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31I治疗

131I治疗

131I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17382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现代肿瘤医学、中国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核素显像与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等;131I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17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岩松、史育红、林枫等。

131I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0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7382 占比:99.85%

总计:317854篇

131I治疗—发文趋势图

131I治疗

-研究学者

  • 林岩松
  • 史育红
  • 林枫
  • 梁军
  • 谭建
  • 张桂芝
  • 李娇
  • 李险峰
  • 董延武
  • 赵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晶; 刘易婷; 刘哲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6例行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经超声检查疑似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及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检查。以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超声征象,分析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186例疑似复发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复发159例,未复发27例。超声检查检出复发138例,细针穿刺检查检出复发153例。复发甲状腺癌患者超声表现中回声不均匀、钙化、血流信号2~3级、短轴与长轴之比≥1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6.79%(138/159),特异度为37.04%(10/27),阳性预测值为89.03%(138/155),阴性预测值为32.26%(10/31);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复发的灵敏度为96.23%(153/159),特异度为74.07%(20/27),阳性预测值为95.62%(153/160),阴性预测值为76.92%(20/26)。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复发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制订决策、治疗方案等提供参考资料。
    • 辛笛诺; 杨素云; 施冰梓; 王蒙婷
    • 摘要: 目的:编制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病人自我报告结局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依据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出台的病人自我报告结局量表研制指南,基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通过文献查阅、病例回顾、半结构式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量表;便利选取2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病人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4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61.455%;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4~0.649,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8~0.873。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1,分半信度为0.839,重测信度为0.764。最终量表包括4个一级条目、9个二级条目、47个三级条目。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病人自我报告结局量表信效度较好,可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病人健康相关临床结局的测评及治疗效果评价。
    • 益东晋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该院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采取^(131)I首次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汇总。方法抽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录入的217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患者手术干预,并于术后开展^(131)I照射干预,依据病症情况分组,中高危患者用药剂量在100~200 mci,低危患者给予50~100 mci,对^(131)I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相关有效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成功145例,占比66.8%,治疗未成功72例,占比33.2%;其中,性别(χ^(2)=0.845,P=0.357)、年龄(χ^(2)=2.333,P=0.126)、病理类型(χ^(2)=0.233,P=0.629)、包膜侵犯(χ^(2)=0.412,P=0.520)、用药剂量(χ^(2)=0.372,P=0.541)对治疗效果无影响,手术方式(OR=1.358)、残余甲状腺组织质量(OR=2.791)、治疗前Tg指标(OR=0.113)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采取回归分析后可知,残余甲状腺组织质量越小、全切除手术、治疗前Tg指标越低,清甲的成功率较高。结论采取^(131)I首次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采取全切术、质量较小的残余组织、Tg指标可影响临床干预效果,临床可进行深度分析研究。
    • 董环欣; 付鹏
    • 摘要: ^(131)I治疗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其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是唾液腺功能障碍。由于DTC患者生存期长,唾液腺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逐渐引起许多学者的担忧。了解^(131)I治疗后导致的唾液腺功能障碍的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DTC患者^(131)I治疗后导致的唾液腺功能障碍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 郭文婷; 慕转转; 李征; 张迎强; 靳晓娜; 林岩松
    • 摘要: 背景与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中可疑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增高但无明确结构性病灶者预后差异大,临床治疗决策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拟探究^(131)I治疗及不同治疗剂量对于这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并分析2007—2021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138例DTC全切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的患者,依据首次^(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为1.11 GBq)、中(1.11 GBq<剂量≤3.70 GBq)、高(3.70 GBq<剂量≤7.40 GBq)3组,观察不同剂量^(131)I治疗后6个月的短期及后续未再行其他干预患者的长期疗效,并进一步观察经初始治疗评估为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患者的临床转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和远处转移的刺激性Tg(stimulated Tg,sTg)的最佳界值点。结果:低、中、高3个剂量组中分别有6.7%、13.5%、7.0%的患者短期疗效达到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3组间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2,P=0.60)。常规随访下3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94,P=0.23)。经初始治疗评估为BIR的患者经常规随访和再次^(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24.5,P=0.15)。预测SIR和远处转移的sTg最佳界值点分别为27.5和61.7 ng/mL。结论:可疑Tg水平增高的DTC患者复发率较高,以27.5 ng/mL为sTg界值点有助于尽早识别这部分患者。^(131)I治疗有助于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患者快速达到ER,但高剂量^(131)I治疗未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增益效应;再次^(131)I治疗对于BIR患者未显示出进一步获益。
    • 施冰梓; 杨素云; 辛笛诺
    • 摘要: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被服辐射残余剂量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5—11月核医学科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患者151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测量不同时间,不同织物以及同一织物不同位置的辐射残余剂量率,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监测部位辐射剂量率的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方程分析患者被服辐射残余剂量率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床单,病号服前胸部位、会阴部、腋下,枕套的辐射残余剂量率中位数分别为8.59、16.98、14.29、15.83和11.82(μSv/h),χ^(2)=11.427,P<0.05;患者被服辐射残余剂量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服碘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洗手频次以及更换内衣频次(P<0.05)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被服的辐射残余剂量率呈现递减趋势,即与时间呈y=b 0(b1)t或lny=lnb0+ln(b1)t关系。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通过调节该回归方程预测的影响因素可降低患者被服辐射残余剂量率,进一步减少患者被服清洁解控的成本。
    • 任丽; 黄凯; 胡永全; 范念念; 邹明远; 孙俊杰; 袁超; 李玉云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131)I治疗后获得最佳治疗(ER)的因素。方法:纳入^(131)I治疗后随访满24个月的病人160例,动态评估其治疗后3、6、12及24个月疗效反应。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疗效分层病人临床病理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探究影响病人最佳疗效反应的因素。结果:与初始评估时相比,终末评估时ER明显升高(P<0.01);而ER组年龄小、ps-Tg水平较低、^(131)I治疗次数<3次、^(131)I治疗总剂量<500 mCi、初始危险分层低危及初始TNM分期Ⅰ~Ⅱ期的病人比例均高于非ER组(P<0.05~P<0.01)。血清ps-Tg是影响终末期ER的保护因素(OR=0.942,P<0.01)。ps-Tg与初始及终末ER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762,预测非ER的最佳临界值为16.62 ng/mL和46.37 ng/mL(P<0.01)。结论:^(131)I治疗非远处转移DTC疗效显著,血清ps-Tg对预测初始评估和终末评估疗效的具有重要价值。
    • 杨延飞; 娄小平
    •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接受^(131)I治疗期间的自我管理体验,分析患者的自我管理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与核医学科收治的15例行放射性^(131)I隔离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护病房输液窗口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与提炼主题。结果15例接受^(131)I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自护管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症状管理好和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长期需求。结论行^(131)I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多种情感障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131)I治疗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医护人员应采用个性化的措施强化医护人员在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 梁昌平; 徐颖; 何涛
    • 摘要: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在^(131)I治疗前不同撤药时间对甲状腺激素、血脂、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影响及其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科就诊的188例DTC患者,按照不同撤用左甲状腺素钠的时间分为:撤药3周组与撤药4周组。完善甲功3项[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_(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脂4项[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为我院体检甲功正常者50例。分析不同撤药时间对患者甲状腺激素、血脂、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1)DTC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FT_(3)、FT_(4)、TSH、TG、TC、HDL、LDL、Cys C、Hcy、UA水平及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撤药3周组与撤药4周组比较,血清FT_(3)、FT_(4)、TSH、TC、HDL、LDL、Cys C、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TC患者FT_(3)、FT_(4)与TC、HDL、LDL成负相关;FT_(3)与Cys C,FT_(4)与HR呈正相关。结论(1)撤药会导致DTC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增加。(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撤药时间3周或更短。
    • 丁育松; 蒋灵军; 张志刚
    • 摘要: 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术后^(131)I治疗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的影响及其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DTC术后治疗的214例患者中,接受^(131)I联合TSH抑制剂治疗152例(观察组),接受TSH抑制剂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TSH、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变化。随访3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DTC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SH、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年,对照组总不良预后发生率(32.26%)高于观察组(1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2,P=0.014)。Logisitc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是DT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131)I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DTC术后^(131)I治疗可降低患者TSH、Tg水平,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