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QoS

QoS

QoS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52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2篇、会议论文163篇、专利文献1981篇;相关期刊779种,包括电信科学、电信网技术、邮电设计技术等; 相关会议117种,包括2010 TD网络创新研讨会、中国通信学会国防通信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现代通信技术学术研讨会、2008世界通信大会(ICC2008)中国论坛等;QoS的相关文献由944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伟、黄敏、李腊元等。

Qo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2 占比:61.20%

会议论文>

论文:163 占比:2.95%

专利文献>

论文:1981 占比:35.85%

总计:5526篇

QoS—发文趋势图

QoS

-研究学者

  • 王兴伟
  • 黄敏
  • 李腊元
  • 张鹏程
  • 邓水光
  • 尹建伟
  • 李莹
  • 吴健
  • 李春林
  • 卜智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牟洁茹; 何华; 刘聪; 李琳
    • 摘要: 为实现5G通信网络自组织、自优化发展,提出一种混合控制多目标优化用户动态关联算法.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和基站成本效益的需求下,同时考虑吞吐量、能耗、基站效用等因素,基于QoS需求实现用户和基站的动态关联,从而解决因用户动态变化带来的网络拥塞、资源浪费、负载增加等问题.并引入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优化传输功率,提高网络吞吐量与基站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基站利用率的基础上能有效缓解基站负载不均衡现象.
    • 高峰; 左鹏
    • 摘要: 随着三屏合一一体化、三网融合一体化和移动设备的稳定集成,IPTV业务成为一个多媒体的、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有线和无线运营商网络的互动进程,其中包含网络带宽、蒸发、振动等指标,对于IPTV的发展至关重要。从IPTV进程的角度,结合本地电信运营商业务的角度来看,建议实施一项方案,以提高QoS服务质量、集体广播、分销网络的合理化、核心系统资源的战略性移动等方面的网络。IPTV是一种有线和无线传输到因特网协议(IP)网络的过程,可根据其功能特性分为四类:流媒体、通信、游戏和信息服务。流媒体包括需求驱动的视听广播和音频视频广播。通信包括视频通信和短信服务。游戏包括与网络相连的单个游戏和游戏。信息服务包括通过STB进行信息审查,提供各种手段,如网络和视频音频。流媒体类别需要大量带宽,而通信类别需要大量的实时连接。因此,国际电联的业务与正常的因特网数据流程有很大的不同。运输网络需要带宽、服务、安全等的高技术要求。
    • Nazrul Islam; Md. Iqbal Hossain; Anisur Rahman
    • 摘要: The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IEEE 802.15.4 is called ZigBee Propocol. ZigBee protocol required security, low data transfer rate, power efficient network. In addition, the ZigBee mobility function makes the ZigBee network more interactive and multi-purpose. The ZigBee mobile nod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network parameters, namely MAC delay, end-to-end delay, MAC throughput and network load. However, a particular significant ZigBee node affects network data traffic and reduces the strength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The key issues are to analyze the QoS in order to increas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The study proposes a ZigBee network with the mobile node and fixed node based on a variety of MAC layer settings. The Riverbed Network Simulator (Academic Modeler Release 17.5) is used for configuring and simulating the ZigBee network in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ZigBee with a fixed node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ZigBee mobile node. The ZigBee network with fixed node produces a lower network load and a high ratio of successfully transmitted data. Th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allows the ZigBee network to be better designed.
    • 朱晓彦
    • 摘要: 传统云任务调度控制算法无法高效调节调度负载的均衡性,云平台整体服务质量不够理想,导致当前已有研究结果存在时延高、负载均衡控制效果不好等问题。为此,提出多QoS目标约束下云任务调度负载均衡控制算法。建立多QoS目标约束下的云任务协同调度模型。将云任务调度状态作为依据,计算负载均衡状态参数,确定负载平衡门限。当负载均衡超出平衡门限范围,控制节点切换负载,实现对负载均衡的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算法的网络延迟小、负载均衡控制效果理想。结论:该控制算法优于常规的负载均衡控制算法,实用性更强。
    • 李澎; 赵祥; 胡剑平; 魏乐乐; 张冰
    • 摘要: 针对LEO卫星网络中由于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的拥塞问题,以及多种通信业务带来的QoS保障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划分的多业务QoS路由算法(MSR-RP)。算法考虑了信关站有限分布造成的漏斗流量问题,一方面通过划分动态区域,减少区域节点数量,降低了算法整体计算复杂度;另一方面,在轻负载区域采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路由,重负载区域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计算路由,保障不同业务QoS并实现负载均衡。对MSR-RP路由算法进行了仿真建模和实现,在设计的仿真场景中,对业务流分类(TCD)算法与MSR-RP算法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SR-RP算法在提供QoS保障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负载均衡性能,网络吞吐量有较大提升。随着全局业务量的增大,其网络平均时延、丢包率低于TCD算法。
    • 朱佳琳; 张敏; 李凯; 刘心; 张丽伟
    • 摘要: 随着5G网络的部署和商用,基于业务对网络能力的不同需求,在现网中对不同用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实现4/5G网络QoS差异化服务融合部署和统一调用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了4/5G网络QoS差异化服务融合部署的网络架构、QoS平台服务端对终端4/5G用户自动识别的方法以及4/5G融合的QoS业务端到端流程等。此方案的设计使得第三方不需要区分用户的4/5G形态,使用全国统一的调度接口直接调用运营商的QoS能力,充分发挥运营商的网络优势和价值。
    • 陈大明; 但德东
    • 摘要: 5G时代,“智慧港口”对通信连接有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文章分析了港口典型应用的网络需求,重点研究切片技术的5G专网架构方案,利用QoS技术构建不同应用的差异化网络能力模型,并针对港口无线环境,创新无线增强技术,保障港口应用的带宽和时延。通过现网验证,实现按需的网络能力和灵活的运营管理,为5G智慧港口专网建设提供参考。
    • 祁澎泳; 张中华
    • 摘要: 大多数垂直行业场景可以通过公网公用或公网专用来解决,但是与公网用户不同的是,2B用户的关键网络性能需求更多集中在时延、可靠性、上行速率等方面。目前很多无线参数只能按照小区级来进行配置,也有一些参数可以按照QCI来进行配置。2B关键技术中低时延技术、GBR保障方案、RB资源预留方案、增强的可靠性技术势必对2C用户的功耗、连接数、速率等产生影响,所以,2B技术策略必须在满足2C用户基本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配置,并尽量减少对2C用户的感知影响。因此,从公专网协同兼顾2C用户感知的角度,研究Qo S和切片技术在5G 2B业务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 陈超
    • 摘要: 通过分析5G网络端到端QoS模型,包括用户级QoS模型和网络级QoS棋型,对比了袋LTE网络和5G网络用户级QoS模型的主要区别,并着重分析了基于网络切片技术的5G网络级QoS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G网络端到端QoS保蹴架构和5G端到端QoS保障场景实例。
    • 张兴旺; 王思山; 周海鹰; 张昊宇; 宋昊江
    • 摘要: 针对汽车传统分布式电子电器架构通信网络高复杂度、紧密耦合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DDS服务的智能车通信架构,通过在嵌入式ECU中移植轻量级DDS中间件,解决了资源受限设备与标准DDS无法直接通信的局限性。实车测试表明:该通信架构具有更好的QoS性能,系统的平均通信时延小于3 ms,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