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带

三带

三带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中国共产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专利文献885409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华北科技学院学报、煤、煤矿安全等; 三带的相关文献由757位作者贡献,包括施迎敢、易捷、杨穗等。

三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85409 占比:99.97%

总计:885673篇

三带—发文趋势图

三带

-研究学者

  • 施迎敢
  • 易捷
  • 杨穗
  • 钟建新
  • 曹洲
  • 丛景香
  • 唐晓丹
  • 张人伟
  • 张伟
  • 林炳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斯昊; 李宛鸿
    • 摘要: 本文以元宝湾煤业391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工作面两顺槽定点预先埋设取气束管,根据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后采空区内各观测点气体浓度变化情况,确定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同时,结合现场防灭火实际需求,以数值模拟技术为主,划分了均压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并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得出了均压条件下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
    • 孙向峰
    • 摘要: 针对某煤矿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存在的采空区冒落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覆岩“三带”进行了判别,并提出了有效的巷道维护方法。结果表明,覆岩的垂直位移发展,主要分布在开挖区域上部以及两帮位置,随着开采宽度的扩大,顶板垂直位移也随之增加;上煤层工作面位于下煤层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影响范围内,影响范围达57~76 m;对受影响巷道提出了打锚索、抬板与架设平顶拱棚支护方法以及打膨胀锚杆与松动爆破相结合的巷道维护方法,保障了上煤层巷道的稳定。
    • 巩红龙; 刘晓春
    • 摘要: 西铭矿48708工作面8号煤与下邻近层9号煤层间距较近,只有3.42 m。回采期间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工作面下履岩层形成“四区”和“三带”。由于下邻近层未采取任何瓦斯治理措施,采场底板有瓦斯涌出形成的“开锅”现象,下邻近层呈明显卸压特征,底板涌出瓦斯使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回风流瓦斯常处于临界值状态,严重制约着工作面安全生产。通过理论研究计算,设计俯角穿层钻孔,抽采拦截下邻近层集中应力处游离瓦斯,降低了工作面风排瓦斯量,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 崔鹏飞; 陈向军
    • 摘要: 为提高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效率,基于采空区覆岩“三带”划分对瓦斯抽采量的影响,展开对采空区覆岩“三带”的研究。以成庄矿4321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验公式理论计算、PFPA数值模拟分析、现场实测最佳瓦斯抽采层位来确定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和裂隙带最佳抽采层位。研究结果表明:经验公式理论计算和PFPA数值模拟分析两者数据基本吻合,该采面垮落带分布范围为采空区范围0~16 m,裂隙带分布范围为16~60 m左右。裂隙带最佳瓦斯抽采层位水平分布在距煤壁小于50 m垂直高度26~39 m的区域。
    • 张毅
    • 摘要: 针对某矿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可能存在的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测定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测得进风侧散热带宽度0~80 m,氧化升温带宽度80~125 m,窒息带宽度125 m以外;回风侧散热带宽度0~21 m,氧化升温带宽度21~80 m,窒息带宽度80 m以外。随着工作面距离增加,氧浓度表现为缓慢—快速下降特征,压力分布在采空区两侧表现为弧形对称特征,需重点防范回风侧采空区自燃风险。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两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分别为1 m/d与1.3 m/d,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矿山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提供借鉴。
    • 韩伟; 王亚东; 张宝安
    • 摘要: 目前,我国很多兼并重组矿井面临着煤炭资源短缺、开采条件复杂的现状,大多都有开采采空区上煤层的情况,亦即存在“蹬空开采”的问题,如何安全可靠的开采条件复杂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辛安煤矿9#、11#煤层采空区上4#煤层具体的开采技术条件为基础,采用理论计算与分析、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9#、11#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对4#煤层影响程度,并基于“蹬空开采”可行性判别共识,提出了辛安煤矿4#煤层“蹬空”开采的可行性结论。
    • 田正
    • 摘要: 覆岩运移范围及运移规律是指导工作面生产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园子沟煤矿首采工作面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钻孔电视法及理论分析对其覆岩运移范围的上下界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带发育顶部高度距煤层顶板253.34 m,约为煤层厚度的23.68倍,而控制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关键层位为22.15 m厚的砂岩;工作面布置方向上平均来压步距和最大来压步距整体分布较为一致,中间略小于两侧,工作面推进方向上来压较为同步。研究结果对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余北建
    • 摘要: 为研究寺家庄煤矿1510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裂隙的动态发育规律,基于工作面覆岩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模型实验的方法研究覆岩裂隙的发育,并划分"三带".依据矿业控制理论,得到垮落带高度为14.37~17.25 m,裂隙带高度为54.8~72.6 m.基于UDEC软件,模拟得到k2石灰岩底板距离煤层顶板18 m为跨落带高度,k4石灰岩底板距离煤层顶板66 m为裂隙带高度.根据相似模型实验得到垮落带高度为18 m,裂隙带高度为64 m.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得到覆岩"三带"高度基本一致,以坚硬的石灰岩高度为准,确定垮落带高度18m,裂隙带高度66m,为高抽巷层位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 孟祥军; 孙红星; 林海飞; 王超; 赵鹏翔; 王绪友; 宁廷州; 邱春亮; 安学东; 杨俊生
    • 摘要: 为了探究巨厚煤层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跨落演化规律,开展大采高覆岩三带分布特征试验研究;以硫磺沟巨厚煤层的地质条件和回采方式为背景,开展巨厚煤层条件下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硫磺沟(9-15)06工作面巨厚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60 m;采空区覆岩水平裂隙密度随推进距离增加整体呈抛物线分布;采空区离层量受"横三区"岩层分布影响呈现"两侧高中间低"特点.通过计算采动覆岩下沉量、裂隙密度、离层量等物理量,推导出适合巨厚煤层条件下的覆岩"三带"高度确定公式.
    • 崔凯
    • 摘要: 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长治三元中能煤业有限公司2301大采高工作面覆岩"三带"高度的研究采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即理论计算、模拟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了2301大采高工作面覆岩"三带"高度.垮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分别为14.5m,14.5~ 51.4m,51.4m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