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待考察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指标;分析目标层中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准则层指标;将准则层指标细化获得指标层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基于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构建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本发明总建立了符合我国变电站工程特点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可对施工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10-27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IPC(主分类):G06Q10/06 专利申请号:2022105245438 申请公布日:20220812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 2022-08-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 专利申请号:2022105245438 申请日:2022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都开始发展新的经济模式,实行绿色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各种能源的使用过程中,潮汐能、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增加。在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都必须将其转换为电能进行使用,因为电能相对于其他能源来说最环保、安全可靠性高、传输过程消耗少而且具有超远距离传输且速度快等特点。

随着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提升,变电站建设数量与日俱增,建设的规模、技术、维管等方面标准要求也不断提高,加强变电站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的评价及环境效益的评估,对于提高电力使用效能、确保电力工程绿色化也尤为重要。

目前有关于变电站的研究理论和相关文献都十分丰富,但是关于绿色变电站的建设以及绿色施工评价的理论和相关文献是十分稀少的。通过查阅相关变电站和绿色施工方面的文献,将绿色施工应用于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详细的阐述了将绿色施工应用于变电站建设的内容和准则,并建立了符合我国变电站工程特点的一套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更好的将绿色施工与变电站结合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绿色施工评价的整体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在评价过程中所需要制定的评价指标数量十分繁多,而且指标内容涉及很多其他专业性知识,是一种多阶段多层次的一种全方面性的评价工作。现有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也无法科学有效的制定指标体系,进而导致在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中往往不是科学有效的,因而科学有效的将绿色施工与变电站建设进行结合以及准确的进行绿色施工水平评价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将电力工程变电站项目与绿色施工相结合目的使变电站更环保,变电站设备使用效率更高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推动变电站工程沿着绿色可持续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查阅变电站建设的相关文献和结合工程特点,不难发现变电站工程具有可实现“四节一环保”的条件,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相对松散,现场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做到每个环节都能层层把关,这样导致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绿色质量的因素往往被忽视,使致绿色变电站工程整体无法实现绿色、安全、环保、可持续等。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出现,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因此而生,通过对绿色变电站工程全寿命周期内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发现绿色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变电站工程的绿色、安全、环保、低碳、可持续等特点。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仍是变电站建设技术人员亟待解决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总结了建设变电站施工特点,将变电站工程与绿色施工相结合,建立了符合我国变电站工程特点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可对施工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待考察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指标;分析目标层中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准则层指标;将准则层指标细化获得指标层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基于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构建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层指标包括变电站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要素、变电站工程资源有效利用要素、变电站工程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要素及变电站工程施工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准则层指标包括:所述变电站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要素中的施工队伍管理指标和绿色施工规划设计与实施指标;所述变电站工程资源有效利用要素中的投入新型环保材料指标、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指标、水资源节约利用指标及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指标;所述变电站工程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要素中的大气污染指标、水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及废弃材料污染指标;所述变电站工程施工技术要素中的信息化施工指标和一体化装修技术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指标层指标包括:所述施工队伍管理指标中的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达标率指标、施工安全系数考核达标率指标、及施工现场卫生急救和保健防疫的完善度指标;所述绿色施工规划设计与实施指标中的绿色施工知识推广率指标、绿色施工流程的组织设计指标和绿色建造实施规划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指标层指标还包括:所述投入新型环保材料指标中的环保材料利用率指标和就地取材指标;所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中的绿色选址指标、绿色施工场地布置指标和施工现场周边土地保护指标;所述水资源节约利用指标中的节水装置合理安装指标和污水回收与净化指标;所述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指标中的降低能源消耗指标、投入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指标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指标层指标还包括:所述大气污染指标中的尘土污染治理与PM2.5的管控指标和废气排放指标;所述水污染指标中的绿色施工过程废水排放指标和员工生活污水排放的管制指标;所述噪音污染指标中的仪器设备的噪音污染指标和噪音监测与降噪管理指标;所述废弃材料污染指标中的废料环保处理指标和部分回收利用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指标层指标还包括:所述信息化施工指标中的预安装施工设计指标和信息化设备使用率指标;所述一体化装修技术指标中的控制室与休息室比例指标和变电站装修绿色占比指标。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该系统包括:层次划分模块,用于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待考察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指标确定模块,用于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确定模块,用于分析目标层中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准则层指标;指标层指标确定模块,用于将准则层指标细化获得指标层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评价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构建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梳理了变电站绿色施工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且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对各站特性指标采用再次分级指标的形式,解决了不同层级指标需求上的差异和统一问题;建立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估指标体系完整清晰,能为城市中变电站的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该变电站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指标,提取目标层指标中关键指标,确定准则层指标,将准则层指标细化获得指标层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完成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请参阅图1,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待考察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本实施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所有需要考察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T、准则层T

该层次分析法能够将一个复杂的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影响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S200,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指标。

本实施例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从管理、资源、环境、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变电站绿色施工的水平,确定目标层指标。该目标层包含四个要素指标,分别为变电站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要素A、变电站工程资源有效利用要素B、变电站工程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要素C及变电站工程施工技术D。

其中,变电站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要素A是变电站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绿色施工管理模式下企业能将项目达到最大综合效益,进而令企业的变电站绿色施工项目可以朝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其中,变电站工程资源有效利用要素B是变电站绿色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能给企业带来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省成本,降低资源浪费。

其中,变电站工程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要素C是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注重体现出一个企业管理的完善,也体现出该企业在环境方面的责任态度。

其中,变电站工程施工技术要素D是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能够让变电站在未来的运行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S300,分析目标层中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准则层指标。

本实施例通过深入分析目标层四个要素指标的影响因素,总结出既有代表性的指标,将目标层的影响因素更加细致的划分为准则层。其中,准则层指标包括12个一级指标,分别为:

(1)变电站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要素A中的施工队伍管理A1和绿色施工规划设计与实施A2两个一级指标。

(2)变电站工程资源有效利用要素B中的投入新型环保材料B1、土地资源高效利用B2、水资源节约利用B3及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B4四个一级指标。

(3)变电站工程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要素C中的大气污染C1、水污染C2、噪音污染C3及废弃材料污染C4四个一级指标。

(4)变电站工程施工技术要素D中的信息化施工D1和一体化装修技术D2两个一级指标。

S400,将准则层指标细化获得指标层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本实施例将准则层继续细化,得到更加详细的指标层影响因素,使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指标层是对准则层更具体、更清晰的分解,指标层包含28个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1)施工队伍管理A1中的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达标率A11、施工安全系数考核达标率A12、及施工现场卫生急救和保健防疫的完善度A13三个二级指标。

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是整个变电站绿色施工项目的根本所在,该项管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本实施例将人员安全与健康分为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达标率A11、施工安全系数考核达标率A12、以及施工现场卫生急救和保健防疫的完善度A13三个指标归为施工队伍管理;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达标率A11的评价标准为根据人体健康指标的定期体检报告单,工人是否存在隐性疾病;施工安全系数考核达标率A12的评价标准为是否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做好人员安全防护,设备安全检查;施工现场卫生急救、保健防疫的完善度A13的评价标准为是否在工作室内配备急救设施。

(2)绿色施工规划设计与实施A2中的绿色施工知识推广率A21、绿色施工流程的组织设计A22和绿色建造实施规划A23三个二级指标。

要保障变电站绿色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以规划为前提,制定完善的施工规划,既要带领大家切实遵守“绿色”原则,又要有具体清晰的流程供后期参考,因此,本实施例将绿色施工规划设计与实施A2分为绿色施工知识推广率A21、绿色施工流程的组织设计A22和绿色建造实施规划A23三个指标。

绿色施工知识推广率A2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并进行宣传;绿色施工流程的组织设计A22的评价标准为是否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建立是否合理,责任划分是否明确;绿色建造实施规划A23的评价标准为是否结合项目特点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全面。

(3)投入新型环保材料B1中的环保材料利用率B11和就地取材B12两个二级指标。

由于社会资源匮乏,污染越发严重,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的将环保材料代替普通材料投入使用;就地取材指尽量在附近100km以内的区域寻找材料,这样充分发挥了本地的潜力,也能减少一定的经济成本,同样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

环保材料利用率B1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使用国家推广使用的绿色环保材料;就地取材B12的评价标准为是否选用施工现场100km以内生产的材料.且数量达到材料总量的70%以上。

(4)土地资源高效利用B2中的绿色选址B21、绿色施工场地布置B22和施工现场周边土地保护B23三个二级指标。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变电站的选址应该符合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范,它决定着投资数量、效果、节约能源的作用和以后的发展空间,并且应考虑变压器运行中的电能损失,还要考虑工作人员的运行操作、养护维修方便等。所以变电站的选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绿色选址B2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我国政府颁布的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远离国家的保护区和风景区,避开矿物资源丰富地区,可以优先选用废弃厂作为地址。尽量不占用农田,且避免扰民,最大程度靠近运输枢纽;绿色施工场地布置B22的评价标准为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是否科学合理,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是否达90%以上;施工现场周边土地保护B23的评价标准为是否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是否制订地下设施保护保护计划。

(5)水资源节约利用B3中的节水装置合理安装B31和污水回收与净化B32两个二级指标。

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目前安装使用节水装置,但是总避免不了污水的产生,因此,污水回收与净化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并可通过量化的方式体现其价值。

节水装置合理安装B3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节水措施,安装计量装置,进行计量考核;污水回收与净化B32的评价标准为污水实际回收量/可回收利用总量。

(6)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B4中的降低能源消耗B41、投入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B42和能源效率的提高B43三个二级指标。

现有的建筑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关于节能的措施,本实施例遵循开源节流的方法,投入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的损耗。能源效率虽为抽象概念,但其对于节约能源的管控与监测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降低能源消耗B41的评价标准为实际能源消耗量/标准能源消耗量;投入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B42的评价标准为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实际能源使用量;能源效率的提高B43的评价标准为实际能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

(7)大气污染C1中的尘土污染治理与PM2.5的管控C11和废气排放C12两个二级指标。

大气污染主要由尘土污染和废气排放构成,其中尘土污染中,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尘土污染治理与CM2.5的管控C11的评价标准为施工场地尘土污染治理量/尘土污染量;废气排放C12的评价标准为测得的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废气排放量是否达到排放要求。

(8)水污染C2中的绿色施工过程废水排放C21和员工生活污水排放的管制C22两个二级指标。

由于施工污水与生活污水性质不同,治理方法不同,应当分别进行管控。

绿色施工过程废水排放C21的评价标准为废水实际排放量/国家施工标准下废水排放限度;员工生活污水排放的管制C22的评价标准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是否完善,如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等。

(9)噪音污染C3中的仪器设备的噪音污染C31和噪音监测与降噪管理C32两个二级指标。

噪音监测与降噪处理是噪音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变电站的噪音污染主要源自于仪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因此对于此类设备的管控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仪器设备的噪音污染C3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施工噪声刚好满足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求;噪音监测与降噪管理C32的评价标准为是否安装噪音检测设备,施工时段和非施工时段噪音超标检测。

(10)废弃材料污染C4中的废料环保处理C41和部分回收利用C42两个二级指标。

对于废弃材料的产生是当今时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可回收部分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按照环保规则处理来尽可能的减小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废料环保处理C4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对废料进行分类,并置于封闭式垃圾容器中,及时清运;部分回收利用C42的评价标准为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量/可回收利用的施工废弃物总量。

(11)信息化施工D1中的预安装施工设计D11和信息化设备使用率D12两个二级指标。

预安装施工设计D11的评价标准为是否进行设备施工预安装仿真处理,研究其占比;信息化设备使用率D12的评价标准为信息化设备使用量/总设备量。

(12)一体化装修技术D2中的控制室与休息室比例D21和变电站装修绿色占比D22两个二级指标。

控制室与休息室比例D21的评价标准为控制室设立在规范控制室的基础上增添休息室占比为1:2;变电站装修绿色占比D22的评价标准为是否装修过程中,符合国家国家标准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S500,基于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构建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本实施例构建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可由上述的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完成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述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梳理了施工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项指标逐级分层,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变电站施工评价指标,本发明建立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清晰,能为城市变电站的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上述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梳理了变电站绿色施工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且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对各站特性指标采用再次分级指标的形式,解决了不同层级指标需求上的差异和统一问题;建立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估指标体系完整清晰,能为城市中变电站的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100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装置中,所述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由程序代码段所组成的功能模块。所述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中的各个程序段的程序代码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装置的存储器中,并由所述计算机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以实现(详见图1描述)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100根据其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可以包括:

层次划分模块101,用于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待考察的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目标层指标确定模块102,用于对变电站绿色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指标;

准则层指标确定模块103,用于分析目标层中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准则层指标;

指标层指标确定模块104,用于将准则层指标细化获得指标层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评价体系构建模块105,用于基于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构建变电站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本发明所称的模块是指一种能够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并且能够完成固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其存储在存储器中。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各模块的具体功能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