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

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包括S1,蓄水池塘的准备;S2,养殖池塘的准备;S3,饵料池塘的准备;S4,池塘的前期处理;S5,亲本的试养与养殖投放;S6,养殖管理;S7,育肥管理;S8,收获;本发明为织锦巴非蛤高位池的越夏和促肥提供了新途径,本发明的管理手段科学,设计合理,具有高效养殖、解决并优化亲本培育途径具有实际优势,缩短了织锦巴非蛤的养殖周期,降低了织锦巴非蛤的养殖风险,适用于织锦巴非蛤亲本养殖与育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7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63514.2

  • 发明设计人 彭慧婧;邹杰;蔡德建;

    申请日2022-05-23

  • 分类号A01K61/54(2017.01);A01K63/00(2017.01);A01K63/04(2006.01);A23K50/80(2016.01);A23K10/18(2016.01);A23K10/30(2016.01);C02F3/34(2006.01);

  • 代理机构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陈小东

  •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长青东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54 专利申请号:2022105635142 申请日:2022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

背景技术

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俗称“花甲王”,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科、横帘蛤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织锦巴非蛤适合在泥沙底质的海域进行养殖,随着织锦巴非蛤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而且养殖方式简单、投资不大、风险小、效益大,因此在北部湾沿海一带的织锦巴非蛤养殖户逐渐增多。然而,受冬季冷空气的影响,室内苗种在海区中间培育时间较长,成活率较低;同时,原本秋季苗种在11月份前将中间培育后的苗种及时投放海区养殖,次年年底即可收获商品贝,而次年春季投苗的养殖个体养殖周期延长4~5个月,由于养殖周期延长,导致织锦巴非蛤养殖风险增加。

我国北部湾北部海域织锦巴非蛤成熟季节仅为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次年2 月,北部湾海域南部海域织锦巴非蛤繁育季节为每年4月至6月及9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受培育水温影响,室内苗种繁育周期为25~40天,海区中间培育周期为50~100天。因此,依据自然环境下织锦巴非蛤的性腺发育和苗种繁育周期,如果当年冷空气影响较小时,养殖户最快可投放海区进行养殖的中间培育苗种为 12月份,但因织锦巴非蛤性腺成熟度差及个体差异,12月份可投放海区的苗种数量也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织锦巴非蛤的养殖周期,提高了织锦巴非蛤的养殖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针对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提前对织锦巴非蛤进行性腺促肥,稳定供应育苗亲本,实现提前供应织锦巴非蛤室内苗种,对于缩短织锦巴非蛤的养殖周期和降低织锦巴非蛤的养殖风险很有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促肥方法,为织锦巴非蛤高位池的越夏和促肥提供了新途径,本发明管理手段科学,设计合理,具有高效养殖、解决并优化亲本培育途径具有实际优势,缩短了织锦巴非蛤的养殖周期,降低了织锦巴非蛤的养殖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蓄水池塘的准备:

选择位于无油污、远离生活污水、保水效果优良且深度大于3m的高位土塘为蓄水池塘,对养殖池塘铺设地膜,塘底干净不铺沙,蓄水池塘的进水口安装蓄水水泵,蓄水水泵进水口位于海堤外潮间带下部或潮下带区域,进水口埋设直径不小于160mm的水管,水管上钻孔,孔径不小于3mm,管上绑40目筛绢网,蓄水池塘顶部支木结构支架,支架高大于1m,支架上固定遮阳网,遮阳网遮光度大于80%,蓄水池塘的排水口插大于2.8m的水管用于暴雨期间的表层排水;

S2,养殖池塘的准备:

选择位于蓄水池塘旁边、深度大于2m且底部呈锅底形的土塘为养殖池塘,其中,锅底形的塘底倾斜度为12%±3%,接着对养殖池塘铺设地膜,然后在其塘底铺设底沙,铺设底沙的厚度为4cm±1.5cm,利用养殖水泵将蓄水池与养殖池塘连接起来,养殖水泵进入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套不短于5m长的160目锦纶网袋,在养殖池塘的顶部支大于1m的木结构支架,支架上固定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度为60%,池塘排水口插直径大于1.8m的水管用于排水;

S3,饵料池塘的准备:

选择2~3个以上保水效果优良、塘底干净、塘底为锅底形且深度大于1.5m 的土塘作为饵料池塘,锅底形的塘底倾斜度为12%±3%,塘底干净无沙,各个饵料池塘用水利用水泵从蓄水池塘取水,水泵出水口用120目网袋过滤,饵料池塘内安装水泵,水泵的出水口接入养殖池塘并捆绑不短于5m长的120目锦纶袋,饵料池塘排水口设可抽排水泵,定期清排已老化的饵料并清洗饵料池塘;

S4,池塘的前期处理:

用高压水枪对蓄水池塘、养殖池塘进行清洗,纳水前向蓄水池塘和饵料池塘内撒漂白粉进行全塘消毒,养殖池塘内撒生石灰,每亩进水0.5m施用25kg生石灰;养殖池塘消毒2天后用高压水枪翻洗沙底,蓄水池塘不施用饵料培养液,纳水后沉淀并消毒处理养殖用水,检测无Cl-残留后再抽入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进水达池塘深度的85%,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进水后施用光合细菌和饵料培养液进行饵料培养,饵料池塘轮流肥水培藻,保证织锦巴非蛤养殖期间有足量的新鲜饵料供应;饵料池塘进水后经漂白粉消毒后进行单胞藻和生物絮团的培养,所有池塘进水后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搅水;

S5,亲本的试养与养殖投放:

当养殖池塘内藻细胞密度达0.5×10

S6,养殖管理:

饵料培养池塘进行轮流培藻和生物絮团的培养,藻密度>10

大雨或暴雨前,将蓄水池塘的水位加至排水口,关闭增氧机,大雨或暴雨期间在大潮或满潮时及时抽水进行盐度调节,养殖池塘顶部盖膜固定,养殖池塘内增氧机24h开机增氧,全塘施喂各类藻粉,投喂量减少至原投喂量的50%,投喂 1h后,取底层养殖池塘水,观察有机碎屑含量,当残饵量<5%时逐步增加投喂量,直至恢复正常投喂,投喂藻粉期间养殖池塘泼洒益生菌调水,每两天从蓄水池塘抽水换水,换水量30%;因饵料池塘在大雨或暴雨期间易出现倒藻现象,大雨或暴雨过后,清洗饵料池塘重新纳水培藻;

高温期间,监测10:00~16:00养殖池塘内的水温变化,当监测温差大于3℃或养殖池塘的水温大于30℃时,从蓄水池塘抽水进养殖池塘进行调节,蓄水池塘水温大于28℃时,直接从海区抽海区自然海水进行补充调节,并加盖遮光率大于80%的遮阳网进行遮盖;

每15~20天进行全塘换水,排干养殖池塘内的水后用小水泵进行沙表面的冲洗;

S7,育肥管理:

在8月初,进入织锦巴非蛤性腺育肥期,减少养殖池塘内硅藻的投喂,增加褐藻粉、马尾藻粉、拟微球藻粉和海带粉的投喂,藻粉投喂以拟微球藻藻粉为主,占藻粉比例的40%,其他藻粉和活硅藻占投喂比例的60%,日换水量不小于40%,进水水温小于28℃。

S8,收获:

定期检查织锦巴非蛤的性腺发育情况,当织锦巴非蛤性腺肥满度在40%~60%时可收获,18:00后排干养殖池塘内水,筛洗或采挖织锦巴非蛤,清洗并运送至幼体培育场地内进行催产与繁育。

进一步地,在S2中,塘底铺设的底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质量分数不小于30%的细沙,质量分数不小于30%的中沙,质量分数不大于30%的粗沙,其中,泥的含量不高于20%,细沙为平均粒径为0.125~0.25mm的沙石,中沙为平均粒径为0.25~0.5mm的沙石,粗沙为平均粒径为0.5~1mm的沙石。

进一步地,在S4和S6中,增氧机为底盘增氧,禁止使用叶轮增氧,减少水面与高温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水温的迅速升高。

进一步地,在S5中,选择的野生或采捕的优质织锦巴非蛤亲本的体征为:亲本的外壳无裂痕,壳型正常无畸形,壳色为橘黄色,进水管和出水管伸缩有力,静置10min,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出壳外可见水管周围由小水流,轻晃水面,进水管和出水管迅速缩回壳内。

进一步地,在S6中,对池塘的管理条件为:蓄水池塘内的海水海水盐度为 25~33‰;养殖池塘持续充氧,溶氧量为7.7±0.5mg/L,pH值为6.8~7.5,养殖池塘内的全天水温维持在26~30℃;当水色突变时检查养殖池塘内的藻细胞活力、氧容量值和pH值,当藻细胞活力差、氧容量值和pH值突然降低时及时换水,并投放益生菌制剂,并用枯草芽孢杆菌溶液进行改底。

进一步地,在S6中,暴雨过后养殖池塘盖膜及时撤走,注意高温高湿带来的织锦巴非蛤可能大量死亡的现象,及时换水和投放益生菌调水改底。

进一步地,在S8中,织锦巴非蛤的性腺肥满度不宜大于60%,当其性腺肥满度大于60%时易受水温温差变化的影响,在养殖池塘内排卵,造成养殖水质恶化和养殖对象的死亡。

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工艺操作流程科学合理,操作方法简单易懂,操作简捷,提前对织锦巴非蛤进行性腺的培养与促肥,使织锦巴非蛤性腺发育提前1~2个月,降低了低温对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风险,提高收益的实际优势,填补了织锦巴非蛤亲贝促肥技术的空白;

2、本发明通过遮光网的使用,暴雨期间养殖池塘顶部盖膜、埋管打砂滤井取水以及蓄水池塘表层排水管的设置,大大降低了高温、暴雨等夏季多发性气候因素对织锦巴非蛤池塘养殖过程中温度和盐度的影响,通过对藻粉与池塘活藻的结合使用,保障了池塘养殖织锦巴非蛤饵料的供应;益生菌的使用可以调节养殖池塘内的水质和底质;

3、与传统的海区采捕的织锦巴非蛤比较,织锦巴非蛤的性腺发育提前1~2 个月,为苗种繁育、中间培育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保障织锦巴非蛤全人工育苗与养殖的快速生长,本发明织锦巴非蛤养殖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织锦巴非蛤亲本高位池塘越夏养殖与育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蓄水池塘的准备:

2020年6月选择广西北海市白龙镇高位土塘,无油污、远离生活污水、保水效果优良且深度3.5m的高位土塘为蓄水池塘,池塘内铺设地膜,蓄水池塘的取水口位于海堤外潮间带下部或潮下带区域,进水区域盐度稳定,可维持蓄水池塘内的海水海水盐度为25~33‰,进水口埋设

S2,养殖池塘的准备:

选择位于蓄水池塘旁边、深度2.2m且底部呈锅底形的3.3亩土塘为养殖池塘,其中,锅底形的塘底倾斜度为10%,接着对养殖池塘铺设地膜,然后在其塘底铺设底沙,铺设底沙的厚度4cm,利用养殖水泵将蓄水池与养殖池塘连接起来,养殖水泵进入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套5m长的160目锦纶网袋,在养殖池塘的顶部支1.25m的木结构支架,支架上固定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度为60%,池塘排水口插

S3,饵料池塘的准备:

选择3个保水效果优良、塘底干净、塘底为锅底形且深度大于1.5m的土塘作为饵料池塘,锅底形的塘底倾斜度为10%,塘底铺地膜且干净无沙,便于清洗,设大潮期间可自然纳水的水门,水门钉有120目锦纶网,水门设有两个

S4,池塘的前期处理:

用高压水枪对蓄水池塘、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所有池塘进行清洗,纳水前向蓄水池塘和饵料池塘内撒漂白粉进行全塘消毒;

养殖池塘内撒生石灰,每亩进水0.5m施用25kg生石灰,消毒2天后用高压水枪翻洗沙底;

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进水达池塘深度的85%,养殖池塘进水后施用光合细菌和饵料培养液进行饵料培养,饵料池塘进水后经漂白粉消毒后进行硅藻的定向培养,所有池塘进水后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增氧机为底盘增氧,养殖池塘持续充氧,溶氧量为7.7±0.5mg/L,pH值为6.8~7.5;

S5,亲本的试养与养殖投放:

当养殖池塘内藻细胞密度达0.78×10

S6,养殖管理:

每日从饵料池塘抽取饵料投喂至养殖池塘,保证养殖池塘内藻密度 10

7月中旬连续五天大雨或暴雨,日平均降雨量80mm,提前将蓄水池塘和养殖池塘顶部盖膜固定,增氧机24h开机增氧,饵料池塘出现倒藻现象,全塘施喂小球藻、硅藻和褐藻等藻粉,投喂量减少至原投喂量的50%,每天投喂1h后,取底层养殖池塘水检测,2天后底层水抽样的残饵量<5%,逐步增加投喂量,5 天后恢复正常投喂,投喂藻粉期间养殖池塘泼洒益生菌调水,每隔两天从蓄水池塘抽水换水,换水量30%;因饵料池塘在大雨或暴雨期间出现倒藻现象,气候条件恢复,清洗饵料池塘重新纳水培藻;暴雨过后短时间内无大雨或暴雨,撤走池塘盖膜,并进行全塘换水、施用益生菌制剂调水改底;

养殖期间,养殖池塘内的全天水温维持在26~30℃。7月20日~8月10日,受高温天气影响,养殖池塘的水温监测温差大于3℃且养殖池塘的水温大于30℃,从蓄水池塘抽水入养殖池塘进行调节,同时蓄水池塘加盖遮光率大于80%的遮阳网进行遮盖调控蓄水塘水温;

每15天进行全塘换水,换水在下午4点后进行,晚上7点后利用小水泵进行沙表面的冲洗;

S7,育肥管理:

在8月初,进入织锦巴非蛤性腺育肥期,减少养殖池塘内硅藻的投喂,增加褐藻粉、马尾藻粉、拟微球藻粉和海带粉的投喂,藻粉投喂以拟微球藻藻粉为主,占藻粉比例的40%,其他藻粉和活硅藻占投喂比例的60%,日换水量不小于40%,进水水温小于28℃。

S8,收获:

抽样检查织锦巴非蛤的性腺发育情况,8月18日,抽取20kg投放亲本暂养池刺激产卵,顺利收获受精卵,抽样检查其性腺肥满度在40%~60%,18:00后排干养殖池塘内水,筛洗或采挖织锦巴非蛤,清洗并运送至幼体培育场地内进行催产与繁育,累计收获织锦巴非蛤亲本800.9kg,规格27个kg,养殖成活率80.09%。

实施例2:

S1,蓄水池塘的准备:

2021年6月,选择广西北海竹林盐场四工区高位土塘,无油污、远离生活污水、保水效果优良且深度4m的高位土塘为蓄水池塘,池塘内铺设地膜,蓄水池塘的取水口位于海堤外潮间带下部或潮下带区域,进水区域盐度稳定,附近海域海盐度全年在28‰以上,进水口埋设

S2,养殖池塘的准备:

选择位于蓄水池塘旁边、深度2.5m且底部呈锅底形的2.8亩土塘为养殖池塘,其中,锅底形的塘底倾斜度为15%,接着对养殖池塘铺设地膜,然后在其塘底铺设底沙,铺设底沙的厚度4cm,利用养殖水泵将蓄水池与养殖池塘连接起来,养殖水泵进入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套5m长的160目锦纶网袋,在养殖池塘的顶部支1.25m的木结构支架,支架上固定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度为60%,池塘排水口插

S3,饵料池塘的准备:

选择3个保水效果优良、塘底干净、塘底为锅底形且深度2m的土塘作为饵料池塘,锅底形的塘底倾斜度为15%,塘底铺地膜且干净无沙,便于清洗,设大潮期间可自然纳水的水门,水门钉有120目锦纶网,水门设有两个

S4,池塘的前期处理:

用高压水枪对蓄水池塘、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所有池塘进行清洗,纳水前向蓄水池塘和饵料池塘内撒漂白粉进行全塘消毒;

养殖池塘内撒生石灰,每亩进水0.5m施用25kg生石灰,消毒2天后用高压水枪翻洗沙底;

养殖池塘和饵料池塘进水达池塘深度的85%,养殖池塘进水后施用光合细菌和饵料培养液进行饵料培养,饵料池塘进水后经漂白粉消毒后进行硅藻的定向培养,所有池塘进水后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增氧机为底盘增氧,养殖池塘持续充氧,溶氧量为7.7±0.5mg/L,pH值为6.8~7.5;

S5,亲本的试养与养殖投放:

当养殖池塘内藻细胞密度达0.9×10

S6,养殖管理:

每日从饵料池塘抽取饵料投喂至养殖池塘,保证养殖池塘内藻密度 10

7月上旬受台风影响连续十天降雨,提前将蓄水池塘的水位加至排水口,蓄水池塘和养殖池塘顶部盖膜,增氧机24h开机增氧,鲜活藻类紧缺,施喂小球藻、硅藻和褐藻等藻粉,投喂量减少至原投喂量的50%,每天投喂1h后,取底层养殖池塘水检测,4天后底层水抽样的残饵量<5%,逐步增加投喂量,7天后恢复正常投喂,投喂藻粉期间养殖池塘泼洒益生菌调水,每隔两天从蓄水池塘抽水换水,换水量30%;因饵料池塘在大雨或暴雨期间出现倒藻现象,气候条件恢复,清洗饵料池塘重新纳水培藻;暴雨过后短时间内无大雨或暴雨,撤走池塘盖膜,并进行全塘换水、施用益生菌制剂调水改底;

8月上旬,受高温天气影响,蓄水池塘加盖遮光率大于80%的遮阳网进行遮盖调控蓄水塘水温,养殖池塘早午监测温差大于3℃,从蓄水池塘抽水入养殖池塘进行调节;

每15天进行全塘换水,换水在下午4点后进行,晚上7点后利用小水泵进行沙表面的冲洗;

S7,育肥管理:

在8月初,进入织锦巴非蛤性腺育肥期,减少养殖池塘内硅藻的投喂,增加褐藻粉、马尾藻粉、拟微球藻粉和海带粉的投喂,藻粉投喂以蛋白核小球藻粉和拟微球藻藻粉为主,占藻粉比例的40%,其他藻粉和活硅藻占投喂比例的60%,日换水量不小于40%,进水水温小于28℃。

S8,收获:

抽样检查织锦巴非蛤的性腺发育情况,8月15日,抽取40kg投放亲本暂养池刺激产卵,顺利收获受精卵,根据亲本使用情况,在18:00后排干养殖池塘内水,采挖织锦巴非蛤,清洗并运送至幼体培育场地内进行催产与繁育,累计收获织锦巴非蛤亲本674.64kg,收获规格28个/kg,养殖成活率85.2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