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黧豆

山黧豆

山黧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238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江苏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AM)国际会议、第八次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第一届特种应用化学学术讨论会等;山黧豆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志孝、王亚馥、徐全乐等。

山黧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238 占比:99.29%

总计:13333篇

山黧豆—发文趋势图

山黧豆

-研究学者

  • 李志孝
  • 王亚馥
  • 徐全乐
  • 王崇英
  • 焦成瑾
  • 曹卫东
  • 沈黎明
  • 蒋景龙
  • 周功克
  • 韩文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Parisa Pourali Kahriz; Mahsa Pourali Kahriz; Surendra Barpete; Khalid Mahmood Khawar
    • 摘要: 众所周知,山黧豆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土耳其,山黧豆属作物有73个分类群(约1/3为地方特有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黑海中部、东南部和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该文介绍了山黧豆属作物在土耳其全国的分布和在局部地区的食用、观赏等资源利用和保存情况。通常,不同国家人民会因为文化差异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但山黧豆大多被用于制作汤、面包或其他咸点。山黧豆的栽培技术则因地制宜,土耳其在边缘土地上进行旱作种植,中国和印度部分地区多采用轮作种植方法等。作为一种极“小众”的作物,山黧豆研究工作的从业人员极少,而且缺乏大型联合研究项目。因此,需要联合化学、表型和分子分析等方法,以保护世界各地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地方种质资源,尤其是培育适合土耳其、中国等世界各国的食饲兼用型低β-ODAP品种。总之,选育低β-ODAP或不含β-ODAP的山黧豆品种将有助于丰富人类在食用、饲用和观赏等方面的物种资源利用。
    • 付筱; 宋瑶瑶; 陈红; 徐全乐
    • 摘要: 山黧豆(Lathyrus spp.)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长期聚焦于获得低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acid,β-ODAP)含量或低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品种。为了研究β-ODAP含量与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之间的潜在关系,该研究利用SDS-PAGE、酶活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家山黧豆(L.sativus)、扁荚山黧豆(L.cicera)等6个山黧豆品种的蛋白酶抑制剂活性、β-ODAP含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山黧豆品种的醇溶蛋白和可溶蛋白电泳图谱呈现出显著的差异。(2)不同山黧豆种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介于100~190 TIU之间,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介于5~9 CIU之间。(3)β-ODAP含量与丝氨酸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达0.7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山黧豆转录组数据(SRP145030)中的β-ODAP生物合成关键基因与Bowman-Birk蛋白酶抑制剂(Bowman-Birk inhibitor, BBi)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山黧豆β-ODAP和BBi生物合成的调控与平衡,改善山黧豆的含硫氨基酸水平等奠定了基础。
    • 樊宪伟; 李柯; 司海燕; 熊友才
    • 摘要: 改变土壤根系的分布以汲取深层土壤水分的能力是植物避免干旱的主要策略。山黧豆是一种抗逆性强的豆类作物,该研究通过起垄条播控制性沟灌的方式,设置传统灌溉(FI)、交替灌溉(PRD,灌水量减少50%)和不灌溉(NI)3种处理模式,探索不同灌溉模式对播种后不同时期山黧豆土壤水分、根系分布、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FI、PRD和NI处理下,山黧豆的根系分别有89.8%、86.9%和84.9%生长在0~20 cm的表层土壤中;干旱胁迫使PRD和NI处理下深层土壤中根系的比例提高至13.05%和15.07%。(2)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干旱显著降低了山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种植后60 d时,PRD和NI处理下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FI处理显著提高了21.4%和14.9%。(3)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山黧豆植株高度、第一豆荚高、平均结荚数和豆粒数以及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但显著增加了根冠比;PRD处理对豆荚长度、豆荚重和每荚豆粒重没有显著影响;PRD和NI处理下山黧豆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比FI处理显著降低了53%和63%。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黧豆能够通过提高深层土壤中根系的比例、更多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显著增加根冠比以及显著提高生殖生长期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减轻干旱胁迫对自身生长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山黧豆在旱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全紫曼; 漆燕; 梁琴; 周泽弘; 莫坤; 韩文斌
    • 摘要: 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 L.)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且抗逆性极强,可作为牧草、绿肥或饲食两用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山黧豆育种方面逐步开展了相关研究,为山黧豆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综述了我国山黧豆品种选育现状,并结合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山黧豆育种趋势,为今后山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分析山黧豆作为绿肥、杂粮、饲草的应用前景及其药用价值,为山黧豆的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 梁淑宝; 张蓉; 牛雪松; 孙长红
    • 摘要: 山黧豆是干旱半干旱区特色优势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其养分含量丰富,不仅可用作优质饲草,还可作为清洁的有机绿肥来源。本文从产地环境、产量指标、选地整地、种子选择、起垄覆膜、种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山黧豆栽培技术,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山黧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 郝晓鹏; 王燕; 董雪; 田翔; 赵建栋; 畅建武
    • 摘要: 采用Emmrich改进后的Rao分光光度法对137份山黧豆种质资源叶片进行ODAP含量检测并划分等级,旨在为山黧豆ODAP次生代谢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在137份资源当中ODAP含量呈现正态分布;根据ODAP含量,将137份山黧豆资源划分为5级并筛选到高毒、低毒资源各8份.
    • 欧阳新
    • 摘要: 为山黧豆芽苗菜高质量生产温度选择提供实践依据,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方式,在空气相对湿度75%、光照时间8 h、光照度200 lx条件下,比较了 20~30°C内不同培养温度下山黧豆芽苗菜的生长和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山黧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在24°C时最高、20°C时最低;芽苗株高在28°C时最高、20°C时最低,根重在20°C时最高、30°C时最低;芽苗经济产量在24°C时最高、达38.23 g/100粒,20°C时最低、为18.84 g/100粒;芽苗水分含量在22°C时最高、为90.86%,在30°C时最低、为80.46%.认为山黧豆芽苗菜高质量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4~28°C.
    • 梁琴; 周泽弘; 马雪清; 漆燕; 蒋进; 韩文斌; 全紫曼; 莫坤; 李胜; 曹卫东
    • 摘要: 为探明绿肥山黧豆种植翻压下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100%N肥(常规施肥,CK)、山黧豆+60%N肥(GM+N60)、山黧豆+70%N肥(GM+N70)、山黧豆+80%N肥(GM+N80)、山黧豆+不施肥(GM)和冬闲+不施肥(NF)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GM+N70和GM+N80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84%和7.25%;且能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GM+N70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为78.02%,垩白粒率最低,为18.11%;GM+N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为14.26%。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种植翻压山黧豆与氮肥减量20%~30%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为构建四川稻区山黧豆种植翻压还田后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 申肖; 宋瑶瑶; 陈红; 曲瑞红; 李轶凡; 焦成瑾; 陈鹏; 徐全乐
    • 摘要: 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β-ODAP)是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中的重要神经激活性物质和三七(Panaxnoto ginseng)止血的活性成分(三七素),其生物合成途径与硫代谢尤其是半胱氨酸(cysteine,Cys)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山黧豆转录组数据克隆了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CS)家族基因.利用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等解析基因序列特征并进行分类;利用Cys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突变体功能互补、原核表达及酶活检测等分析LsCS基因表达产物特征;利用氨基酸定点突变分析LsCS活性关键位点;利用qRT-PCR分析LsCS基因在种子发育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山黧豆中至少存在8条LsCS基因,与大豆(Glycine max)等物种的CS基因同源性较高,均属于β-取代基丙氨酸合成酶(β-substituted alanine synthase,BSAS)基因家族;LsCS基因的表达产物均具有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其活性发挥依赖于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phosphate,PLP);在山黧豆发育的种子中,LsCS1、LsCS2、LsCS4、LsCS6和LsCS7表达水平较高,可能是主要的半胱氨酸合成酶来源.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山黧豆LsCS家族基因在硫代谢途径,尤其是β-ODAP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严昕; 杨涛; 李孟伟; 刘荣; 李冠; 王栋; 季一山; 王晨瑜; 黄淑贤; 宗绪晓
    • 摘要: 山黧豆是一年生冷季豆类作物,因其抗旱、耐涝、耐贫瘠,具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可作食品、牧草、绿肥等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山黧豆属作物普遍含有神经毒素β-ODAP,使其发展受阻;相比其他农作物,对山黧豆分子水平的研究甚少.笔者对山黧豆属种质资源研究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进行概述,为山黧豆资源挖掘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