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预制叠合板结构以及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

预制叠合板结构以及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预制叠合板结构以及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包括叠合楼板,所述叠合楼板上成型有入料洞口,所述入料洞口呈单排分布,叠合楼板的下端固定有过梁的成型空间,所述入料洞口开设在过梁的成型空间上,且与过梁的成型空间连通,通过在入料洞口注入混凝土实现过梁的浇筑,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过梁预制困难的问题,通过在叠合楼板内成型的入料洞口,利用入料洞口灌入混凝土对过梁进行浇筑,方便过梁与叠合板主体一起浇筑成型,利用铝模和叠合楼板构成下挂墙体的成型空间,实现过梁的浇筑,同时铝模与叠合楼板连接,使过梁的预制免除了地面支撑,同时满足了PC指标的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9692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151748.4

  • 发明设计人 黄爱琴;唐科;张扬;张雪艳;卢标;

    申请日2022-08-16

  • 分类号E04B5/38(2006.01);E04B5/17(2006.01);E04G13/04(2006.01);

  • 代理机构常州万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1;

  • 代理人王杰

  •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创意产业基地C楼1101-1106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7: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预制叠合板结构以及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

背景技术

常见住宅建筑设计中,将厨房间隔墙设置为开敞式厨房,传统的厨房隔墙由玻璃隔断替代,而玻璃隔断上保留一段土建墙体(详见附图1、附图2)。在现浇结构中,特别是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较高的铝模项目中,一般将该段墙体由上层现浇板下挂钢筋现场一次浇筑成型。

在一些PC指标较高的装配式住宅建筑中,(PC指标是指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装配率),厨房间楼板以及相邻的餐客厅楼板采用叠合板,从制作及运输角度考虑,无法将该段下挂墙体在叠合板下直接预制,或者带下挂钢筋预制。如果因此原因取消该区域叠合板布置,则会对PC指标造成较大损失。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可以实施以上描述的预制叠合楼板下无支座过梁,达到既实现建筑效果又不损失PC指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制叠合板结构以及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利用在叠合楼板内成型的入料洞口,通过入料洞口灌入混凝土对过梁进行浇筑,方便过梁与叠合板主体一起浇筑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板结构,包括叠合楼板,所述叠合楼板上成型有入料洞口,所述入料洞口呈单排分布,叠合楼板的下端固定有过梁的成型空间,所述入料洞口开设在过梁的成型空间上,且与过梁的成型空间连通,通过在入料洞口注入混凝土实现过梁的浇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叠合楼板内预埋有环形铝板,所述环形铝板嵌合在入料洞口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单排环形铝板中的最后一个环形铝板的高度高于叠合楼板后浇层的完成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形铝板内固定有贯穿的拉结筋条,所述拉结筋条的两端固定有缩尾锚栓,缩尾锚栓的下端用于与过梁的成型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包括上述的叠合楼板结构,所述叠合楼板的下端成型有梁体,所述梁体和叠合楼板之间连接有钢筋,钢筋穿过入料洞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钢筋包括两个一组分别分布在环形铝板左右两端的左侧钢筋和右侧钢筋,所述左侧钢筋包括左上钢筋和左下钢筋,所述左侧钢筋的中间部分穿过环形铝板的洞口,左上钢筋由左侧钢筋的中间部分向上延伸并在环形铝板的上方向左侧弯曲延伸成型,左下钢筋由左侧钢筋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在环形铝板的下方向左侧弯曲延伸成型;

所述右侧钢筋包括右上钢筋和右下钢筋,所述右侧钢筋的中间部分穿过环形铝板的洞口,右上钢筋由右侧钢筋的中间部分向上延伸并在环形铝板的上方向右侧弯曲延伸成型,右下钢筋由右侧钢筋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在环形铝板的下方向左侧弯曲延伸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叠合楼板内的成型入料洞口,利用入料洞口与过梁的成型空间连通,使得过梁能够跟随叠合楼板的主体一次浇筑成型,免去二次浇筑过程;

(2)通过铝埋件内缩尾锚栓与过梁成型的铝模的连接,将铝模固定在叠合楼板的下端,实现铝模的免地面支撑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挂墙体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挂墙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铝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梁的钢筋绑扎示意图;

图中:1、叠合楼板;2、环形铝板;3、拉结筋条;4、缩尾锚栓;5、梁体;6、左侧钢筋;61、左上钢筋;62、左下钢筋;7、右侧钢筋;71、右上钢筋;72、右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板结构,包括叠合楼板1,叠合楼板1上成型有入料洞口,入料洞口呈单排分布,叠合楼板1的下端固定有过梁的成型空间,入料洞口开设在过梁的成型空间上,且与过梁的成型空间连通,通过在入料洞口注入混凝土实现过梁的浇筑,使得过梁能够跟随叠合楼板1的主体一次浇筑成型,免去二次浇筑过程。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叠合楼板1内预埋有环形铝板2,环形铝板2嵌合在入料洞口内,环形铝板2的设置,提高了入料洞口处的强度。

单排环形铝板2中的最后一个环形铝板2的高度高于叠合楼板1后浇层的完成面,混凝土从其他的环形铝板2灌入,这样混凝土灌入后,成型模板内部的气体能从最后一个环形铝板2中排出,防止混凝土内有气泡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如图5所示,环形铝板2内固定有贯穿的拉结筋条3,拉结筋条3的两端固定有缩尾锚栓4,缩尾锚栓4的下端用于与过梁的成型模板连接,缩尾锚栓4与铝模的连接,将铝模固定在叠合楼板的下端,实现铝模的免地面支撑固定。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板板底实施的现浇过梁,包括上述的预制叠合板结构,叠合楼板1的下端成型有梁体5,梁体5和叠合楼板1之间连接有钢筋,钢筋穿过入料洞口,增强了梁体5与叠合楼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7所示,钢筋包括两个一组分别分布在环形铝板2左右两端的左侧钢筋6和右侧钢筋7,左侧钢筋6包括左上钢筋61和左下钢筋62,左侧钢筋6的中间部分穿过环形铝板2的洞口,左上钢筋61由左侧钢筋6的中间部分向上延伸并在环形铝板2的上方向左侧弯曲延伸成型,左下钢筋62由左侧钢筋6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在环形铝板2的下方向左侧弯曲延伸成型;

右侧钢筋7包括右上钢筋71和右下钢筋72,右侧钢筋7的中间部分穿过环形铝板2的洞口,右上钢筋71由右侧钢筋7的中间部分向上延伸并在环形铝板2的上方向右侧弯曲延伸成型,右下钢筋72由右侧钢筋7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在环形铝板2的下方向左侧弯曲延伸成型,增强了梁体5的抗剪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