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6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262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光明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骨伤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修复与重建研讨会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邢更彦、王业庆、王君等。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262 占比:99.54%

总计:13323篇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文趋势图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研究学者

  • 邢更彦
  • 王业庆
  • 王君
  • 王岩
  • 石岩
  • 郝安庆
  • 乔义岭
  • 于静红
  • 何帮剑
  • 何洪涛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ANFH患者主要症状为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且呈逐渐加重趋势,关节活动可正常或轻微丧失;经手术病理诊断82例患者164个髋中共包括正常44髋,Ⅰ~Ⅱ期61髋,Ⅲ期53髋,Ⅳ期6髋;CT共检测出ANFH共95髋,检出率为79.17%,MRI共检测出ANFH共111髋,检出率为92.50%,MRI检出率高于CT(P<0.05);MRI诊断Ⅰ~Ⅱ期ANFH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92.68%、96.23%、90.99%高于CT诊断(52.46%、79.88、88.89%、77.34%,P<0.05);CT扫描影像学显示ANFH患者骨小梁结构模糊,可见高密度硬化,甚至出现塌陷变形;MRI显示病变一侧股骨头信号不均匀,横断面和冠状位T1序列显示股骨头变形,冠状位T1WI序列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样征".结论 ANFH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MRI诊断效能高于CT扫描.
    • 张晓岩; 许陆艳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与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03-2017.03期间收治的45例(共90个)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螺旋CT、MRI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结果:螺旋CT组确诊率为82.22%,包含Ⅰ期0例、Ⅱ期16例、Ⅲ期21例、Ⅳ期0例;MRI组确诊率为100.00%,包含Ⅰ期7例、Ⅱ期15例、Ⅲ期23例、Ⅳ期0例.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螺旋CT诊断,MRI用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确诊率相对较高,可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更准的数据.
    • 杨成
    • 摘要: 目的:观察钻孔减压术配合强骨胶囊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2例,两组均行股骨头钻孔减压术治疗,实验组加用强骨胶囊.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行走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钻孔减压术配合强骨胶囊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显著.
    • 王新杰; 袁盛平; 孙秀良; 林望得
    • 摘要: 目的: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通络生骨汤“速渗经皮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21髋参与研究,借助超声电导仪利用“通络生骨汤”速渗经皮给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实施“通络生骨汤”速渗经皮给药治疗后,有13例患者的髋关节组织已无疼痛感,2例轻微疼痛.正常行走8例,轻微跛行4例,单柺行走2例,双柺行走1例.随访发现,Harris平均得分依从治疗前(59.6±6.6)分升至治疗后(83.4±4.1)分(t值=-11/86347716;P<0.05).结论: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利用“通络生骨汤”速渗经皮给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郝安庆; 王君
    • 摘要: 目的: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0例病患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根据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检查研究时间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检查内容为CT、DR项目。结果:通过对上述的30例病患进行检查发现,应用DR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患情况相较于CT检查效果较差,CT检查对于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具有更加明显的表现。但是DR作为常规检查中的手段,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结论: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患进行影像检查过程中,应当根据病情选择检查方式。 CT检查较为精细,DR检查操作简单,摄片质量水准高,成本费用低。
    • 张强; 邢更彦; 郑晓虹
    • 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60例均为ARCO分期Ⅰ-Ⅲ期患者,在冲击波治疗前均行患侧股骨头多孔道钻孔减压术,术后3d应用冲击波疗法治疗。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期间做相关随访有无患者发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结果冲击波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Ⅰ-Ⅱ期,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期: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Ⅰ-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期发生6例股骨头置换。结论体外冲击波及联合钻孔减压术在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 郝安庆; 王君
    • 摘要: 目的: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0例病患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根据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检查研究时间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检查内容为CT、DR项目。结果:通过对上述的30例病患进行检查发现,应用DR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患情况相较于CT检查效果较差,CT检查对于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具有更加明显的表现。但是DR作为常规检查中的手段,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结论: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患进行影像检查过程中,应当根据病情选择检查方式;CT检查较为精细,DR检查操作简单,摄片质量水准高,成本费用低。
    • 吴建勋; 吴赛玉
    • 摘要: 目的 观察髓芯减压植骨加中医辨证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髓芯减压植骨加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芯减压植骨加中医辨证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曾建勋; 章飞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方法:抽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6例,对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以及DR检查,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对患者进行DR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CT检查能够较好的显示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而DR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方式的选择,而相对于CT检查,DR检查具有为操作简单、摄片质量较高、相关费用较低、成像较快以及空间分辨率较高等优点;而相对于DR槛车,CT检查较为精细,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 王业庆; 石岩
    • 摘要: 目的:探讨DR、CT与MRI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32例(37侧)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双髋关节DR、CT与MRI完整影像学资料,对三项检查中的各自不同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3侧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DR基本正常,9侧病例可见有股骨头骨质疏松和小囊状改变.髋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囊外上方轻微膨隆,股骨头上缘不规则硬化斑等细微变化可作为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较特征的表现.32例早期(Ⅰ~Ⅱ期)ANFH中,DR、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8.1%、65.6%及93.8%.结论:DR作为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初筛检查方法,虽然有一定限度,但借助髋关节早期轻微变化,部分病例可作出提示性诊断.CT检查用以弥补X线平片对股骨头内部骨结构显示的不足,但缺乏特异性.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DR和CT.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