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

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涉及疾病康复技术领域,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前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魔术贴将两个关节带束缚到患者的下肢关节处,在康复行走训练的过程中将通过关节带循环拉动两个定位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连板、滑移轨、滑移块、连杆、连钉以及规范盘强迫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处必须达到规范高度,然后便可使患者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行走的规范性,从而解决了现今大多数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往往不具备规范引导结构,进而则不能根据辅助患者进行规范的下肢行走康复训练,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肢行走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247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卢泊承;

    申请/专利号CN202211300622.7

  • 发明设计人 卢泊承;

    申请日2022-10-24

  • 分类号A63B23/04(2006.01);A63B71/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陈丹丹

  • 地址 25540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路6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2: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3B23/04 专利申请号:2022113006227 申请日:2022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1-20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疾病康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其中脑血管疾病在治愈后常常伴有以下后遗症: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而为了缓解较严重的肢体后遗症避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则出现了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

目前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现今大多数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往往不具备规范引导结构,进而则不能根据辅助患者进行规范的下肢行走康复训练,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肢行走康复训练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今大多数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往往不具备规范引导结构,进而则不能根据辅助患者进行规范的下肢行走康复训练,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肢行走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前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端前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左右两侧内壁均连接有规范装置,两个所述规范装置均包括两个规范盘,两个所述规范盘上端均开设有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内均活动连接有调节块,两个所述调节块中心处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盘,两个所述调节块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连钉,上端两个所述连钉均活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下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下端两个连钉,下端两个所述连钉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板相背端,两个所述连板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均固定连接有关节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规范盘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且两个活动轴相对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座上,两个所述连板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块,两个所述关节带相对端均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板左右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空槽,两个所述固定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空槽上端内壁上,两个所述空槽左右侧面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滑移轨,四个两两一组所述滑移轨内均活动连接有滑移块,两个所述支撑板前端下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上下侧面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柱上下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端均开设有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内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外侧面上设置有弹性防滑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伸缩连杆,所述伸缩连杆上端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两个铰座一,两个所述铰座一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前端相对面上,所述伸缩连杆下端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铰座二,两个所述铰座二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限位块相对面上,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槽内,两个所述限位块中心处均开设有两个连孔,两个所述连孔内均活动连接有连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框,所述调节框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所述调节框前后两端上下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四个前后两两一组所述连接块分别活动连接在四个连接槽内,四个所述连接槽分别开设在两个齿杆上下两端面上,两个所述齿杆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上端相对面上,两个所述齿杆相对端均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连轴上端外侧面上,所述连轴上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框上端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轴下端穿过调节框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前后两端光轴均活动连接有连座,两个所述连座均固定连接在调节框下侧面上,所述蜗杆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蜗杆的螺旋升角小于蜗轮与蜗杆的接触摩擦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齿杆内均开设有两个阶梯孔,四个两两一组所述阶梯孔内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四个两两一组所述连接杆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上端相对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魔术贴将两个关节带束缚到患者的下肢关节处,进而保证患者与装置的连接稳定性,之后患者双手握持两个握把保证上肢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患者双手挤压过重导致的手掌损伤,然后患者即可进行康复行走训练,在康复行走训练的过程中将通过关节带循环拉动两个定位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连板、滑移轨、滑移块、连杆、连钉以及规范盘强迫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处必须达到规范高度,然后便可使患者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行走的规范性,从而解决了现今大多数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往往不具备规范引导结构,进而则不能根据辅助患者进行规范的下肢行走康复训练,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肢行走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A-A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规范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装置、11万向轮、12支撑板、13空槽、14滑移轨、15移动槽、16移动块、17握把、18连柱、19限位槽、2连接装置、21铰座一、22伸缩连杆、23铰座二、24限位块、25连孔、3规范装置、31规范盘、32调节槽、33调节块、34螺纹杆、35滑移块、36连板、37连钉、38连杆、39关节带、310魔术贴、311定位块、312固定座、4调节装置、41放置框、42调节框、43齿杆、44连接槽、45连接块、46连座、47蜗轮、48蜗杆、49转盘、410连接杆、411连轴、412阶梯孔、41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用肢体康复装置的技术方案:

支撑装置1前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装置2,支撑装置1上端前侧设置有调节装置4,支撑装置1左右两侧内壁均连接有规范装置3,两个规范装置3均包括两个规范盘31,其目的是为了限定连板36移动的高度,进而保证对患者的限定保证患者行走康复训练的优质效果,两个规范盘31上端均开设有调节槽32,两个调节槽32内均活动连接有调节块33,两个调节块33中心处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4,其目的是为了调节限定连板36舒适移动高度,进而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两个调节块33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连钉37,两个螺纹杆34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盘,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转动螺纹杆34进行调节的方便性,上端两个连钉37均活动连接有连杆38,两个连杆38下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下端两个连钉37,其目的是为了连接规范盘31与连板36,进而达到规范限定连板36移动高度的目的,下端两个连钉37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板36相背端,四个两两一组的连钉37以及两个连杆38调节连板36稳定舒适上下移动的范围,进而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进行规范的行走康复训练,两个连板36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11,两个定位块311均固定连接有关节带39。

两个规范盘31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进而打动定位规范盘31转动以及规范盘31相对位置的目的,且两个活动轴相对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座312上,活动轴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规范盘31的相对位置以及转动稳定性,两个连板36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块35,两个关节带39相对端均通过魔术贴310活动连接,魔术贴310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患者将关节带39束缚定位到患者下肢关节处。

支撑装置1包括两个支撑板12,两个支撑板12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11,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患者使用移动,两个支撑板12上端均开设有移动槽15,两个移动槽15内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块16,两个移动块16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握把17,握把17外侧面上设置有弹性防滑棉,弹性防滑棉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使用时的支撑防滑功能性,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握持的舒适性。

两个支撑板12左右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空槽13,两个固定座31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空槽13上端内壁上,两个空槽13左右侧面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滑移轨14,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个连板36移动的稳定性,四个两两一组滑移轨14内均活动连接有滑移块35,两个支撑板12前端下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9,两个限位槽19上下侧面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柱18上下两端。

连接装置2包括伸缩连杆22,伸缩连杆22上端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两个铰座一21,两个铰座一21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2前端相对面上,伸缩连杆22下端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铰座二23,铰座一21以及铰座二23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伸缩连杆22伸缩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伸缩连杆22的相对位置,两个铰座二2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限位块24相对面上,两个限位块24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槽19内,两个限位块24中心处均开设有两个连孔25,两个连孔25内均活动连接有连柱18。

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框42,调节框42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框41,放置框41的设置能够方便患者将需要放置的水等物品放入,进而方便患者在行走康复训练劳累时使用,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调节框42前后两端上下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5,四个前后两两一组连接块45分别活动连接在四个连接槽44内,连接槽44以及连接块45的设置是是为了限定齿杆43的移动,进而达到稳定移动齿杆43的目的,四个连接槽44分别开设在两个齿杆43上下两端面上,两个齿杆43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2上端相对面上,两个齿杆43相对端均啮合有齿轮413,齿轮413固定连接在连轴411上端外侧面上,连轴411上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框42上端内壁上,齿轮413转动将带动两个齿杆4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两个齿杆4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便可带动两个支撑板12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两个支撑板12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时,可以通过两个铰座一21以及两个铰座二23配合伸缩连杆22保证移动的稳定性,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将通过两个连柱18、两个限位块24以及两个连孔25进行辅助,同时还将通过四个万向轮11保证两个支撑板12的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省力性,万向轮11的设置也能够方便患者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的时候能够方便转向循环走动,进而降低行走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空间。

连轴411下端穿过调节框42固定连接有蜗轮47,蜗轮47传动连接有蜗杆48,其目的是为了稳定调节两个支撑板12的位置,蜗杆48前后两端光轴均活动连接有连座46,两个连座46均固定连接在调节框42下侧面上,其目的是为了定位蜗杆48的相对位置,蜗杆48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9,其目的是为了稳定转动蜗杆48,进而通过齿轮413的转动调节达到稳定调节两个支撑板12距离的目的,进而达到适应不同患者的目的,蜗杆48的螺旋升角小于蜗轮47与蜗杆48的接触摩擦角,其目的是为了稳定调节后两个支撑板12的相对位置。

两个齿杆43内均开设有两个阶梯孔412,阶梯孔412的设置能够配合连接杆410避免两个齿杆43分离过远导致的与齿轮413的分离,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支撑调节框42的相对位置,同时保证两个齿杆43带动两个支撑板12移动的稳定性,四个两两一组阶梯孔412内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410,四个两两一组连接杆410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2上端相对面上,其目的是为了支撑齿杆43移动的稳定性,同时支撑保持放置框41能够承载物品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锻炼前,首先通过通过转盘49带动蜗杆48转动,蜗杆48转动时将通过蜗轮47带动连轴411转动,连轴411转动时将带动齿轮413转动,齿轮413转动将带动两个齿杆4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两个齿杆4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便可带动两个支撑板12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两个支撑板12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时,可以通过两个铰座一21以及两个铰座二23配合伸缩连杆22保证移动的稳定性,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将通过两个连柱18、两个限位块24以及两个连孔25进行辅助,同时还将通过四个万向轮11保证两个支撑板12的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省力性,进而便可使得两个关节带39适应不同的患者体形靠近不同体形患者的腿部关节部位;

之后患者即可通过两个魔术贴310将两个关节带39束缚到患者的下肢关节处,之后患者双手握持两个握把17保证上肢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患者双手挤压过重导致的手掌损伤,然后患者即可进行康复行走训练,在康复行走训练的过程中,两个关节带39将循环拉动两个定位块311上下移动,在两个定位块311上下交替循环移动过程中将循环带动两个连板36交替上下循环移动,然后便可通过两个连杆38以及四个两两一组的连钉37带动两个规范盘31转动,两个规范盘31转动时将使得两个连板36上下交替循环转动的过程必须到达指定的高度,才能够使连杆38能够稳定上下循环移动达到舒适行走的效果,进而强迫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处必须达到规范高度,然后便可使患者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行走的规范性,从达到保证行走康复训练的优质效果;

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转动两个调节盘,进而带动两个螺纹杆34转动,两个螺纹杆34转动将带动两个调节块33在两个调节槽32内移动,进而调节两个调节块33到合适的高度位置上,随后便可通过四个两两一组的连钉37以及两个连杆38调节连板36稳定舒适上下移动的范围,进而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进行规范的行走康复训练。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