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咸海

咸海

咸海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国际展望、中亚信息、海洋世界等; 咸海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Kaidar Kanash、刘红、匡耀求等。

咸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99.15%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85%

总计:117篇

咸海—发文趋势图

咸海

-研究学者

  • Kaidar Kanash
  • 刘红
  • 匡耀求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 孙芳蒂
  • 永思
  • 熊立
  • 赵振勇
  • B.S.KARIMOVA
  • Bort.VN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淼; 王丽贤; 张小云; 郝韵; 贺晶晶; 赵振勇
    • 摘要: 当前,咸海问题产生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时,国内有关方面对与之相关的研究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CNKI、Web of science和eLibrary三大数据库1991年至2018年以来收录的以咸海问题研究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从论文的数量、学科、主题、机构和国别等维度,总结出以咸海为主题的研究特点。分析结果显示,三大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数量总体呈增加态势,各数据库文献在学科分布重点和年际变化上存在差异;国内研究重点为地质矿产,俄语区注重本底情况研究,国际学界则持续关注生态环境;SCI论文中,欧美、俄罗斯和中亚、中国等发文位居前列,非洲和拉美地区较少涉及该主题;在机构合作发文方面,最为活跃的是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波恩大学等机构,它们也是在咸海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团体。咸海问题是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中亚国家的共同关切,积极与上述国家开展有关解决咸海问题的共同研究,既符合当事国的利益,也有助于解决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 何明珠; 高鑫; 赵振勇; 杨昊天; 黄磊; 李新荣; 雷加强
    • 摘要: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的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一体,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咸海生态危机引发水体大幅缩减,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土地盐渍化、沙化、盐尘等已成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中亚遇到的重大环境问题.文章在梳理咸海生态危机引发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近30年来咸海地区沙化和盐渍化土地发展的趋势,探讨了阿姆河流域-咸海地区植被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空间分异性,提出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沙化和盐渍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思路和防控对策.助力解决咸海生态危机及荒漠化问题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焦点之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践行生态文明全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 昝婵娟; 黄粤; 李均力; 刘铁; 包安明; 邢伟; 刘志斌
    • 摘要: 咸海地处中亚,气候和人类的双重影响下湖面急剧萎缩引发区域生态危机,定量解析其水量平衡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对咸海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19年密集时序Landsat影像、T/P卫星、Jason1/2测高卫星及咸海数字测深模型(DBM),提取近30年咸海面积、水位变化信息,重建咸海水位-面积-库容曲线,探明咸海水量变化特征;建立水量平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水量平衡要素变化及时空差异,探讨其互动关系与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1) 1990-2019年间,咸海水量减少了2271.6× 108 m3(约75.15%),年平均变化率达-78.3× 10s m3/a;南咸海水量变化趋势与咸海整体基本一致,北咸海除1999年出现了极小值外,其余年份水量变化趋势均呈波动上升状态,至2019年水位已恢复至1984年水平.(2) 1990s以来,南、北咸海水量平衡结构变化时空差异显著,阿姆河入湖径流量呈波动减少趋势,随着咸海持续退缩水体蒸发不断减小,区域水量支出收入比由1990年的2.46降低到2015年的0.87;近年来丰水年份南咸海地下水可由亏损转化为盈余状态,水域变化进入相对平缓的状态,北咸海入湖径流量波动增加,蒸散发随水域面积增加而增加,1990s初以来水量收入超过水量支出,区域地下水盈余,湖泊水位不断抬升.(3)湖区尺度上,入湖径流量和水域蒸发量是咸海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流域尺度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咸海入湖水量,南咸海入湖水量与阿姆河上游来水、流域耕地面积显著相关,而北咸海入湖水量主要与锡尔河上游来水相关.
    • 黄建蓉; 高磊; 李丽; 李文均; 蒋宏忱
    • 摘要: [目的]研究咸海岸边不同暴露时期土壤带的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构成及其对湖泊干涸的响应.[方法]从咸海湖岸远端(土壤带的暴露时间最长)到湖岸近端(土壤带的暴露时间最短)的不同土壤带采集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分析.同时也采集各土壤带的土壤样品和优势植物,通过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构成,进而探讨其如何响应湖泊干涸(如盐度升高、矿物组分变化、植物种类丰富度变化等)过程.[结果]持续暴露的咸海湖床从湖泊远岸到湖泊近岸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盐度梯度:E48(暴露于197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0.5±0.5 g/L);E38(暴露于198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0.4±0.2 g/L);E28(暴露于199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23.3±2.1 g/L);E18(暴露于200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23.7±7.5 g/L);E9(暴露于2009年之前,总可溶解盐71.3±6.1 g/L);E1(暴露于2017年之前,总可溶解盐62.9±10.7 g/L)和E0 (2018年湖岸线附近沉积物样品,总可溶解盐69.9±8.3 g/L).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E48和E38区域中占优势地位;滨藜(Chenopodium album)在E28、E18和E9区域占优势;而在E1和E0区域无可见植物物种分布.另外,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的主要矿物成分也存在差异:粘土矿物和蒸发岩的含量从咸海湖岸远端到湖岸近端逐渐增加,而碳酸盐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土壤样品优势真菌类群(>5%)为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黑粉菌亚门(Ustilaginomycotina)和伞菌纲(Agaricomycetes),且按植物种类丰富度进行聚类.而植物样品优势真菌类群为未知真菌门类(>97.8%),且按植物种类进行聚类.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土壤样品真菌群落差异性与暴露时间距离具有显著相关(R2=0.32,P<0.05),而与总可溶解盐差异则无明显相关性.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差异性与暴露时间距离/总可溶解盐差异之间均无显著相关.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土壤真菌群落与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矿物成分组成(如白云石、方解石、微斜长石和石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植物种类丰富度和方解石含量的相关性系数最大;植物内生真菌群落与方解石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咸海岸边不同暴露时期土壤带的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种群结构具有时空差异,与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特定矿物组成相关,而与总可溶解盐无显著相关.
    • S.K.KRIVONOGOV; T.I.KENSHINBAY; R.Kh.KURMANBAEV; B.S.KARIMOVA
    • 摘要: 本文回顾了Aral Sea(咸海)海平面变化的最新认识,以供社会和经济项目决策者使用.我们提出了咸海生态标准的新认识:由于1960年之前当时的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湖泊萎缩,咸海在1960年之前是小到中型湖泊,而不是大型湖泊.对咸海认识的改变可能会使许多基于极端情景的昂贵计划变得更加现实.同时,基于地质、考古、历史和水文研究中所获得的多重数据的综合分析,本次结果认为咸海在过去的2万年内经历了多次突然的海侵和海退.然而,除了现代的原因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的认识仍然不完整,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针对水位变化、气候变化与咸海盆地来自锡尔河和阿姆河供水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 阿布拉·吐合提;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葛拥晓; 王伟; 杜菲
    • 摘要: 基于1969~2018年再分析气象资料,运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型,计算了以咸海为中心未来7d的逐日气团轨迹,采用核密度分析法,绘制了5个层次(0~0.5,0.5~1,1~1.5,1.5~2,2~5km·agl)的气团轨迹密度图,分析了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的时空变异.结果显示,粉尘潜在扩散具有季节分异.春、冬季粉尘扩散范围与密度最大,沿东北方向扩散比例分别占61%、35%,最远可达亚洲东部地区,其次是秋季;夏季粉尘扩散以0.5km为界限表现明显的高度差异.随着高度的增加,粉尘潜在扩散的密度逐渐降低.受地形与天气系统的影响,春、夏粉尘扩散呈现向东北,西南方向扩散趋势,秋、冬呈现沿东北方向扩散趋势.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咸海干涸湖床粉尘可远距离输送:在近源区沉降,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及周边国家,在山区沉降,则可能加速天山雪冰融化.
    • 陈毓
    • 摘要: 一个地方名字的由来,若你琢磨,还真有意思。比如土地平阔处,名多为屯、庄、里,居于山中,叫沟、峪、坪;原上,就叫碱、叫崾;在沙漠荒原,有海子、淨儿。在这基础上前缀、后缀的,多紧跟出产,比如咸海子肯定有湖,湖水咸淫,马耳山村,小山村后的山果真形似马耳朵,以此类推,上渡口傍河,一碗水缺水,而我们村,叫鱼洞,多山,多水,多鱼。
    • 摘要: [新华社客户端]乌鲁木齐2020年11月23日电(记者于涛、董博婷)近10 a间,我国科研人员积极与中亚国家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合力解决咸海生态修复难题。本月24~25日,北京、乌鲁木齐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三地将视频连线,各国百余位学者共同研讨咸海生态治理,加强区域合作,达成咸海生态新平衡。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表示,多年来,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研人员广泛合作,已在多类生态研究领域取得成果,咸海生态问题影响中亚水资源安全,也与中国息息相关,解决这一问题需国家间协调合作,专家研讨目的在于推动区域间实质性合作,会上计划发布“绿色咸海国际科学倡议”。
    • 杨雪雯; 王宁练; 陈安安; 张伟
    • 摘要: 咸海是亚洲仅次于里海的第二大内陆咸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基于1960-2018年咸海的面积数据、CRU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咸海流域灌溉面积、水库容量等资料,定量分析了1960年以来咸海湖泊面积的变化情况,并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两方面探究了咸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0-2018年咸海的面积由6.85×104km2持续萎缩至(8.32±0.19)×103km2,共减少了(6.02±0.02)×104km2(约87.85%),其中1960-2009年面积萎缩了(5.94±0.02)×104km2(约86.77%),而在2009-2018年其面积萎缩速率明显放缓,减少了740.04km2(约8.17%)。统计结果显示,1960年以来强烈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为灌溉用水和水库储水量的持续增加)是导致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的主要因素,其对咸海面积变化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在中亚地区气候继续向暖湿变化的背景下,咸海流域应尽快调整以农业灌溉为主的用水结构,否则在上游冰川融水达到峰值后,咸海可能面临干涸的危险。
    • 孙芳蒂; 熊立
    • 摘要: 本研究利用高时频的MODIS数据,基于一种自动化水体提取方法,经过修改和验证工作,得到了2000–2015年32期咸海边界数据集.结果显示,2000年咸海面积为本数据集可以描绘咸海不同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应用于本世纪以来咸海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的后续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