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宴席曲

宴席曲

宴席曲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11081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中国土族、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宴席曲的相关文献由65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平、朱刚、李亮等。

宴席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77%

专利文献>

论文:11081 占比:99.23%

总计:11167篇

宴席曲—发文趋势图

宴席曲

-研究学者

  • 汪平
  • 朱刚
  • 李亮
  • 丁玲
  • 李国顺
  • 樊祖荫
  • 王海龙
  • 王百玲
  • 田家骏
  • 郭德慧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玉
    • 摘要: 宴席曲歌词结构类型以序列结构最为常见,具体包括时间序列、空间序列、数字序列、亲缘序列、颜色序列等。大多数宴席曲采用单一结构,仅有少数采用复合式结构。民间传唱者的身份与文化素养、宴席曲的口头文化性质及传承的需要最终决定了其结构形态。作为民间歌谣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表达方式与编创机制,宴席曲的结构不仅有利于丰富宴席曲的歌词内容,增强宴席曲的内在美学意蕴,还有利于宴席曲的传播。
    • 宋佳楠
    • 摘要: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东乡族就是甘肃省一个特有的少数民族.现今,东乡族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与宗教音乐两类,其中民间音乐以民歌为主,其中"宴席曲"最具代表性.本项目以东乡族"宴席曲"为研究中心,旨在发掘西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上,对当地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对"宴席曲"的分析总结出东乡族传统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
    • 郑良俊; 刘明
    • 摘要: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学生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体系,它在挖掘民族音乐艺术精髓、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音乐审美、促进民族音乐传承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以宁夏回族音乐中的典型音乐为例,分析和说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民族音乐传承之间的必然联系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民族音乐传承起到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 闫可欣
    • 摘要: 东乡族"宴席曲"是在重大喜庆日子盛行的,以歌唱为主,伴有舞蹈渲染气氛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东乡族"宴席曲"集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保留了古代民间歌舞的古老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东乡族"宴席曲"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典型舞畴的考究,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保护东乡族的歌舞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传承不息.
    • 张薇
    • 摘要: "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这首抗日名曲《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就是回族音乐家桂涛声。这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着鲜明宗教风俗的少数民族——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新疆、甘肃、山西、河北、江苏、云南、山东、内蒙古甚至黑龙江都有不少聚居区。
    • 东永学
    • 摘要: 不会跳安召算半个土族人,不会喝酒不是一个土族男人。安召,土族的传统舞蹈。土族人跳安召不光是喜庆的自娱,原初的时候更主要是娱神,是祭天庆祝丰收等重大庆典的祭祀舞蹈;再如村子里或者家族里有佛事活动,要迎接一位高僧大德,也要跳着安召迎接;土族人所有节庆的迎来送往中,跳着安召迎送是最高最尊贵的礼节。
    • 马正国
    • 摘要: 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优秀的民间歌舞艺术不仅为甘肃文化注入了斑斓的色彩,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家园中一朵绚烂的奇葩。作为保安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宴席曲》以独特的演唱方式与词曲结构展现出特有的文化价值。
    • 摘要: 中华回乡文化园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 汪平
    • 摘要: 打调是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类别之一,创作的手法大胆夸张、辛辣讽刺,内容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大多根据民族习俗即兴编创出逗趣、幽默的段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唱词大量使用生活用语和方言土语,通俗、生动、形象,比喻巧妙,寓意深刻,妙趣横生。演唱时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一气呵成。打调音乐的曲式结构属乐段体,一般由曲头、正词唱腔和曲尾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的即兴性和随意性,造成了乐段结构中乐句的不规整性和多变性。打调多为徵调式,羽调式次之,商、宫、角调式较少;打调在旋法上的共同特征是旋律音调与唱词声调关联不是非常密切,曲调的主体部分在演唱时具有似说似唱的数板特点;打调的唱词结构比较自由,以七字句居多,在演唱中“调把式”们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字数。二、四句结构是其常见形式,
    • 汪平
    • 摘要: 打调是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类别之一,创作的手法大胆夸张、辛辣讽刺,内容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大多根据民族习俗即兴编创出逗趣、幽默的段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唱词大量使用生活用语和方言土语,通俗、生动、形象,比喻巧妙,寓意深刻,妙趣横生。演唱时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一气呵成。打调音乐的曲式结构属乐段体,一般由曲头、正词唱腔和曲尾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的即兴性和随意性,造成了乐段结构中乐句的不规整性和多变性。打调多为徵调式,羽调式次之,商、宫、角调式较少;打调在旋法上的共同特征是旋律音调与唱词声调关联不是非常密切,曲调的主体部分在演唱时具有似说似唱的数板特点;打调的唱词结构比较自由,以七字句居多,在演唱中“调把式”们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字数。二、四句结构是其常见形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