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测量设备进行测量以得到第二体积参数。

其中,测量设备可以为红外设备或摄像设备等。

步骤01:确定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的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具体的,将预先设定好的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的高度减去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得到目标储物空间与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测量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具体的,测量第二目标储物箱与其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步骤02:基于所述高度差、所述第一体积参数、所述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比如,若储物方向为从左至右,则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在目标储物空间的右侧。也即,存放位置即为第目标储物空间的右侧,紧邻目标储物空间的位置。例如,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第一目标储物箱和第二目标储物箱示意图。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两个相邻储物箱高度相似,直接放入即可使得空间利用率最大,这种场景属于最理想场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高度方向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高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计算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互转宽高并放置在所述任一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高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形成的第一闲置空间、以及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形成的第二闲置空间,比较所述第一闲置空间和第二闲置空间,将较小的闲置空间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其中,第一闲置空间的大小为:高为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宽为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宽与目标储物空间的宽之差,长度为预设长度的长方体的体积。第二闲置空间的大小为第一体积和第二体积之和,第一体积为:高为第二目标储物箱沿宽度方向已存在的储物箱的高与第一目标储物箱高度之差、宽为第一目标储物与目标储物空间的宽之和,长度为预设长度的长方体的体积;第二体积为:高度为第一目标储物箱与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宽度为目标储物空间的宽度,长度为预设长度的长方体的体积。若第二目标储物箱沿宽度方向没有已存在的储物箱,则第一体积中的高为储物层高度与第一目标储物箱的高度差。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储物箱示意图,图3中右侧的储物箱为第二目标储物箱,左侧的储物箱为第二目标储物箱存放之前已存在的储物箱。b为高度差,a为第二目标储物箱的宽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也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第一目标储物箱存放位置示意图,第一目标储物箱位于第二目标储物箱上方,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第一目标储物箱存放位置示意图,第一目标储物箱位于第二目标储物箱右侧。图5中第一闲置空间的大小为:高为第二目标储物箱的高、宽为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宽与第二目标储物箱的宽之差,长度为预设长度的长方体的体积。图6中第二闲置空间的大小为第一体积和第二体积之和,第一体积为:高为第二目标储物箱左侧已存在的储物箱的高与第一目标储物箱高度之差、宽为第一目标储物与第二目标储物箱之和,长度为预设长度的长方体的体积;第二体积为:高度为第一目标储物箱与第二目标储物箱的高度差,宽度为第二目标储物箱的宽度,长度为预设长度的长方体的体积。若第二目标储物箱左侧没有已存在的储物箱,则第一体积中的高为储物层高度与第一目标储物箱的高度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有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高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比较在各储物层的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放置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形成的闲置空间,将最小的闲置空间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形成的闲置空间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前述第二闲置空间的计算方法。可以理解的是,空闲空间和闲置空间不是相同的概念,闲置空间为将储物箱放在相应位置上很可能浪费的空间,由于入柜物品的体积很可能不同,储物箱的体积也不相同,闲置空间很可能无法再为下一储物箱所利用。

步骤S15: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履带将第一目标储物箱传递至存放位置,然后放置。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当获取到取物指令,则将所述取物指令对应的物品从相应的储物箱取出;若被取出物品的空闲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拆解所述空闲储物箱,利用所述空闲储物箱沿宽度方向的其他储物箱补齐所述空闲储物箱被拆解后的位置;若所述空闲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保留所述空闲储物箱。并在有新的物品入柜时,先匹配保留的空闲储物箱,若空闲储物箱能够存放新的入柜物品,则存入空闲储物箱。并且,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左对齐的方式存放入柜物品,也即,储物方向为从左至右,左对齐,每次取出物品后空出的位置由右侧储物箱补齐。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识别待入柜物品的面单,得到电子面单信息;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OCR(即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识别待入柜物品的面单,得到电子面单信息。当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时,还包括:基于所述电子面单信息向相应取件设备发送取件信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物柜为快递柜,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识别待入柜物品的面单,得到电子面单信息;当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快递柜,则基于所述电子面单信息向相应用户终端发送取件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快递包裹数量的急剧攀升,导致快递员的派送负担过重的情况。由此催生了很多基于“智能快递柜+代收服务站点”双重组合运营体系的实现方案来解决快递派送问题。现有的快递包裹智能柜基本都是通过固定数量固定大小的小柜子,用户根据取件码来开关指定的柜门。空间利用率依赖于派件快递员的操作。如果快递员将一个小物品放在大柜子中,那整个智能柜的空间利用率将大大减小。而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提升快递柜的空间利用利用率,下面以快递柜的场景详细介绍本方案:

快递柜外部设置快递员投放处,该投放处与快递柜相连接,快递员投放只需要将快递包裹放置在履带上,快递单不朝下,履带自动将置于其上的快递包裹入柜。在入柜口四个方向配置几个TOF深感摄像头,结合AR算法计算当前入柜包裹的具体体积,并且通过图像识别OCR,识别出对应的电子面单,提取出包裹相关的快递单号以及手机人相关信息等。到此完成入柜准备。如果当前快递柜实时计算没有足够的体积存放当前包裹,则直接通过履带退回给快递员。如果当前空闲空间足够,则依据入柜准备所获得的体积参数,自动按照最小体积结合快递柜每一层当前最右侧快递包裹所在储物箱的体积确定对应的动态储物箱的存放位置,并在储物箱放置对应包裹,将储物箱放入相应的存放位置,同时为当前储物箱设置可擦除的动态标签进行唯一标识,并与相应包裹信息,包括单号、收件人信息等,一同匹配记录入后台用于通知用户取件。检查快递柜内部剩余空间,由于储物方向是左对齐并且动态储物箱的长度与智能柜前后同长,所以优先检查右侧面的物品存放情况。在最理想的场景下,当前储物箱与最右侧储物箱高度相似也即高度差小于预设阈值,且接近储物层顶部,由于长度固定,直接放入当前最右侧储物箱的右侧即可使得空间利用率最大。若没有与当前快递的储物箱高度相似的最右侧储物箱,则获取每一层最右储物箱的高度和当前储物层的高度差和最右侧储物箱的宽度并与当前即将入柜的储物箱的宽高进行比较。并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的处理:

遍历智能柜的各层,如果出现当前入柜储物箱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高度差且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右侧储物箱的宽度,则直接放入最右侧储物箱上方的缺口。如果无可直接放入的层号则判断是否存在当前入柜储物箱的高度大于高度差且宽度小于或等于高度差的最右侧储物箱,存在则计算储物箱宽高互转后放入最右侧储物箱上方之后新增的缺口体积和直接放置最右侧缺口体积哪个更大,也即,图4和图5中两个闲置空间的大小比较,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为核心,选取缺口较小的方式来决定或是直接放置最右侧或是宽高互转后放入最右侧储物箱上方。如果当前入柜储物箱的高度大于高度差且宽度大于高度差,则比较直接将当前入柜储物箱放置于各层最右侧后,找出闲置缺口体积最小的层号将包裹放入。

进一步的,快递柜自动推送对应取件信息给用户,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件码进行取件。而在对应快递取出后,若没有储物箱堆叠,则该储物箱自动拆解为未组合前的状态,并且内部其他剩余储物箱默认继续左对齐进行放置,将空闲出来的位置继续利用。如果是多个储物箱堆叠的场景,则依旧保留该空闲的储物箱。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之后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然后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之后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最后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也即,本申请在物品入柜时,先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并基于识别到的体积参数确定能够存储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基于该最小体积参数组装相应的第一目标储物箱,放入储物柜的空闲空间,这样,根据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组装相应的储物箱然后入柜,能够合理规划储物柜空间,从而提升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装置,包括:

物品体积参数识别模块11,用于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

第一体积参数确定模块12,用于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

第一目标储物箱组装模块1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

待入柜物品存入模块14,用于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

存放位置确定模块15,用于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储物箱放置模块16,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得到识别体积参数,之后基于所述识别体积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储物箱的第一体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为能够存储所述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然后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组装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并将所述待入柜物品存入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之后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最后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也即,本申请在物品入柜时,先识别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并基于识别到的体积参数确定能够存储待入柜物品的最小体积参数,基于该最小体积参数组装相应的第一目标储物箱,放入储物柜的空闲空间,这样,根据待入柜物品的体积参数组装相应的储物箱然后入柜,能够合理规划储物柜空间,从而提升储物柜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存放位置确定模块15,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以及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其中,若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为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占储物空间,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为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确定的储物空间;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为当前所述储物柜中每个储物层最后一个入柜物品的储物箱。

进一步的,所述存放位置确定模块15具体包括:

第二体积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储物空间的第二体积参数;

高度差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储物空间与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所在储物层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第一目标储物箱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高度差、所述第一体积参数、所述第二体积参数在储物柜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体积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将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的体积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若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的高度之和,作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储物箱与所述其他储物箱中的最大宽度,作为所述第二体积参数中的宽度。进一步的,第一目标储物箱位置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高度方向的空闲空间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若任一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计算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互转宽高并放置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高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形成的第一闲置空间、以及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在所述任一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形成的第二闲置空间,比较所述第一闲置空间和第二闲置空间,将较小的闲置空间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若所有目标储物空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高度、且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体积参数中的宽度,则比较在各储物层的目标储物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闲空间放置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形成的闲置空间,将最小的闲置空间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的存放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面单信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入柜物品的面单,得到电子面单信息;

取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将待入柜物品存入模块14将所述第一目标储物箱放置至所述存放位置时,基于所述电子面单信息向相应取件设备发送取件信息。

物品取出模块,用于当获取到取物指令,则将所述取物指令对应的物品从相应的储物箱取出;

储物箱控制模块,用于若被取出物品的空闲储物箱沿高度方向不存在其他储物箱,则拆解所述空闲储物箱,利用所述空闲储物箱沿宽度方向的其他储物箱补齐所述空闲储物箱被拆解后的位置;若所述空闲储物箱沿高度方向存在其他储物箱,则保留所述空闲储物箱。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物柜,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

关于上述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并且,所述存储器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

关于上述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

关于上述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物柜空间规划方法、装置、储物柜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