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靠通信

可靠通信

可靠通信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2299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机电信息、中国新通信、计算机仿真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系统分会2009年第十九届信息交流大会等;可靠通信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盖洛德·于、格雷戈里·K·麦克米伦、特瑞思·L·贝利文斯等。

可靠通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2997 占比:99.98%

总计:323074篇

可靠通信—发文趋势图

可靠通信

-研究学者

  • 盖洛德·于
  • 格雷戈里·K·麦克米伦
  • 特瑞思·L·贝利文斯
  • 陈德基
  • 马克·J·尼克松
  • 刘洋
  • 李娜
  • 王志成
  • 苗洪雷
  • 陈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浩; 赵晨希; 关冰
    • 摘要: UDP是一种开销小、效率高的以太网传输层协议,由于其非面向连接的固有特性,在工程应用中会发生丢帧、错帧和乱帧等问题。针对UDP通信不可靠问题开展研究,在保证其开销小、效率高等优势的前提下,设计了基于四度冗余拓扑的以太网总线结构,实现了基于多重校验的以太网通信协议,提出了两种基于超时重传的UDP可靠通信方法。经建模分析,该方案相较传统单通道UDP通信,可靠度由0.9提升到0.9999。经试验测试,基于该方案的嵌入式软件可以在通信链路出现一度、二度和三度故障时,实时、可靠地完成UDP数据通信,为UDP通信提供了新的高可靠性工程应用方法。
    • 梁楠; 高志军; 代洪卫
    • 摘要: 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北斗全球短报文功能开通,区域乃至全球对北斗短报文通信的需求将迎来新增长,但受限于窄带宽、低容量、高延迟等局限性,亟需开展北斗格式化短报文应用技术研究,以满足各行业对短报文通信的定制化应用需求。本文重点突破动态可扩展的北斗格式化短报文协议定制、北斗RDSS长报文可靠通信机制研究、面向北斗短报文的多媒体压缩传输等关键技术,基于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短报文数据传输链路,实现可定制、高效、稳定、兼容的信息传输;研制应用系统,包括用户端、中心端应用组件,作为底层应用中间件。
    • 范文博; 周壮; 蔡超; 戴鹏; 邱佳慧; 柯腾辉
    • 摘要: 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和路侧单元等车联网终端所面临的数据传输可靠性问题,满足面向车、路、云一体化的智慧交通系统的安全通信需求,提出一种基于5G技术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方法,构建一种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的安全通信体系。同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车联网通信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网络指标,对车联网通信和运营商网络能力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矿区等车路协同场景提供重要参考。
    • 摘要: 2月10日,移远通信宣布率先推出支持3GPP R16协议的第二代5G NR通信模组--Sub-6GHz模组Rx520F系列、Rx520N系列以及毫米波(mmWave)模组RM530x系列。此次发布的5G NR模组分别采用最新推出的高通骁龙TMX65和X62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将满足对增强移动宽带和可靠通信能力有更高要求的行业应用,加速实现5G技术商用,并将移动宽带的优势带入固定无线接入、工业互联网、移动计算、智慧医疗、专网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 谢小华
    • 摘要: 针对新时期作战环境复杂化、作战样式多样化、参战要素灵活化等特征,重点分析作为末端通信基本保障条件的战术电台所面临的地形环境复杂、电磁环境复杂及使命任务复杂等诸多挑战,并从基于应用环境的统一空口设计、增强传输可靠性的组网、多链路综合运用以及综合抗干扰等角度提出解决思路,确保可靠通信,对解决末端通信难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张鑫; 张旭; 张入文; 于琪琦; 王玉霞; 韦迎新; 黄宝贵
    • 摘要: 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干扰,导致信号到达接收端时其质量严重下降,接收端不能正确解码接收到的信号,使无线通信出现差错.目前,基于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干扰模型的低延迟链路调度算法是提高无线网络可靠性和通信容量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近似比为O(logΔ)的最短链路调度算法(Δ是最长链路长度与最短链路长度的比值),所有链路采用一致功率分配,根据链路长度把链路集划分为不同的子集,运用TDMA运行机制,为每个子集中相互干扰的链路分配不同的传输时隙,使每个时隙中的链路同时通信.通过理论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梁恒文
    • 摘要: 本文将围绕基于电力线物联网通信协议的设计开展研究,并对电力线物联网系统协议模型建设、通信协议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 ZHOU Boyang
    • 摘要: 新型配电网终端通过LTE接入主站,无线干扰易增加终端控制指令的IP数据包丢失率,降低配网控制可靠性.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可通过RaptorQ(RQ)编码方法来实现,然而RQ解码错误率的非线性使得最小化RQ冗余码困难.为此,提出自适应RQ编解码器(ARED),采用启发式算法依据丢包率和吞吐量反馈动态调整RQ编码参量,求解次优RQ冗余编码长度.NS-3 LTE中的实验结果说明当信道噪声指数为[18.6,20.5]dB和[25.6,28.7]dB,部署ARED的LTE上行和下行丢包率较原始LTE分别下降64.25%和89.92%.
    • 孙玉洁; 李一洋; 任钧; 孟海宾; 苗成
    • 摘要: With the travel of the traffic,the VANET presents a density interaction state:under the night scene in the city traffic,the sparse vehicle traffic may lead to serious VANET division,while,in a traffic jam,a broadcast storm would be caused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os of VANET. What's more,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elfish nodes could not ensure the relia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igh-speed mobile vehicles. How to ensure the whole VANET united,at the same time,to reduce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when large numbers of selfish nodes exist in the VANE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is paper,a TUU-D dynamic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incent cooperation. Firstly,the D-S evidence theory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VANET state;Secondly,according two different states of VANET,sparse VANET or dense VANET,the TUU-D mechanism is used to guarantee the connectivity and increase the delivery rate of the network;Finally,comparing the TUU-D mechanism,DARWIN mechanism and ICARUS mechanis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our methods can be more effective to incen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odes in VANET.%VANET随车流的行进呈现出疏密相间的网络:夜间城市场景下,稀疏的车辆交通可能导致VANET中的严重分割,而在城市堵车场景则会引起广播风暴,严重影响了VANET的Qos服务质量,加之大量自私节点的存在,难以保证VANET中高速移动车辆间的可靠通信.针对存在自私节点的VANET,既要保证连通,又要适当降低消息冗余的问题,提出TUU-D激励机制动态时变的激励VANET中节点的移动合作.利用D-S证据理论对VANET场景状态进行动态判定;针对稀疏和稠密两种城市场景,应用TUU-D激励机制保证网络的连通性,提高网络消息投递率;将TUU-D激励机制与DARWIN机制和ICARUS机制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TUU-D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激励VANET中节点间的合作.
    • 摘要: 地面站想要与卫星实现可靠通信(保持通信连接状态),需要对卫星进行捕获(Acquisiton)、指向(Pointing)及跟踪(Tracking),这样的技术也因此简称APT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