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91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6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47166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讨会、2013第二届3Dmine用户大会等;地质建模的相关文献由2706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承焰、范廷恩、张伟等。

地质建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6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47166 占比:98.37%

总计:47946篇

地质建模—发文趋势图

地质建模

-研究学者

  • 林承焰
  • 范廷恩
  • 张伟
  • 胡光义
  • 叶小明
  • 霍春亮
  • 吴冲龙
  • 张夏林
  • 段太忠
  • 王家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彪; 段太忠; 何治亮; 赵华伟; 刘彦锋; 鲍典
    • 摘要: 碳酸盐岩地下古溶洞及其内部充填结构一直以来是地质建模的难点。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提出了溶洞复合体、单一溶洞及溶洞内部充填结构3个层次逐级约束建模的思路,探索了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溶洞内部充填结构建模方法。其中溶洞复合体属于较大尺度地质体单元,地震分辨率基本可识别,井震联合反演约束下采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溶洞复合体模型;单一溶洞是溶洞复合体的重要组成单元,属于中等尺度地质体单元,地震分辨率难以直接识别,基于大量露头实测数据,在溶洞复合体约束下采用基于目标的方法建立单一溶洞分布模型;溶洞内部充填结构属于小尺度地质体单元,地震分辨率很难识别,在单一溶洞约束下,尝试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溶洞内部充填结构模型。以上层级约束建模思路有助于提升地下古溶洞及其内部储集体地质建模的准确度,在塔河油田某缝洞单元测试中取得了初步效果,同时讨论了存在问题及攻关方向。该研究对于精细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 毛振; 李超; 罗成
    • 摘要: 为实现对矿区地质资源量的统计,对花山冲矿区开展了数字化三维地质建模及建设规划的研究。通过获取花山冲矿区地质数据,设计了融合地质数据的数字化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流程;基于矿区储量统计,建设规划花山冲矿区,完成建模与建设规划的研究。通过实例应用分析证明,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实现矿区资源量的统计,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 叶小明; 刘小鸿; 张岚; 徐静; 李俊飞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向定量化发展,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夹层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将目前已有的侧积夹层建模方法归纳为基于面的建模方法、网格随机建模方法及等效表征方法3大类,对各类建模方法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在井区地下构型模式、不确定性表征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多种建模方法综合、高效数值模拟器的研发和应用等是其重要发展趋势。
    • 汪洋; 汤延帅; 高建武; 姜锐
    • 摘要: 为了识别致密储层隔夹层、认识其发育规律、优选建模方法及变差函数,以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长6段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录井、薄片等资料分析研究区隔夹层类型、沉积特征以及分布特征,结合压汞、测井等资料确定隔夹层的岩电特征及判别方法,分析密井网条件,优选致密储层隔夹层建模中的变差函数,最后采用密井网测井资料验证建模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层及泥质、钙质、物性夹层,采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电阻率测井曲线可以有效区分夹层性质,结合实际地质论证的建模方法与变差函数特征值使建模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 邓亚; 黄婷婷; 许家铖; 陈明江; 张文旗; 王峻岭; 田中元; 刘达望; 王宇宁
    • 摘要: 为精细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准确预测储层物性参数,以伊拉克地区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对象,地震、测井、地质、油藏、钻采等多专业资料为基础,静态和动态资料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基于水平井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水平井水平段分别位于小层内及小层间穿行时的测井响应模式。通过旋回厚度方法,在水平井水平段上确定一系列层面节点,采用“地震层面约束+趋势线控制+虚拟井局部优化”方法,将直井和水平井充分耦合,建立精细三维构造模型。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等资料,建立目标油藏岩石类型模型。基于岩石类型模型,采用序贯高斯模拟,利用地震古地貌作为协同约束参数,建立不同岩石类型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并结合实钻井及生产动态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岩心实测渗透率与预测值符合率高,模型预测的构造顶面深度、物性参数与实测结果吻合度高,符合精度要求,可有效指导油藏动态分析、数值模拟、剩余油预测及开发方案调整。
    • 吕洲; 杜潇; 王友净; 张杰; 李楠; 王鼐; 王君; 洪亮; 郝晋进
    • 摘要: 孔隙性生物碎屑灰岩是中东地区主要储层类型之一,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差异显著且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成岩作用是造成上述特征的重要原因,成岩相研究是综合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的重要方法。针对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Hartha组缓坡相生物碎屑灰岩,开展了岩心成岩作用表征、成岩相划分及孔喉特征分析、成岩相测井响应及神经网络学习、成岩相空间约束条件分析及地质建模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Hartha组顶部HA层发育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对储层质量造成影响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海水胶结作用、埋藏胶结作用、准同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依据成岩作用差异和孔隙类型差异,划分出5种岩心成岩相类型,分别为原生孔隙型、溶孔型、体腔孔型、晶间孔型和微孔型。将岩心成岩相及测井曲线特征进行标定,划分出3种差异较为明显的测井成岩相,通过基于岩心标定的常规测井曲线进行神经网络学习,对非取心井进行测井成岩相识别。以单井成岩相为基础,铀/钍钾比、层序界面距离、纵波时差3种属性为空间约束,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成岩相模型。研究成果为孔隙性生物碎屑灰岩成岩相表征与建模提供了方法与实例。
    • 商晓飞; 王鸣川; 李蒙; 赵磊
    • 摘要: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地层起伏较大,总体呈“马鞍”形特征,同时发育多组逆断层,断穿层位各异,断层交切关系多样。常规的建模方法不能精确表征该区复杂的构造-地层特征,模型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采用VBM建模方法对新场须二气藏进行了构造地层模型建立。依据地震解释数据和钻井分层信息,获取须二段层面和断层控制数据。建立断层框架模型,精细调整断面形态和断层交切关系。以层面数据为输入数据,计算每一砂组的地层厚度,恢复并构建原状地层模型。利用断层与层面的相关参数控制,精准调控断层与层面之间的关系,实现现今构造-地层格架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VBM方法通过体积守恒原理和非结构化网格表征技术,对复杂构造模型能够做到精准刻画,较好处理复杂的地层接触和断层展布问题。新建立的地层格架模型相比传统角点网格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网格质量,且保持了复杂断层处的断层组合关系以及层序地层特征,为后续的储层地质建模提供了更可靠的模型框架基础。
    • 李健; 王心宇; 刘沛溶; 马玉荣; 王广印
    • 摘要: 针对传统三维地质建模中多源数据融合精度不高,插值算法单一,无法满足高精度地下三维地质建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钻孔与地质剖面的三维地质混合插值方法。首先通过钻孔分层节点的提取与地质剖面的离散转换实现两种数据的无缝融合,并作为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数据;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判定空间数据间的自相关特性,通过交叉验证对比多种插值算法在各个地层中的适用性,选取每个地层拟合精度高、效果最佳的插值算法进行插值加密;最后利用郑州市实测钻孔与剖面数据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提升插值精度,插值后的数据既能满足三维地质空间的精细建模要求,适应不同的地质状况,也能为后续的地质空间分析与应用提供支撑。
    • 张瑞; 赵永刚; 杜进忠; 李志宏; 王博; 王印章
    • 摘要: 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水淹情况复杂,急需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作为其核心内容能够反映地质情况且为数值模拟提供可靠数据体。基于已有的地质认识、综合大量地质数据对研究区延7油层组进行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模型显示:(1)延72砂体在中偏东北及西南部有大面积连续分布;延71砂体在西北部、中偏东北部以及东部局部区域较厚,泥岩夹层较延72略为发育。(2)延71属于低孔中渗储层,延7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均质程度均为中等;平面上延71高值分布范围较延72大,且高值部位与砂体较厚的区域对应性好,是研究区的有利开发区。经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及储量核算验证,对Y33区块目的层建立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可靠,能准确反映出储集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及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可作为后续数值模拟原始数据体,为生产开发提供有利指导。
    • 张靖宇; 张龙; 赵宗义; 张海胜
    • 摘要: 智能矿山是当前行业的大势所趋,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是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基础,本文主要基于Surpac软件对某铅锌矿进行数据库建立,在此基础上构建矿床模型、块体模型、地表三维模型,同时进行图形约束、区间约束、资源储量估算,为该铅锌矿科学的确定开采方式及编制生产进度计划提供可视化模型及可行性依据,对今后生产实施过程中的“降本增效”起到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利用Surpac开展空间展布的可视化三维建模可以较好的解决当前矿山信息化管理时代的难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