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

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幼苗栽植摆放:培育人员首先将幼苗栽植在培育装置的育苗盆内中心处,将育苗盆依次放入放置孔中,且按照同种植株放置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中进行摆放;S2:育前准备:育苗盆全部摆放完毕后,将进水孔与外界水管连接,进药孔通入药液,外界水源通过进水孔流入储液仓内;S3:药剂调配与施药:转轴带动搅拌杆转动,对储液仓内的药液与水体混合,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而后药剂通过Y形分叉软管、输水长管与喷头进行喷洒施药;S4:持续灌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7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莹;

    申请/专利号CN202210169119.6

  • 发明设计人 付建秀;王莹;周小杏;王兰先;

    申请日2022-02-23

  • 分类号A01G22/00(2018.01);A01G9/029(2018.01);A01G25/09(2006.01);A01M7/00(2006.01);B05B15/25(2018.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街道南内环街6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2/00 专利申请号:2022101691196 申请日:20220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林业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育苗是指培育幼苗的意思,一般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植株幼苗,以备后续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特指在植株细小时经过人工的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俗话说苗壮半收成,可见育苗是一项十分主要的工作。

传统的育苗设备较为简单,一般为多个育苗盆的简单集合,当育苗量较大时,相应的会大大增加培育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传统的人工灌溉较为粗暴,容易使植株顶芽发生积水现象,导致烂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苗的成活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具备了使水体以环绕幼苗的方式进行灌溉,且适应不同种类大小植株,可有效避免幼苗芽顶积水导致烂顶现象发生,可大大提高幼苗成活率,且可对幼苗批量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幼苗栽植摆放:培育人员首先将幼苗栽植在培育装置的育苗盆(2)内中心处,将育苗盆(2)依次放入放置孔(4)中,且按照同种植株放置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4)中进行摆放;

S2:育前准备:育苗盆(2)全部摆放完毕后,将进水孔(27)与外界水管连接,进药孔(26)通入药液,外界水源通过进水孔(27)流入储液仓(25)内;

S3:药剂调配与施药:转轴(31)带动搅拌杆(30)转动,对储液仓(25)内的药液与水体混合,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而后药剂通过Y形分叉软管(28)、输水长管(7)与喷头(10)进行喷洒施药;

S4:持续灌溉:通过驱动部件一的驱动下使喷头(10)以环绕幼苗的运动方式进行灌溉,且控制储水盘(8)的圆周运动半径,使喷头(10)适应不同种类大小的植株进行灌溉,即可完成完成植株的日常培育操作。

在本案中,所述培育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支撑外壳(1)底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支撑外壳(1)内壁固定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表面开设有放置孔(4),所述支撑外壳(1)内壁固定有限位杆(5)。

在本案中,所述限位杆(5)表面滑动连接有表面开设有两个穿孔的滑动筒(6),所述滑动筒(6)通过穿孔滑动连接有两个输水长管(7),两个所述输水长管(7)的表面共同固定套接有储水盘(8);所述输水长管(7)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9),所述储水盘(8)底端固定有喷头(10)。

在本案中,所述培育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储水盘(8)进行圆周运动,以带动喷头(10)圆周运动喷水的驱动部件一;还包括驱动所述储水盘(8)进行竖向移动,从而对不同纵向位置育苗盆(2)进行灌溉的驱动部件二。

在本案中,所述驱动部件一包括安装底板(11),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有电机一(12),所述电机一(12)输出轴的表面固定有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的表面固定有限位台(14),所述限位台(14)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壁滑动设置有调节块一(16);所述调节块一(16)的表面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7),两个所述输水长管(7)靠近转动板(13)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杆(17)的表面;

所述驱动部件二包括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固定在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所述限位板(18)的表面贯穿设置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块二(20);所述调节块二(20)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一,所述调节块二(20)通过螺纹孔一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一(21),所述螺纹杆一(21)的端部与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

在本案中,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储液仓(25),所述支撑外壳(1)的表面开设有进药孔(26)与进水孔(27),所述进药孔(26)和进水孔(27)均与所述储液仓(25)相连通;所述储液仓(25)固定连通有Y形分叉软管(28),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固定有隔板(29),所述Y形分叉软管(28)穿过所述隔板(29)分别与两个所述输水长管(7)的端部固定。

在本案中,所述储液仓(25)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的轴臂通过皮带传动组件与所述螺纹杆一(21)的轴臂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1)的端部固定有搅拌杆(30)。

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培育方法通过将幼苗栽植在育苗盆内的中心处,外界水源通入输水长管内,输水长管内流通的水流通过漏水孔流入多个储水盘内,并通过储水盘底部设置的喷头对同一横向位置的育苗盆进行灌溉,且通过驱动部件一的驱动下使喷头以环绕幼苗的方式进行灌溉,可有效避免幼苗芽顶积水导致烂顶现象发生,可大大提高幼苗成活率,且可对横向同排位置的幼苗同时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二、本培育方法在螺纹杆一与调节块二的传动配合下,通过螺纹杆一进行正反转动,进而使调节块二在限位槽的限位下进行往复移动,在安装底板的传动下,使输水长管进行同步移动,进而使喷头与不同纵向位置的育苗盆对应,从而达到了依次对多排育苗盆进行批量灌溉的效果,大大提高灌溉效率。

三、本培育方法通过调节块一与连接杆的传动配合下,电机三输出轴转动带动螺纹杆二转动,进而使调节块一沿滑槽的内壁进行往复移动,从而调整连接杆至转动板中心处的垂直距离,进而可控制储水盘的圆周运动半径,使喷头适应不同种类的植株进行灌溉,使灌溉点尽量靠近植株根部,从而节约水资源。

四、本培育方法通过螺纹杆一与转轴的传动配合下,螺纹杆一的转动,在皮带传动组件的传动下,转轴带动搅拌杆转动,对储液仓内的药液与水体混合,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而后药剂通过Y形分叉软管、输水长管与喷头进行喷洒施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培育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培育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所采用培育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采用培育装置的第一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采用培育装置的第二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A-A处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外壳;2、育苗盆;3、安装板;4、放置孔;5、限位杆;6、滑动筒;7、输水长管;8、储水盘;9、漏水孔;10、喷头;11、安装底板;12、电机一;13、转动板;14、限位台;15、滑槽;16、调节块一;17、连接杆;18、限位板;19、限位槽;20、调节块二;21、螺纹杆一;22、电机二;23、电机三;24、螺纹杆二;25、储液仓;26、进药孔;27、进水孔;28、Y形分叉软管;29、隔板;30、搅拌杆;3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培育方法:一种农林业育苗育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幼苗栽植摆放:培育人员首先将幼苗栽植在培育装置的育苗盆2内的中心处,将育苗盆2依次放入放置孔4中,且按照同种植株放置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4中进行摆放,且按照同种植株放置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4中进行摆放;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至图7,培育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和育苗盆2,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固定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安置育苗盆2的放置孔4。

所述放置孔4呈横竖等距设置,所述支撑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固定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筒6。所述滑动筒6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穿孔,所述滑动筒6通过穿孔滑动连接有两个输水长管7。两个所述输水长管7的表面共同固定套接有储水盘8,所述输水长管7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9。所述储水盘8的底端固定有喷头10,所述储水盘8的数量与横向位置所述放置孔4的数量相同,且两个所述储水盘8的间距与横向位置两个所述放置孔4的间距相同。

请参阅图2至图7,培育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储水盘8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喷头10进行圆周运动喷水的驱动部件一。首先将幼苗种植在育苗盆2内的中心处,并将育苗盆2依次放入放置孔4中,且按照同种植株放置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4中的原则进行摆放,育苗盆2全部摆放完毕后,当育苗盆2内种植的植株需要进行灌溉时。外界水源通入输水长管7内,输水长管7内流通的水流通过漏水孔9分别进入多个储水盘8内,并通过储水盘8底部设置的喷头10对同一横向位置的育苗盆2进行灌溉,且通过驱动部件一的驱动下使喷头10以环绕幼苗的方式进行灌溉。可有效避免幼苗芽顶积水导致烂顶现象发生,可大大提高幼苗成活率,且可对横向同排位置的幼苗同时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请参阅图2至图7,为了带动喷头10以其下方对应位置的育苗盆2中心位置的幼苗为轴心进行圆周运动,配合喷头10的喷水过程,使水体以环绕幼苗的方式进行灌溉。

所述驱动部件一包括安装底板11,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有电机一12,所述电机一12输出轴的表面固定有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的表面固定有限位台14。所述限位台14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壁滑动设置有调节块一16,所述调节块一16的表面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7。两个所述输水长管7靠近转动板13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杆17的表面,通过启动电机一12,电机一12输出轴转动使转动板13进行转动,转动板13转动使限位台14内的调节块一16以转动板13的圆心为轴心进行圆周运动。调节块一16进行圆周运动的同时使连接杆17进行同步圆周运动,在两个输水长管7的传动下,进而使储水盘8进行相对于连接杆17的同步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喷头10以其下方对应位置的育苗盆2中心位置的幼苗为轴心进行圆周运动,达到了配合喷头10的喷水过程,使水体以环绕幼苗的方式进行灌溉的效果。

请参阅图2至图7,培育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储水盘8进行竖向移动,从而对不同纵向位置育苗盆2进行灌溉的驱动部件二,所述驱动部件二包括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固定在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所述限位板18的表面贯穿设置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块二20,所述调节块二20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一,所述调节块二20通过螺纹孔一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一21,所述螺纹杆一21的端部与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固定有电机二22,所述电机二22输出轴的表面与所述螺纹杆一21的端部固定,当单排幼苗灌溉完毕后,培育人员只需启动电机二22,通过电机二22输出轴的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使螺纹杆一21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块二20在限位槽19的限位下进行往复移动,在安装底板11的传动下,带动输水长管7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喷头10与不同纵向位置的育苗盆2对应,达到了依次对多排育苗盆2进行批量灌溉的效果,大大提高灌溉效率。

为了控制储水盘8的圆周运动半径,使喷头10适应不同种类的植株进行灌溉,请参阅图2至图7,还包括调节所述喷头10的圆周运动半径,从而对不同种类植株进行灌溉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电机三23,所述电机三23固定在所述转动板13的表面。所述电机三23输出轴的表面固定有螺纹杆二24,所述螺纹杆二24的端部与所述滑槽15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一16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螺纹杆二24穿过且与之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二,所述调节块一16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调节块一16的尺径与所述滑槽15的内径相适配,同时在上述喷头10进行纵向移动,依次对不同排植株进行灌溉的过程中。由于相同种类的植株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4中进行摆放,而不同种类植株的大小普遍不同,培育人员可启动电机三23,电机三23输出轴转动带动螺纹杆二2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块一16沿滑槽15的内壁进行往复移动,进而调整连接杆17至转动板13中心处的垂直距离,可控制储水盘8的圆周运动半径,达到了使喷头10适应不同种类的植株进行灌溉,使灌溉点尽量靠近植株根部,从而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另一实施例为:

为了对输水长管7进行供水,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储液仓25,所述支撑外壳1的表面开设有进药孔26与进水孔27,所述进药孔26和进水孔27均与所述储液仓25相连通,所述储液仓25固定连通有Y形分叉软管28,所述支撑外壳1的内壁固定有隔板29,所述Y形分叉软管28穿过所述隔板29分别与两个所述输水长管7的端部固定,当需要对育苗盆2内种植的植株进行灌溉时,培育人员只需将外界水管连接在进水孔27处,进而将外界水源通过进水孔27流入储液仓25内,同时启动储液仓25内安装的水泵,可令储液仓25内存储的水体通过Y形分叉软管28而通入输水长管7内,输水长管7内流通的水体通过漏水孔9进入多个储水盘8内,并通过储水盘8底部设置的喷头10对同一横向位置的育苗盆2进行灌溉。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另一实施例为:

为了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所述储液仓25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的轴臂通过皮带传动组件与所述螺纹杆一21的轴臂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1的端部固定有搅拌杆30,当需要对植株进行施药操作时,只需重复上述进行的灌溉操作,将进药孔26通入药液,并与通过进水孔27进入的水体在储液仓25内进行混合,同时通过螺纹杆一21的转动,并配合皮带传动组件,使转轴31带动搅拌杆30转动,对储液仓25内的药液与水体混合,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而后药剂通过Y形分叉软管28、输水长管7与喷头10进行喷洒施药。

S2:育前准备:育苗盆2全部摆放完毕后,将进水孔27与外界水管连接,进药孔26通入药液,外界水源通过进水孔27流入储液仓25内;

S3:药剂调配与施药:转轴31带动搅拌杆30转动,对储液仓25内的药液与水体混合,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而后方便药剂通过Y形分叉软管28、输水长管7与喷头10进行喷洒施药;

S4:持续灌溉:通过驱动部件一的驱动下使喷头10以环绕幼苗的运动方式进行灌溉,且控制储水盘8的圆周运动半径,使喷头10适应不同种类大小的植株进行灌溉,即可完成完成植株的日常培育操作。

持续灌溉的具体操作为:启动储液仓25内安装的水泵,可将储液仓25内存储的水体通过Y形分叉软管28通入输水长管7内,输水长管7内流通的水流通过漏水孔9流入多个储水盘8内,并通过储水盘8底部设置的喷头10对同一横向位置的育苗盆2进行灌溉;

在灌溉的同时启动电机一12,电机一12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板13进行转动,转动板13转动带动限位台14内的调节块一16以转动板13的圆心为轴心进行圆周运动,调节块一16圆周运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17进行同步圆周运动,在两个输水长管7的传动下,从而带动储水盘8进行相对于连接杆17的同步圆周运动,进而带动喷头10以其下方对应位置的育苗盆2中心位置的幼苗为轴心进行圆周运动,配合喷头10的喷水过程,使水体以环绕幼苗的方式进行灌溉,可有效避免幼苗芽顶积水导致烂顶现象发生,可大大提高幼苗成活率,且可对横向同排位置的幼苗同时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当单排幼苗灌溉完毕后,培育人员只需启动电机二22,电机二22输出轴的正反转动带动螺纹杆一21进行同步转动,进而使调节块二20在限位槽19的限位下进行往复移动,在安装底板11的传动下,使输水长管7进行同步移动,进而使喷头10与不同纵向位置的育苗盆2对应,从而达到了依次对多排育苗盆2进行批量灌溉的效果,大大提高灌溉效率;

同时在上述喷头10进行纵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相同种类的植株放置在相同横向位置的放置孔4中进行摆放,而不同种类植株的大小不同,培育人员可启动电机三23,电机三23输出轴转动带动螺纹杆二24转动,进而使调节块一16沿滑槽15的内壁进行往复移动,从而调整连接杆17至转动板13中心处的垂直距离,进而可控制储水盘8的圆周运动半径,使喷头10适应不同种类的植株进行灌溉,使灌溉点尽量靠近植株根部,从而节约水资源。

当需要对植株进行施药时,只需重复上述灌溉操作,同时通过进药孔26通入药液,与通过进水孔27进入的水体在储液仓25内混合,同时通过螺纹杆一21的转动,在皮带传动组件的传动下,转轴31带动搅拌杆30转动,对储液仓25内的药液与水体混合,提高调配药剂的均匀性,而后药剂通过Y形分叉软管28、输水长管7与喷头10进行喷洒施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