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OI

POI

POI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1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33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测绘工程、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等;POI的相关文献由24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智广、孙雷、周敏等。

POI—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7 占比:39.3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733 占比:60.48%

总计:1212篇

POI—发文趋势图

POI

-研究学者

  • 王智广
  • 孙雷
  • 周敏
  • 魏少俊
  • 张绍瑞
  • 黄际洲
  • 张伟
  • 唐旺
  • 王魏东
  • 谢瑞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邱洵
    • 摘要: POI数据在分析城市现状功能结构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目前研究对象多为大、特大、超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POI数据分析研究严重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数据库中选取一组分别处于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滨海地区的小城市为研究样本,对比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数据处理、参数设置、空间分析过程中的差异,挖掘POI数据分析中小城市的普适性特征、优势、不足与弥补措施,形成一份针对中小城市功能结构评价的标准化POI数据分析指南。
    • 王雯雯; 谷优阳; 张驰; 康全国; 尹伟; 辛杰; 廖晓莉
    •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交错带成为城市发展的前沿地带,同时也是城镇快速扩张的重要区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三区三线”划定的重要环节,而城乡交错带的分布研究又是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性工作。采用核密度分析的方法,对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生活设施等方面的POI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界定出咸丰县7个镇和1个区工委的城乡交错带范围,从咸丰县城乡交错带的空间分布可辨别出山区城市化扩张的3类典型模式,即带状延伸模式、独立扩展模式和孤立发展模式。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行政边界区划的束缚,符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可为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村庄类型识别与分布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对咸丰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钱秋红
    • 摘要: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将城市相关大数据应用到城市研究早已被广泛运用。本文通过高德开放平台以及Python获得城市POI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对POI数据整合并进行核密度分析,对兰州新区与西咸新区空间格局分别进行研究,对比两者的分布差异,再将现状空间布局与规划中的布局对比,进行差异分析。
    • 吴嘉丽; 骆培聪; 叶珊珊; 苏小明; 郑佳铃
    • 摘要: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 蒋梦凡
    • 摘要: 本文基于2020年云南省快递网点POI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快递网点分布呈现空间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2)云南省快递网点总体呈现“东西多,南北少,多核中心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3)人口密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中国邮政和私营快递网点分布的共同因素,交通便捷度和GDP对私营快递网点有重要影响,但对中国邮政网点布局的影响不显著。
    • 植秋滢; 陈洁莹; 付迎春; 郭碧云
    • 摘要: 利用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对夜光强度进行多尺度分割提取潜在中心范围,结合POI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识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多中心分布,并从多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广佛、深莞、香港、澳珠、中山5个主中心和花都、增城、从化、惠城、端州、新会、石岐等14个副中心,5个主中心的功能结构均以混合功能区为主,14个副中心围绕主中心外围分布;2)基于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的5个城市群主中心与9个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关联强度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并形成“内强外弱”的圈层结构;3)基于城市群主中心分布及其空间关联强度特征,以及主中心服务的三个组团范围(广佛肇组团、港-深莞惠组团和澳-珠中江组团),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规划要求,建议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构建“五心一带三组团四轴”的区域空间结构,实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组团合作,促进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
    • 朱战强; 张蕾; 翁时秀
    • 摘要: 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于理解以大都市游憩需求带动的土地利用演化和乡村振兴均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环城游憩带理论,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新型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利用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和空间离散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广州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存在从内圈层到外圈层分布的距离衰减效应,主要影响区域为40 km以内的圈层范围;环城游憩空间可划分为20 km以内的内环城综合游憩带、20~40 km外环城次级综合游憩带、40~70 km郊区休闲带以及70 km以外的远郊度假带。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类型丰富,不同类型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集聚形态差异显著;以行政区为单元,辨识出番禺综合型游憩区,白云综合型游憩区,黄埔次级综合型游憩区,花都次级综合型游憩区,增城生态休闲型游憩区,从化温泉度假型游憩区,以及南沙海滨休闲型游憩区等游憩资源特征区域。
    • 高宏宇
    • 摘要: 通过Python爬取并筛选出北京市的运动场所信息,通过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的运动场所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北京市运动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京地区运动场所的规划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张鎏; 何静
    • 摘要: 自“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出以来,“三省一市”高铁、城际铁路推进力度空前强劲,未来枢纽站点的新建及原有站点的改扩建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契机与热点。文中从有利于用地高效的功能业态角度切入,通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内一、二、三级铁路枢纽地区的POI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选点枢纽地区的功能业态类型与配比情况分圈层识别与解读,剖析枢纽地区功能业态集聚特征与一般规律,并提出与铁路交通诱发需求相匹配的主导业态、与枢纽等级及距离相匹配的业态分布、与通勤特征相匹配的主导业态细化分异等功能业态适应性建议,支持枢纽地区健康、稳定、持续性发展。
    • 王爱; 付伟; 张强
    • 摘要: 基层医疗设施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单元,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保障。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GIS核密度、欧式距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基层医疗设施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其优化布局的规划路径。研究显示:①基层医疗设施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一环内集聚、外围梯度递减的“中心—边缘”特征;②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有药店、诊所的小区比例为44.46%、34.59%,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有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的小区比例为55.6%;③可达性较高的地区多分布于老城区,这些地区交通可达性较好,人口分布密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④基于设施生活圈的覆盖标准,新增相应的医疗设施可有效提升其服务范围,进一步夯实城市医疗服务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