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

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和棚顶,所述回收箱的顶端设置有棚顶,所述回收箱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物投入口,所述回收箱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回收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消毒室,所述消毒室的底端设置有转移室,所述转移室的另一侧设置有存放室。该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过设置有压板、通风槽、控制面板、回收出口和紫外线消毒灯,转移室与存放室相连通,第三气缸带动第三活塞杆推出,压板将掉落下来的衣物推入存放室,压缩衣物充分利用内部空间,衣物进入存放室接受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进行二次杀菌,转移室设置通风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内部异味,打开回收出口的门将衣物取出,解决了存放异味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4725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投对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095607.9

  • 发明设计人 杨晓东;

    申请日2022-05-09

  • 分类号B65F7/00(2006.01);B65F1/16(2006.01);B65F1/00(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福地商务园3-3号-303室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3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在许多居民住宅区都设置有衣物回收箱,用于回收人们不需要的旧衣物,可进行回收处理后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或作他用。此类衣物回收箱大多结构简陋,只设置有衣物投入口和取出口,衣物堆积在内部,往往异味较重,且沾染细菌,需要工作人员定时取出进行消毒,人工取出衣物时无防护,对健康产生威胁。在此设计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将内部划为多个空间,可进行自动消毒、转移和存放,提高回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需人工取出后再进行消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和棚顶,所述回收箱的顶端设置有棚顶,所述回收箱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物投入口,所述回收箱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回收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消毒室,所述消毒室的底端设置有转移室,所述转移室的另一侧设置有存放室,所述存放室的上方设置有供给室,所述消毒室与转移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转移室与存放室之间相连通,所述转移室的一端设置有通风槽,所述存放室的一端设置有回收出口。

优选的,所述消毒室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皮带与螺纹杆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底端设置有悬吊夹。

优选的,所述供给室的内部设置有消毒罐,所述消毒罐的内部盛有消毒液,所述消毒罐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泵,所述抽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抽管,所述抽管延伸至消毒室的内部并连通有消毒管,所述消毒管固定连接在消毒室内壁的另一侧,所述消毒管的一侧设置有七组雾化喷头并在竖直方向上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框,所述空心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尺寸小于内腔。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另一侧的顶端与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转移室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存放室的顶端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不仅实现了单件衣物旋转消毒,实现了衣物自动转移,而且实现了二次消毒并存放;

(1)通过设置有消毒室、第一气缸、第一活塞杆、伺服电机、悬吊夹、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块和固定板,可回收的旧衣物从回收物投入口中投入,进入消毒室后,第一气缸启动,通过第一活塞杆带动固定架下降,悬吊夹下降至衣物处,伺服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块随之旋转,固定板向右侧移动,悬吊夹将衣物夹取后,消毒剂喷洒在衣物上时,由旋转电机可带动衣物进行360°旋转,衣物在向右移动过程中旋转消毒完毕,悬吊夹松开,完成一件衣物的消毒,悬吊夹复位,再夹取另一件衣物,实现了衣物单件旋转移动消毒,从而使消毒更全面,消毒效果更好,避免细菌滋生;

(2)通过设置有消毒罐、抽泵、抽管、雾化喷头、第二气缸、第二活塞杆、挡板、内腔、隔板和空心框,消毒罐放置在供给室中,通过抽泵与抽管将消毒罐中的消毒液抽出,并导入消毒管,经过七组雾化喷头向衣物喷洒,雾化喷头增大喷洒面积,同时节省消毒液,每消毒完一件衣物,第二气缸带动第二活塞杆回收,连接杆带动挡板收入隔板的内腔,衣物从空心框中掉落到转移室中等待转移,而后第二活塞杆复位,挡板推出并关闭,继续进行下一件衣物的消毒,实现了消毒与衣物转移的配合,避免衣物全部堆积在消毒室中,自动化程度较高;

(3)通过设置有转移室、存放室、第三气缸、第三活塞杆、压板、通风槽、控制面板、回收出口和紫外线消毒灯,转移室与存放室相连通,第三气缸带动第三活塞杆推出,压板将掉落下来的衣物推入存放室,压缩衣物充分利用内部空间,衣物进入存放室接受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进行二次杀菌,转移室设置通风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内部异味,工作人员在控制面板上输入密码后,可打开回收出口的门将衣物取出,整个流程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消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顶;2、第一气缸;3、第一活塞杆;4、旋转电机;5、固定架;6、悬吊夹;7、回收物投入口;8、消毒室;9、隔板;10、第二气缸;11、第二活塞杆;12、第三气缸;13、第三活塞杆;14、压板;15、转移室;16、挡板;17、空心框;18、连接杆;19、存放室;20、紫外线消毒灯;21、供给室;22、消毒罐;23、抽泵;24、抽管;25、消毒管;26、雾化喷头;27、回收箱;28、通风槽;29、回收出口;30、控制面板;31、内腔;32、伺服电机;33、螺纹块;34、固定板;3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27和棚顶1,回收箱27的顶端设置有棚顶1,回收箱27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物投入口7,回收箱27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30,回收箱2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消毒室8,消毒室8的底端设置有转移室15,转移室15的另一侧设置有存放室19,存放室19的上方设置有供给室21,消毒室8与转移室15之间设置有隔板9;

消毒室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固定架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35,螺纹杆35的另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32,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皮带与螺纹杆35连接,螺纹杆35的外部活动套接有螺纹块33,螺纹块33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4,旋转电机4的底端设置有悬吊夹6;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可回收的旧衣物从回收物投入口7中投入,进入消毒室8后,第一气缸2启动,通过第一活塞杆3带动固定架5下降,悬吊夹6下降至衣物处夹取衣物,伺服电机32通过皮带带动螺纹杆35旋转,螺纹块33随之带动固定板34向右侧移动,悬吊夹6将衣物夹取后,消毒剂喷洒在衣物上时,由旋转电机4可带动衣物进行360°旋转,衣物在向右移动过程中旋转消毒完毕,悬吊夹6松开,完成一件衣物的消毒,悬吊夹6复位,再夹取另一件衣物,实现了衣物单件旋转移动消毒,从而使消毒更全面,消毒效果更好,避免细菌滋生。

实施例2:供给室21的内部设置有消毒罐22,消毒罐22的内部盛有消毒液,消毒罐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泵23,抽泵23的输出端设置有抽管24,抽管24延伸至消毒室8的内部并连通有消毒管25,消毒管25固定连接在消毒室8内壁的另一侧,消毒管25的一侧设置有七组雾化喷头26并在竖直方向上呈等间距分布,隔板9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1,隔板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框17,空心框17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挡板16,挡板16的尺寸小于内腔31,隔板9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11,第二活塞杆11另一侧的顶端与挡板16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消毒罐22放置在供给室21中,通过抽泵23与抽管24将消毒罐22中的消毒液抽出,并导入消毒管25,经过七组雾化喷头26向衣物喷洒,雾化喷头26增大喷洒面积,同时节省消毒液,每消毒完一件衣物,第二气缸10带动第二活塞杆11回收,连接杆18带动挡板16收入隔板9的内腔31,衣物从空心框17中掉落到转移室15中等待转移,而后第二活塞杆11复位,挡板16推出并关闭,继续进行下一件衣物的消毒,实现了消毒与衣物转移的配合,避免衣物全部堆积在消毒室8中,自动化程度较高。

实施例3:转移室15与存放室19之间相连通,转移室15的一端设置有通风槽28,存放室19的一端设置有回收出口29,转移室15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三气缸12,第三气缸1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活塞杆13,第三活塞杆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板14,存放室19的顶端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20;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移室15与存放室19相连通,第三气缸12带动第三活塞杆13推出,压板14将掉落下来的衣物推入存放室19,压缩衣物充分利用内部空间,衣物进入存放室19接受紫外线消毒灯20的照射进行二次杀菌,转移室15设置通风槽28,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内部异味,工作人员在控制面板30上输入密码后,可打开回收出口29的门将衣物取出,整个流程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取出衣物后再消毒。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可回收的旧衣物从回收物投入口7中投入,进入消毒室8后,第一气缸2启动,通过第一活塞杆3带动固定架5下降,悬吊夹6下降至衣物处夹取衣物,伺服电机32通过皮带带动螺纹杆35旋转,螺纹块33带动固定板34向右侧移动,悬吊夹6将衣物夹取后,抽泵23将消毒罐22中的消毒液抽出,并导入消毒管25,经过七组雾化喷头26向衣物喷洒,消毒剂喷洒在衣物上时,由旋转电机4可带动衣物进行360°旋转,衣物在向右移动过程中旋转消毒完毕,悬吊夹6松开,完成一件衣物的消毒,悬吊夹6复位,每消毒完一件衣物,第二气缸10带动第二活塞杆11回收,连接杆18带动挡板16收入隔板9的内腔31,衣物从空心框17中掉落到转移室15,而后第二活塞杆11复位,挡板16推出并关闭,继续进行下一件衣物的消毒,衣物掉落在转移室15,第三气缸12带动第三活塞杆13推出,压板14将掉落下来的衣物推入存放室19,,衣物进入存放室19接受紫外线消毒灯20的照射进行二次杀菌,转移室15设置通风槽28,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内部异味,工作人员在控制面板30上输入密码后,可打开回收出口29的门将衣物取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