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

一种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枕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所述枕梁设有两个,且两个枕梁对称设于管道的两侧,包括设于管道底部的垫梁,与垫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用于限定管道两侧位置的侧梁,所述靠近管道的侧梁与垫梁连接处设有用于稳定管道的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的有益之处:用于市政道路雨水管安装时,能减少槽底施工工序,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安全性,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基底的暴露时间,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2844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218626.X

  • 申请日2022-01-26

  • 分类号E03F3/06(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崔建章

  •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16号中建文化广场A座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9: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枕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

背景技术

在滨海城市(特别是雨水丰富的地带)修建市政道路,在市政排水系统中,雨污水管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雨污水的收集和排放,同时主路范围内的雨污水管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整体性能,针对年降雨量大、雨水丰富的工业厂区内排水系统采取超大口径砼管道,该排水系统施工主要面对深开挖、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控制。目前市政道路排水管常用的施工方法为:施工放样→沟槽开挖→地基验槽及处理→管道平基→管座→管道安装→抹带→管道附属井砌筑→闭水试验→分层回填及地面恢复。显然传统的施工方法沟槽暴露时间较长,需等垫层及管座泥混凝土在养护3~5天达到作业强度后才能开始下道工序的施工,工期长在南方滨海城市雨水丰富不但会使基层槽底容易遇水浸泡,且现场作业工序多工期长,不利于抢工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单,减少垫层及管座的养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安全性高,节能环的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所述枕梁设有两个,且两个枕梁对称设于管道的两侧,包括设于管道底部的垫梁,与垫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用于限定管道两侧位置的侧梁,所述靠近管道的侧梁与垫梁连接处设有用于稳定管道的缓冲机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将所述缓冲机构按照缓冲管道振动的状态与侧梁和垫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所述侧梁上靠近管道的一侧与垫梁之间的角度为90-180度。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与垫梁和侧梁连接的弹簧,固定于弹簧末端的弧形橡胶片。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所述弧形橡胶片的直径与管道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所述垫梁的下端面设有斜向固定柱。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所述斜向固定柱的倾斜方向朝向管道外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所述垫梁或侧梁上设有吊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的有益之处:用于市政道路雨水管安装时,能减少槽底施工工序,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安全性,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基底的暴露时间,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部件标号说明:

枕梁1,管道2,垫梁3,侧梁4,吊装孔5,弹簧6,弧形橡胶片7,斜向固定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超大雨水管道快速安装枕梁1,所述枕梁1设有两个,且两个枕梁 1对称设于管道2的两侧,包括设于管道2底部的垫梁3,与垫梁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用于限定管道2两侧位置的侧梁4。所述侧梁4上靠近管道2的一侧与垫梁3之间的角度为90-180度。所述垫梁3或侧梁4上设有吊装孔5。两个侧梁4分别支撑管道2的两侧,防止管道左右滚动,侧梁4与垫梁3之间的角度使侧梁4与管道2之间更加贴合,垫梁3用于支撑管道 2的底部,将管道垫高。在安装简便的前提下保证管道稳定固定。

雨水管道的安装使用方法:

1、预制雨水管快速定位枕梁。根据枕梁的标准尺寸设计出模具。按设计的标准尺寸和模具制作定位枕梁。以DN2000二级钢筋砼平口管为例,组件长1550mm,宽500mm,沟槽开挖宽度4800mm,两个组件中间预留100mm,便于组件安装、校正。组件底座厚度为 400mm,稳固部分高出底座顶600mm。预制枕梁强度达到要求后将其运至施工现场。

2、雨水管沟槽开挖

在雨水管挖槽之前,应全面进行雨水管中桩放样,从而放出雨水管开挖的平面位置和走向,这是保证雨水管线型顺畅的前提。

雨水管沟槽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方式进行:采用GPS进行各个雨水检查井的定位,并放出管道中线及两边开挖边线。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测量开挖深度及流水坡向,预留10cm由人工清理。运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对以开挖好的沟槽用木板及圆木进行对口支撑,间距为2.5m,直至管道施工完毕。支护完成后方可人工进入槽底施工。

3、枕梁安装

用水准仪定位,直线段10~15米设一定位控制桩,曲线段每5~10m设一定位控制桩,路口处每5m设一定位桩,并用水准仪在桩上设标高控制线。采用1:4,水泥砂浆压浆,根据管道轴线和高程挂线安放枕梁。

4、管道安装

①下管前对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检查,若有则进行外观检查。外观质量及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89)或厂标的要求。不合格管材退回不用。管道抹带范围管外壁利用凿毛机进行凿毛并用钢丝刷清除残渣,以满足抹带工艺技术标准的同时应对管身及管内进行清理。

②砼管一律采用机械下管,采用吊车在沟槽侧进行吊管,人工予以配合。

③下管由检查井的一端开始,注意平缓作业,防止绳索折断,同时避免管道碰撞导致枕梁移位。下管时要适时拨正找直。管口拼好后,用5--10吨倒链紧缩,管道平稳安装就位,利用卡缝法控制纵向间隙。

④遇到检查井处安管与管长不符时,以适当调整井位来实施,避免截断管材。

5、平基及管座施工

①管道安装完成后按照具体尺寸在管.道两侧架设模板,模板支设直顺、稳固,分层浇筑平基、管座。

②浇筑用的砼采用溜槽下滑,浇筑时首先从管道一侧浇筑,以振动棒振捣后砼会铺满管道下部,可有效防止管道下部产生空隙,然后再从另外一-侧进行浇注振捣。浇筑期间,派人适时进入管内查看,确保管道接缝处的砼振捣密实并对漏浆进行处理。浇筑期间,逢管道接缝处按要求插入钢丝网,钢丝网插入管座深度不小于10厘米。

③砼管座二次浇筑前,需对接头砼进行凿毛处理,除掉水泥薄膜和表面上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并将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清除,并铺上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后再浇注。

6、接口抹带施工

①抹带前将已经凿毛完成的部位预先提前24小时进行管口的湿润。将管口冲洗干净并刷一道素水泥浆。

②钢丝网抹带接口两侧安装好弧形钢边模。钢丝网保证无锈,无油垢,长度按设计要求,留出搭接长度。抹带砂浆里的黄砂应过筛后方可使用。水泥砂浆拌和时水泥和黄砂应过磅,控制好配合比。

③抹第一层水泥砂浆厚15mm并压实,使管壁粘结牢固。然后将两片钢丝网包拢,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用铅丝扎牢。待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厚10mm,用弧形抹子挤压成型,初凝后赶光压实。

④管道内缝,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灰浆不高于管内壁;管座部分的内缝,应在浇筑混凝土时勾抹。

实用新型通过工厂化集中预制符合设计要求的超大雨水管枕梁,制作构件所需的材料实现了集中堆放管理有利于减少粉尘污染。集约化、工厂化施工使枕梁的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在安装过程中通过使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进行安装,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对基层结构扰动,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靠近管道2的侧梁4与垫梁3连接处设有用于稳定管道2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与垫梁3和侧梁4连接的弹簧6,固定于弹簧6末端的弧形橡胶片7。所述弧形橡胶片7的直径与管道2直径相同。管道2安装好后,弧形橡胶片7与管道2贴合,安装管道2时,可避免管道2与枕梁1之间的撞击破裂,当管道2在水流冲击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弹簧6可对振动产生缓冲作用,避免振动造成的管道2接口断裂及磨损。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垫梁3的下端面设有斜向固定柱8。所述斜向固定柱8的倾斜方向朝向管道2外侧。枕梁1安装后,斜向固定柱8斜向插入地面,防止在管道2振动的过程中,两侧的枕梁1朝两侧移动,无法很好的固定管道2。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