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

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锚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包括若干依次卡接的护坡板,护坡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螺孔,安装螺孔内壁螺纹连接有锚固机构,锚固机构包括锚筒,锚筒的周侧面与安装螺孔螺纹连接,护坡板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充压环腔,锚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施动内筒,施动内筒的内壁固定开设有浆液布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锚固件、分浆孔等结构的设计,使本装置能够高效完成边坡的锚固防护作业,且本装置在锚固作业时,还能在锚固作业时实现锚固机构的内浇筑,通过内浇筑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锚固处的结构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13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高延华;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40854.9

  • 申请日2022-04-02

  • 分类号E02D5/76(2006.01);E02D17/20(2006.01);E02D15/00(2006.01);

  • 代理机构重庆巨华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1;

  • 代理人田东阳

  • 地址 251108 山东省齐河县刘桥乡高庄村5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 5/76 专利申请号:2022103408549 申请日:2022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路和铁路建设过程,通过高地或山体时就容易形成陡坡,以及采矿遗留的矿坑也存在较大的陡坡,这类陡坡由于坡面植被难以生长,因此极易产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现有的防止滑坡方式大多采用锚杆打入坡面内部的锚孔对坡面进行锚固,也有通过锚杆配合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但对于深度较大的锚孔,浇筑十分不便也难以保证浇筑的彻底性,无法保证锚固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打入锚孔内的锚杆没有有效的固定措施,在坡面发生滑坡或缓慢的位移时易使锚杆从锚孔内拉出或使锚杆产生向外移动,使锚固作用失效,为解决此问题,公开号为CN109853541 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该发明通过设置底管,通过顶柱上的圆台挤压滑块,使滑块挤压锚孔内壁从而实现对底管的固定,同时利用圆台周侧面的环形齿与滑块斜面上的限位齿进行卡合,增加对滑块的位置进行限位,使滑块保持固定效果,提高固定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是上述锚固装置在使用时一方面不能在锚固作业时实现内浇筑作业,同时现有的锚固装置在锚固作业时无法有效提高锚固装置的受力面积和锚固强度,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来解决现有锚固装置不能在锚固作业时实现内浇筑作业,同时现有的锚固装置在锚固作业时无法有效提高锚固装置的受力面积和锚固强度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包括若干依次卡接的护坡板,所述护坡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壁螺纹连接有锚固机构;

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锚筒,所述锚筒的周侧面与安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护坡板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充压环腔,所述锚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施动内筒,所述施动内筒的内壁固定开设有浆液布腔,所述锚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的周侧面与施动内筒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螺杆的内壁轴线位置固定安装有与浆液布腔连通的注浆管,所述施动内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与锚筒的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鼓气腔,所述鼓气腔的内壁固定设置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充压环腔连通的透气孔,所述锚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锚固机构,每组所述锚固机构的内壁均与施动内筒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锚固件、分浆孔等结构的设计,使本装置能够高效完成边坡的锚固防护作业,且本装置在锚固作业时,还能在锚固作业时实现锚固机构的内浇筑,通过内浇筑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锚固处的结构强度,通过挤土压囊的配合设计,则能在锚固作业时,有效提高锚固处泥土的压实度,通过泥土压实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本锚固装置的抗拔除难度及锚固装置的受力强度。

2)通过锚固件的设计,变传统锚固件中受力面积的定面积式结构为可调面积式结构,未使用时,锚固件内藏于容纳孔中,使用时,锚固件中的锚柱能够快速由固定套筒中伸出,锚柱伸出后,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锚固作用面积,通过气囊的鼓气式设计,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本锚固装置的锚固强度。

3)本发明使用时,两两护坡板能够通过卡条与卡槽的配合两两连接为一体,通过护坡板的拼装组合,从而构成整长护坡带,护坡板的实际加装数量可依据待防护边坡的长度进行选择和定制,且通过摆头与护坡板的铰接式配合设计,从而向摆头提供一定的转换角度,通过摆头角度可转换功能的实现,从而使两两护坡板在遇到不平整边坡时也能够快速拼接组合,通过不平整边坡下拼接组合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布设灵活性和实用性,且通过护坡板的模块化结构设置,便于本装置的快速生产和结构部件的快速更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护坡板的内壁固定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种植孔,所述护坡板的两侧面均铰接有摆头,一所述摆头的内壁固定开设有卡槽,另一所述摆头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周侧面与卡槽相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两两护坡板通过卡条与卡槽的配合,从而两两连接为一体,通过护坡板的拼装组合,从而构成整长护坡带,护坡板的实际加装数量可依据待防护边坡的长度进行选择和定制,且通过摆头与护坡板的铰接式配合设计,从而向摆头提供一定的转换角度,通过摆头角度可转换功能的实现,从而使两两护坡板在遇到不平整边坡时也能够快速拼接组合,通过不平整边坡下拼接组合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布设灵活性和实用性,且通过护坡板的模块化结构设置,便于本装置的快速生产和结构部件的快速更换,且护坡板在安装完毕后,种植槽内填充土壤,土壤内植入种植苗木。

进一步,所述卡槽为T形槽,所述卡条的形状与卡槽的形状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卡槽与卡条的卡接式结构及卡槽的T形结构设置,从而使两两护坡板能够快速组合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锚固机构分别包括驱动环和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开设于锚筒内壁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为方形孔,每个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均铰接有锚固件,每个所述锚固件的周侧面均铰接有连臂,所述连臂的另一端与驱动环铰接,所述驱动环的内壁与施动内筒固定连接,所述锚固件的表面分别与充压环腔和浆液布腔固定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未使用状态下,传动螺杆通过对施动内筒的驱动,使一组连臂充分收缩,一组连臂充分收缩后,从而使锚固件内藏于容纳孔中,通过锚固作业前锚固件的内藏式结构设置,从而有利于锚筒刺入待防护的边坡中,当锚筒刺入边坡后,传动螺杆通过对施动内筒的驱动,使一组连臂充分展开,展开后,锚固件由容纳孔中漏出,锚固件露出后,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受力面积。

进一步,所述锚固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两侧面均与对应位置的容纳孔铰接,所述固定套筒的周侧面与对应位置的连臂铰接,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与固定套筒的相对表面之间固定开设有给压腔,所述固定套筒的尾部固定安装有与给压腔连通的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充压环腔固定连通,所述活塞盘的一表面固定安装有锚柱,所述锚柱的周侧面与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所述锚柱的周侧面且对应固定套筒外部的位置套设有抗拉弹簧,所述锚柱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穿刺头,所述穿刺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锚柱的轴线位置固定开设有与给压腔和气囊连通的通气流道,所述锚柱的内部且对应通气流道外侧的位置还固定开设有分浆环腔,所述穿刺头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波纹联管,所述波纹联管的两端分别与浆液布腔和分浆环腔固定连通,所述锚柱的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分浆环腔连通的分浆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锚筒刺入边坡后,一组连臂在施动内筒的作用下充分展开,在连臂展开的过程中,活塞座对鼓气腔中的气体进行充分压缩,压缩后的气体经由透气孔11流入充压环腔,流入充压环腔中的气体又流入各个给压腔中,给压腔被冲压后,锚固件逐渐由固定套筒中伸出,锚固件伸出后,从而有效提高锚固件的总长度和锚固受力面积,且给压腔被冲压后,气囊中被充气,气囊被充气后,继而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受力面积。

进一步,所述活塞盘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与固定套筒配合的密封垫片,所述穿刺头为锥状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密封垫片的设置,从而有效保证活塞盘与固定套筒滑动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穿刺头的锥状结构设置,从而有效提高穿刺头在刺入边坡时的穿刺易度。

进一步,所述锚筒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尖锥部,所述锚筒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钻叶,所述锚筒和螺旋钻叶均为不锈钢材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尖锥部的设置,从而有效提高锚筒刺入边坡时的易度,且在锚筒刺入边坡时,锚筒呈旋动状态,锚筒旋动发生后,由于螺旋钻叶的设置,继而使锚筒在刺入边坡后能够被边坡中的土壤进行有效限位,且通过螺旋钻叶的设计,能够在锚筒此时时对锚筒进行有效导引。

进一步,所述传动螺杆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旋柄,所述注浆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活塞座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与鼓气腔配合的密封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驱动旋柄,从而控制施动内筒在锚筒内的位置,注浆作业前及注浆作业后,阀门均呈关闭状态,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活塞座与鼓气腔滑动连接处的密封性,注浆作业时,阀门打开,注浆管与外部给浆管道固定连通,外部给浆管道通过注浆管向各个分浆环腔中送浆,送出的浆液经分浆孔排出,排出后的混凝土浆固化后,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强度。

进一步,所述锚筒的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一组线性阵列分布的挤土压囊,每个所述气压气囊的内壁均通过通气孔与充压环腔固定连通,充压环腔中被充压时,挤土压囊充分鼓起,挤土压囊鼓起后,继而对附近的土壤进行充分挤压,通过挤压,从而降低土壤的松散度并提高土壤的厚实度,通过土壤厚实的提高,从而辅助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强度。

进一步,一组所述挤土压囊和一组所述锚固机构在锚筒的周侧面呈两两间隔设置,所述挤土压囊为橡胶材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一组所述挤土压囊和一组所述锚固机构在锚筒的周侧面呈两两间隔设置,从而有助于提高锚固机构处土壤的厚实度,继而提高锚固机构的可锚固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护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注浆管和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护坡板,2、安装螺孔,3、锚筒,4、充压环腔,5、施动内筒,6、浆液布腔,7、传动螺杆,8、注浆管,9、活塞座,10、鼓气腔,11、透气孔,12、种植槽,13、种植孔,14、分浆孔,15、摆头,16、容纳孔,17、连臂,18、固定套筒,19、活塞盘,20、给压腔,21、软管,22、锚柱,23、抗拉弹簧,24、穿刺头,25、气囊,26、通气流道,27、分浆环腔,28、波纹联管,29、尖锥部,30、螺旋钻叶,31、挤土压囊,32、驱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公路和铁路建设过程,通过高地或山体时就容易形成陡坡,以及采矿遗留的矿坑也存在较大的陡坡,这类陡坡由于坡面植被难以生长,因此极易产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现有的防止滑坡方式大多采用锚杆打入坡面内部的锚孔对坡面进行锚固,也有通过锚杆配合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但对于深度较大的锚孔,浇筑十分不便也难以保证浇筑的彻底性,无法保证锚固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打入锚孔内的锚杆没有有效的固定措施,在坡面发生滑坡或缓慢的位移时易使锚杆从锚孔内拉出或使锚杆产生向外移动,使锚固作用失效,为解决此问题,公开号为CN109853541 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该发明通过设置底管,通过顶柱上的圆台挤压滑块,使滑块挤压锚孔内壁从而实现对底管的固定,同时利用圆台周侧面的环形齿与滑块斜面上的限位齿进行卡合,增加对滑块的位置进行限位,使滑块保持固定效果,提高固定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是上述锚固装置在使用时一方面不能在锚固作业时实现内浇筑作业,同时现有的锚固装置在锚固作业时无法有效提高锚固装置的受力面积和锚固强度,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包括若干依次卡接的护坡板1,护坡板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螺孔2,安装螺孔2内壁螺纹连接有锚固机构;

锚固机构包括锚筒3,锚筒3的周侧面与安装螺孔2螺纹连接,护坡板1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充压环腔4,锚筒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施动内筒5,施动内筒5的内壁固定开设有浆液布腔6,锚筒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动螺杆7,传动螺杆7的周侧面与施动内筒5传动连接,传动螺杆7的内壁轴线位置固定安装有与浆液布腔6连通的注浆管8,施动内筒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塞座9,活塞座9与锚筒3的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鼓气腔10,鼓气腔10的内壁固定设置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充压环腔4连通的透气孔11,锚筒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锚固机构,每组锚固机构的内壁均与施动内筒5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护坡板1的内壁固定开设有种植槽12,种植槽12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种植孔13,护坡板1的两侧面均铰接有摆头15,一摆头15的内壁固定开设有卡槽,另一摆头1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卡条,卡条的周侧面与卡槽相配合。

使用时,两两护坡板1通过卡条与卡槽的配合,从而两两连接为一体,通过护坡板1的拼装组合,从而构成整长护坡带,护坡板1的实际加装数量可依据待防护边坡的长度进行选择和定制,且通过摆头15与护坡板1的铰接式配合设计,从而向摆头15提供一定的转换角度,通过摆头15角度可转换功能的实现,从而使两两护坡板1在遇到不平整边坡时也能够快速拼接组合,通过不平整边坡下拼接组合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布设灵活性和实用性,且通过护坡板1的模块化结构设置,便于本装置的快速生产和结构部件的快速更换,且护坡板1在安装完毕后,种植槽12内填充土壤,土壤内植入种植苗木。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卡槽为T形槽,卡条的形状与卡槽的形状适配。

使用时,通过卡槽与卡条的卡接式结构及卡槽的T形结构设置,从而使两两护坡板1能够快速组合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锚固机构分别包括驱动环32和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开设于锚筒3内壁的容纳孔16,容纳孔16为方形孔,每个容纳孔16的内壁均铰接有锚固件,每个锚固件的周侧面均铰接有连臂17,连臂17的另一端与驱动环32铰接,驱动环32的内壁与施动内筒5固定连接,锚固件的表面分别与充压环腔4和浆液布腔6固定连通。

未使用状态下,传动螺杆7通过对施动内筒5的驱动,使一组连臂17充分收缩,一组连臂17充分收缩后,从而使锚固件内藏于容纳孔16中,通过锚固作业前锚固件的内藏式结构设置,从而有利于锚筒3刺入待防护的边坡中,当锚筒3刺入边坡后,传动螺杆7通过对施动内筒5的驱动,使一组连臂17充分展开,展开后,锚固件由容纳孔16中漏出,锚固件露出后,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受力面积。

本实施例中,如图3-9所示,锚固件包括固定套筒18,固定套筒18的两侧面均与对应位置的容纳孔16铰接,固定套筒18的周侧面与对应位置的连臂17铰接,固定套筒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盘19,活塞盘19与固定套筒18的相对表面之间固定开设有给压腔20,固定套筒18的尾部固定安装有与给压腔20连通的软管21,软管21的另一端与充压环腔4固定连通,活塞盘19的一表面固定安装有锚柱22,锚柱22的周侧面与固定套筒18滑动连接,锚柱22的周侧面且对应固定套筒18外部的位置套设有抗拉弹簧23,锚柱22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穿刺头24,穿刺头2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气囊25,锚柱22的轴线位置固定开设有与给压腔20和气囊25连通的通气流道26,锚柱22的内部且对应通气流道26外侧的位置还固定开设有分浆环腔27,穿刺头24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波纹联管28,波纹联管28的两端分别与浆液布腔6和分浆环腔27固定连通,锚柱22的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分浆环腔27连通的分浆孔14。

在锚筒3刺入边坡后,一组连臂17在施动内筒5的作用下充分展开,在连臂17展开的过程中,活塞座9对鼓气腔10中的气体进行充分压缩,压缩后的气体经由透气孔11流入充压环腔4,流入充压环腔4中的气体又流入各个给压腔20中,给压腔20被冲压后,锚固件逐渐由固定套筒18中伸出,锚固件伸出后,从而有效提高锚固件的总长度和锚固受力面积,且给压腔20被冲压后,气囊25中被充气,气囊25被充气后,继而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受力面积。

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活塞盘19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与固定套筒18配合的密封垫片,穿刺头24为锥状结构。

通过密封垫片的设置,从而有效保证活塞盘19与固定套筒18滑动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穿刺头24的锥状结构设置,从而有效提高穿刺头24在刺入边坡时的穿刺易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锚筒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尖锥部29,锚筒3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钻叶30,锚筒3和螺旋钻叶30均为不锈钢材质。

通过尖锥部29的设置,从而有效提高锚筒3刺入边坡时的易度,且在锚筒3刺入边坡时,锚筒3呈旋动状态,锚筒3旋动发生后,由于螺旋钻叶30的设置,继而使锚筒3在刺入边坡后能够被边坡中的土壤进行有效限位,且通过螺旋钻叶30的设计,能够在锚筒3此时时对锚筒3进行有效导引。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传动螺杆7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旋柄,注浆管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阀门,活塞座9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与鼓气腔10配合的密封圈。

使用时,使用者通过驱动旋柄,从而控制施动内筒5在锚筒3内的位置,注浆作业前及注浆作业后,阀门均呈关闭状态,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活塞座9与鼓气腔10滑动连接处的密封性,注浆作业时,阀门打开,注浆管8与外部给浆管道固定连通,外部给浆管道通过注浆管8向各个分浆环腔27中送浆,送出的浆液经分浆孔14排出,排出后的混凝土浆固化后,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3-9所示,锚筒3的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一组线性阵列分布的挤土压囊31,每个挤土压囊31的内壁均通过通气孔与充压环腔4固定连通,充压环腔4中被充压时,挤土压囊31充分鼓起,挤土压囊31鼓起后,继而对附近的土壤进行充分挤压,通过挤压,从而降低土壤的松散度并提高土壤的厚实度,通过土壤厚实的提高,从而辅助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组挤土压囊31和一组锚固机构在锚筒3的周侧面呈两两间隔设置,挤土压囊31为橡胶材质。

使用时,通过一组挤土压囊31和一组锚固机构在锚筒3的周侧面呈两两间隔设置,从而有助于提高锚固机构处土壤的厚实度,继而提高锚固机构的可锚固强度。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本装置主要是用于边坡的防护及锚固作业,锚固时,两两护坡板1通过卡条与卡槽的配合,从而两两连接为一体,通过护坡板1的拼装组合,从而构成整长护坡带,护坡板1的实际加装数量可依据待防护边坡的长度进行选择和定制,且通过摆头15与护坡板1的铰接式配合设计,从而向摆头15提供一定的转换角度,通过摆头15角度可转换功能的实现,从而使两两护坡板1在遇到不平整边坡时也能够快速拼接组合,每个护坡板1布设后,均在安装螺孔2中安装锚固机构,锚固机构安装前,护坡板1在安装完毕后,传动螺杆7通过对施动内筒5的驱动,使一组连臂17充分收缩,一组连臂17充分收缩后,从而使锚固件内藏于容纳孔16中,通过锚固作业前锚固件的内藏式结构设置,从而有利于锚筒3刺入待防护的边坡中,当锚筒3刺入边坡后,传动螺杆7通过对施动内筒5的驱动,使一组连臂17充分展开,展开后,锚固件由容纳孔16中漏出,锚固件露出后,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受力面积,锚固件展开的过程中,活塞座9对鼓气腔10中的气体进行充分压缩,压缩后的气体经由透气孔11流入充压环腔4,流入充压环腔4中的气体又流入各个给压腔20中,给压腔20被冲压后,锚固件逐渐由固定套筒18中伸出,锚固件伸出后,从而有效提高锚固件的总长度和锚固受力面积,且给压腔20被冲压后,气囊25中被充气,气囊25被充气后,继而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受力面积,鼓气完毕后,阀门打开,注浆管8与外部给浆管道固定连通,外部给浆管道通过注浆管8向各个分浆环腔27中送浆,送出的浆液经分浆孔14排出,排出后的混凝土浆固化后,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锚固强度,且在护坡板1固定完毕后,种植槽12内填充土壤,土壤内植入种植苗木。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通过锚固件、分浆孔等结构的设计,使本装置能够高效完成边坡的锚固防护作业,且本装置在锚固作业时,还能在锚固作业时实现锚固机构的内浇筑,通过内浇筑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锚固处的结构强度,通过挤土压囊的配合设计,则能在锚固作业时,有效提高锚固处泥土的压实度,通过泥土压实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本锚固装置的抗拔除难度及锚固装置的受力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