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合作共治

合作共治

合作共治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专利文献103721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天津行政学院学报、行政管理改革、中国行政管理等; 合作共治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磊、丁文、于水等。

合作共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03721 占比:99.88%

总计:103848篇

合作共治—发文趋势图

合作共治

-研究学者

  • 张国磊
  • 丁文
  • 于水
  • 刘鹏
  • 卜海龙
  • 吴平
  • 孙霞
  • 张元河
  • 曹姣星
  • 李丹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志芬
    • 摘要: 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三圈”理论视角,以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典型案例为例,分析乡村治理中积分制政策执行在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服务对象精准靶向、执行主体内部再造、利益相关群体外部协作的角度,提出增进村民的价值认同、加强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能力建设、寻求社会力量的行动支持等措施,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积分制政策执行网络,以提升积分制政策的执行效果,推动积分制政策在乡村治理中的长久运行。
    • 沈贵银; 孟祥海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双重公共物品属性,污染物来源具有多样性,治理过程复杂,参与治理主体多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探索构建技术与经济耦合、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各类主体之间合作共治的农业面源污染多元共管共治体系,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要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污染物性质以及不同治理环节设计全要素、全环节的政府支持政策,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机制。
    • 龚红卫
    • 摘要: 日本在防治拐卖儿童方面卓有成效,其在宏观、中观层面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总结,表现为:对儿童的法律保护体系严密;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重视科技手段在情境预防中的运用;讲究协同共治,发挥国家、社会、公民等主体的共同合力;构建严密的保护机制,促进社会安全感和国民整体安全感不断增强。从犯罪学视角来看,其中蕴含着诸多启示,即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要树立预防为先的理念,重心放在“防拐”而不是“打拐”上;要注重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要关注拐卖儿童现象的生成规律,加强其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
    • 吴雪倩; 周定财
    • 摘要: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益补充。现代社会组织在强化基层治理和促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扮演着公共政策的沟通者、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以及社会资本的创造者的角色。从实际来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在与政府关系构建、自身建设以及村民沟通上还存在不足,因此,借鉴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经验,希望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与政府负责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水平,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培养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
    • 张付新; 张云
    • 摘要: 公民公共精神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系和支撑现代公民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石.新疆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特别需要构建新疆公民社会建设必需的公共精神.这就需要在新疆公共精神的培育中,继续弘扬和遵循依法治疆、公平正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睦邻友好和诚信互惠的基本原则,并坚守合作共治的基本目标,才能形成"和合共生"与"多元互动"的战略举措.
    • 张国磊; 黄六招
    • 摘要: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不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制度设计要求,也是回应城乡社会各种诉求的政策实施目标.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70年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呈现出从宏观的理论建构到微观的个案分析、从内涵解释到多维度拓展、从抽象化主题论述到具体化逻辑演进的总体向度.虽然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乡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渐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度:过于关注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对基层民众的主体责任意识的培育,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取向主要从治理理念、治理过程、治理规则与治理方法四个维度进行"全过程"变革,以期推动基层社会走向"政社合作共治"之道.
    • 程瑜; 张琦
    • 摘要: 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因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客观性等特征,而作为一项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推动政府治理方式改革的重要策略进行推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因存在行业规范欠缺、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导致整体成效不及预期。为此,建议从构建合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要素供给等方面入手,更好发挥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 杜春林; 臧璐衡
    • 摘要: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存在于多个领域.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看,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客观上形成对社会组织的吸纳,但由于社会组织在补充人力、筹集资金、提供信息支持等方面占据优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政府部门的资源俘获.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两个极端,行政吸纳和资源俘获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同时存在,而互动合作和协商共治是走出行政吸纳和资源俘获现状的必然路径.
    • 张雅茹; 李新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方式的主流是村民自治,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在新时代乡村治理过程中,村级自治出现村民参与度不高、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与引导,因此出现了乡村治理行政化的现象,即国家权力到达乡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新时代、新思想、新问题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合作共治为基本理念,以满足村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健全法律和道德约束,探索乡村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的最佳契合点,寻找实现乡村振兴的最优路径。
    • 张国磊; 黄六招
    • 摘要: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不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制度设计要求,也是回应城乡社会各种诉求的政策实施目标。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70年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呈现出从宏观的理论建构到微观的个案分析、从内涵解释到多维度拓展、从抽象化主题论述到具体化逻辑演进的总体向度。虽然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乡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渐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度:过于关注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对基层民众的主体责任意识的培育,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取向主要从治理理念、治理过程、治理规则与治理方法四个维度进行“全过程”变革,以期推动基层社会走向“政社合作共治”之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