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指数施肥

指数施肥

指数施肥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4695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桉树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二次全国桉树论坛暨产业展示会等;指数施肥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吉跃、何茜、郝龙飞等。

指数施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695 占比:99.74%

总计:34786篇

指数施肥—发文趋势图

指数施肥

-研究学者

  • 李吉跃
  • 何茜
  • 郝龙飞
  • 丁晓纲
  • 刘婷岩
  • 孟庆银
  • 王军辉
  • 王力朋
  • 苏艳
  • 谢耀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子佳; 万俊鹏; 吴文; 张于卉; 喻方圆
    •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容器苗实施指数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模式,综合分析各施肥处理对榉树容器苗生长特性(包括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影响,探索出最适榉树容器苗生长的施肥量和施肥策略,为榉树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MF1000、MF1500、MF2000、MF4000)和指数施肥(EF1000、EF1500、EF2000、EF4000)共9个施肥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榉树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试验结果如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榉树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和根、茎、叶生物量。传统施肥在施肥量为2000 mg·株^(-1)时苗高和地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23 cm和8.18 mm,是CK的1.39倍和1.09倍,而在施肥量为1500 mg·株^(-1)时全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30.04 g,是CK的1.86倍;指数施肥在施肥量为4000 mg·株^(-1)时苗高达到最大值,为85.46 cm,是CK的1.41倍,而在施肥量为2000 mg·株^(-1)时地径和全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19 mm和36.16 g,是CK的1.09倍和2.24倍。综合各指标得出指数施肥方法施氮2000 mg·株^(-1)在本试验中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长。
    • 张广涛; 包厚天; 黄卫和; 彭辉武; 喻方圆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乌桕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筛选出乌桕容器苗培育的最适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为乌桕容器苗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一年生乌桕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C600)、指数施肥(Z200、Z400、Z600、Z800、Z1000)和不施肥(CK)共7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氮素施肥处理下乌桕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苗木质量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乌桕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总干质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理处,分别为107.31 cm、12.25 mm、40.01 g,分别是对照的1.36、1.47、2.16倍。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也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理处,是对照的2.25倍。对照的根冠比显著大于各施肥处理,在各施肥处理中指数施肥Z1000处理的根冠比最大,处理Z200的最小,传统施肥C600处理的根冠比大于指数施肥Z600处理。(2)乌桕容器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理处,分别为535.05 cm、509.08 cm^(2)、34.27 cm^(3),分别是对照的1.62、1.63、2.53倍。施氮肥对乌桕容器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有显著影响,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指数施肥Z600处理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都高于传统施肥C600处理,指数施肥苗木质量好于传统施肥。由处理C600与Z600的根冠比对比可知,同一施肥总量下,指数施肥的乌桕苗木地上部分生长优于传统施肥。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指数施肥Z600处理的根系各项指标都大于传统施肥C600处理,说明指数施肥好于传统施肥。指数施肥各处理中,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处理Z600处达到最高,说明指数施肥的最适施肥量为600 mg/株。
    • 王嘉月; 郝龙飞; 白淑兰; 包会嘎
    • 摘要: 以普通苗圃培育的2年生樟子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和指数施肥双因素处理,探讨不同接菌处理与施肥处理对幼苗的生长效应,旨在为樟子松菌根化育苗中苗木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8种外生菌根真菌混合接种处理,同时设不接种菌剂作为对照。设置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常规施肥(CF)、接菌+指数施肥(JEF)、接菌+2倍指数施肥(JDEF)、接菌+常规施肥(JCF),共计6个处理组合。为防止接菌和施肥后不同处理间相互干扰,各处理之间用PVC隔板隔开。结果表明,指数施肥的幼苗生长指标、养分积累量(N、P)、菌根侵染率等均显著大于CF处理,其中,以JEF处理幼苗各指标最大,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是JCF处理的1.30、1.42、1.34倍,分别是CF处理的1.44、1.55、2.01倍,N积累量较JCF处理提高了32.7%,较CF处理提高了96.4%,P积累量较JCF处理提高了48.6%,较CF处理提高了100.7%。以上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后通过指数施肥对培育优质樟子松幼苗更有利。
    • 姜宗庆; 李豪; 曾理
    • 摘要: 为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紫楠幼苗生长及氮积累的影响,以二年生紫楠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定对照(CK)、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共5个处理,施纯氮总量分别为0、600、600、1200、1800 mg/株,分别测定紫楠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氮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显示,紫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生物量对氮素指数施肥的响应显著,3个指标最大值均为EF2处理,分别为68.77 cm、6.38 mm、61.77 g/株;施肥处理根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各指数施肥处理的茎、叶和全株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EF1>CF>EF3>EF2,其中对照显著高于施肥处理。EF处理叶、根和总氮质量分数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EF处理总氮质量分数和积累量高于或显著高于CF处理。相比于对照,施肥处理根和茎的氮积累量占比有所下降,而叶部氮积累量占比上升。相同施氮量下,EF1处理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CF。EF2处理仍保持较适宜的氮素收获指数。指数施肥对紫楠幼苗高径生长、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和氮积累量促进作用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指数施肥施氮量为1200 mg/株是紫楠幼苗培育的最佳处理。
    • 崔子佳; 朱江华
    • 摘要: 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生长规律不断增加施肥量来满足苗木需求,较传统施肥具有明显优势。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为榆科榉属落叶乔木,是集观赏、药用和材用一体的优良树种资源。目前,对指数施肥下榉树苗木生长变化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该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指数施肥浓度处理:施氮总量为1000 mg·株^(-1)、1500 mg·株^(-1)、2000 mg·株^(-1)、4000 mg·株^(-1),以不施肥为对照,对榉树速生期苗木生长规律研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个不同浓度梯度指数施肥处理下榉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施氮总量为2000 mg/株处理苗高在6月24日-8月19日期间增长最多,增长了52.1 cm,平均每日增长0.9 cm;(2)经指数施肥后榉树容器苗苗高变化在速生期呈现出“快-慢-快”的规律性,地径则呈现双“S”曲线变化规律;(3)各施肥处理间苗高、地径差异不显著,施氮总量为1500 mg/株处理组苗高最大,为82.1 cm,高出对照组CK36.4%,施氮总量为2000 mg/株处理组地径最大,为8.19 mm,高出对照组CK9.3%,各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施肥量过大可能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 孙志鹏; 王刚; 武华卫; 贾晨; 蒲尚饶; 罗建勋
    • 摘要: 以1年生云曼红豆杉实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平均施肥(AF1、AF2)、指数施肥(EF1、EF2、EF3和EF4)等7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下苗木各时期活性成分10-DAB含量、生长量、枝叶生物量和10-DAB累积量,以及各部位N、P和K养分累积情况,探究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对云曼红豆杉幼苗活性成分10-DAB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云曼红豆杉苗期养分精准调控与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施肥显著提高了幼苗枝叶中10-DAB含量,促进了生长及枝叶生物量累积(PEF1>AF2>EF3>AF1>EF4>CK,EF2处理分别较AF1和AF2处理提高30.61%~41.94%和18.14%~25.00%。(3)施肥对幼苗各部位N、P和K含量的影响显著(P根>茎规律。幼苗各器官中N与P、P与K以及根、叶中的N与K之间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呈现出协同关系。(4)云曼红豆杉幼苗的10-DAB累积量在9~10月份最高,此时采收可获得的10-DAB累积量最高,收益也最大。研究发现,指数施肥与平均施肥相比有效提高了云曼红豆杉苗木活性成分10-DAB及养分累积,并以施肥量为1600 mg·株-1的苗木各指标表现较优。
    • 林婷; 黄文善
    • 摘要: 采用砂培法和指数施肥法进行桉树最佳施硼量探索,同时进行桉树植株缺硼表现记录。试验设置空白处理及三个施用梯度T1(2.5mg·株^(-1))、T2(5.0mg·株^(-1))、T3(20.0mg·株^(-1))。试验结果表明T2处理在株高、地径及叶绿素SPAD值上都表现最好,为最适施用浓度,桉树施硼肥可参考该浓度值进行施肥。桉树缺硼地上表现可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中后期、后期五个阶段,各阶段表现不一,可用来实地判断林地的各种缺硼情况。
    • 郝龙飞; 刘欢; 王续富; 包会嘎; 徐悦丽
    • 摘要: 为评价施肥方式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接菌苗(简称+M)和非接菌苗(简称-M)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形态和综合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EF处理下,+M和-M处理间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而CF和DEF处理下,+M处理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较-M处理显著增加了35.7%(P<0.05)和35.0%(P<0.05)。2)3种施肥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均为+M高于-M处理,且在+M和EF组合处理下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而+M和CF组合处理下苗木主根长最小,侧根数最大。3)在+M和EF组合处理下油松苗木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最大,且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4)与-M处理和CF、EF、DEF组合处理相比,+M与EF组合处理下苗木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23.8%(P<0.05)、21.0%(P<0.05)、27.7%(P<0.05)。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生长。
    • 李毓琦; 刘小金; 徐大平; 杨曾奖; 张宁南; 崔之益
    • 摘要: 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普罗丹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20-20),按照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0、400、800、1200、1600 mg/株设置5个施肥量处理开展指数施肥盆栽试验,探讨施肥量对降香黄檀苗木生长以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为规模化培育降香黄檀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苗高、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12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依次为(64.31±6.84)cm、(6.34±0.68)mm、(14.49±1.69)g/株、(11.78±0.63)g/株,比对照显著提高50.70%、26.55%、52.69%、73.49%(P0.05);根冠比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苗木叶片的氮(N)、钾(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磷(P)含量则趋于稳定;降香黄檀苗木叶片N、K含量以及N/P含量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6.53~41.16 g/kg、25.86~39.18 g/kg、13.79~21.42,据此推断出采用N、P、K复合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800~1200 mg/株.
    • 郝龙飞; 刘欢; 王续富; 包会嘎; 徐悦丽
    • 摘要: 为评价施肥方式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接菌苗(简称+M)和非接菌苗(简称-M)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形态和综合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EF处理下,+M和-M处理间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而CF和DEF处理下,+M处理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较-M处理显著增加了35.7%(P<0.05)和35.0%(P<0.05).2)3种施肥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均为+M高于-M处理,且在+M和EF组合处理下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而+M和CF组合处理下苗木主根长最小,侧根数最大.3)在+M和EF组合处理下油松苗木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最大,且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4)与-M处理和CF、EF、DEF组合处理相比,+M与EF组合处理下苗木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23.8%(P<0.05)、21.0%(P<0.05)、27.7%(P<0.05).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