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推定规则

推定规则

推定规则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人口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53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法学家、法制与社会、知识产权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语言逻辑和符号学学术会议等;推定规则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娟、刘曦、姚彩云等。

推定规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539 占比:99.37%

总计:14631篇

推定规则—发文趋势图

推定规则

-研究学者

  • 丁娟
  • 刘曦
  • 姚彩云
  • 孙康
  • 彭俊磊
  • 杨自根
  • 沈世娟
  • 王乐
  • 王旭阳
  • 石雯

推定规则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岱; 毕清辉
    • 摘要: 随着国家法治治理能力的提升,涉案财产处置特别是精细化处置已成为公安司法机关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既涉及对国家、社会法益的合法、有效的保护,更关涉对被告人和利害关系人财产权益的限制、剥夺和保护.实践中,在黑恶势力犯罪涉案财产的证明、追缴及没收的执行、利害关系人财产权保障等方面出现困境,主要原因是涉案财产权属交叉重叠、司法机关偏重于定罪追诉、涉案财产处置制约乏力、监督不到位等.解决黑恶势力犯罪涉案财产处置困境的有效路径是: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并限制性引入推定规则,推行追诉犯罪与涉案财产处置一体化办案模式,建立健全利害关系人涉案财产处置程序参与机制,进一步夯实检察机关涉案财产处置监督主导责任.
    • 侯捷
    • 摘要: 近年来,由光污染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加,受害人提起诉讼以维护权益.目前我国无光污染有关法律和界定标准,举证责任也没达成统一标准,光污染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难以认定.虽然司法实践中已出现用事实推定来确定双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情形,但处理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为此,还须明确推定规则的证明标准、明确法官的释明义务、明确当事人的救济方式、转变法官对于日常经验法则推定的理念.
    • 沈世娟; 黄佩瑶
    • 摘要: "秘密性"证明是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关键环节,"秘密性"证明难也是造成权利人维权难的关键因素.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秘密性"证明的内容.从证明责任理论出发,该条款的修订并没有改变"秘密性"证明责任的分配,而是属于推定规则的适用.推定规则本质上是一种证据规则,包括基础事实、推定依据、推定事实与反驳四个要素,通过基础事实间接证明推定事实,降低了当事人的证明难度.推定规则建立的正当性体现在推定依据的正当性,推定依据或为经验法则或为公共政策需要.第三十二条"初步证据"包括"采取保密措施""合理表明被侵犯",这类证据降低了权利人的证明难度和证明成本,通过"初步证据"推定"秘密性",不仅具有高度盖然性,符合经验法则,还体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政策,符合推定规则的逻辑推理结构.涉嫌侵权人拥有对"初步证据"和"秘密性"反驳的权利,确保推定结论的可靠性.
    • 沈世娟; 黄佩瑶
    • 摘要: “秘密性”证明是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关键环节,“秘密性”证明难也是造成权利人维权难的关键因素。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秘密性”证明的内容。从证明责任理论出发,该条款的修订并没有改变“秘密性”证明责任的分配,而是属于推定规则的适用。推定规则本质上是一种证据规则,包括基础事实、推定依据、推定事实与反驳四个要素,通过基础事实间接证明推定事实,降低了当事人的证明难度。推定规则建立的正当性体现在推定依据的正当性,推定依据或为经验法则或为公共政策需要。第三十二条“初步证据”包括“采取保密措施”“合理表明被侵犯”,这类证据降低了权利人的证明难度和证明成本,通过“初步证据”推定“秘密性”,不仅具有高度盖然性,符合经验法则,还体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政策,符合推定规则的逻辑推理结构。涉嫌侵权人拥有对“初步证据”和“秘密性”反驳的权利,确保推定结论的可靠性。
    • 李传学; 孙颖; 王波; 孙文红
    • 摘要: 伴随着网络社交的发达,陌生人之间发生的奸淫幼女案件日益增多.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与隐蔽性等特点,行为人往往拒不承认与供述,导致案件缺乏直接证明其明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幼女的证据.为此,"两高两部"颁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确立了较为细致的推定指引规则,但是《惩治性侵意见》在适用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需要各级司法机关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犯罪的特点规律,进一步更新执法理念,提高证据审查判断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以实现准确惩罚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的目的.
    • 杨雪松
    • 摘要: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关于构成犯罪是否需要违法性认识的问题,以往采取的是不要说,也就是知法推定,即行为人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推定其具有违法性认识.但是,在法律体系越来越复杂、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中,知法推定绝对化会走进司法权威主义的误区,不利于司法公信力的树立.因此,需要理清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论中所处的位置,尝试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出发,建立起可供操作的判断模式并给予以合理评价,才能满足法律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
    • 刘茜萌
    • 摘要: 第三人如果表示愿意代为偿还债务究竟属于保证还是属于债务加入需要作出判断,两者虽然均对第三人设立了负担义务,但是在法律适用上明显不同.原则上应依文意解释的方法来判断,即根据第三人的明确表述如"保证""债务加入"或者"愿意承担债务的具体范围及方式"等语句来判断.但是现实中存在大量表述不清、表述前后矛盾甚至表述存在歧义的情形,此时如何判断各地法院在具体案件的审理上裁判观点也存在争议.通常情况下,对于履行顺位的约定可以排除债务加入,不以债务人届期未履行作为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条件可以排除保证.但是具体案件仍需具体分析,本文结合新出台的民法典进行阐述.
    • 高圣平; 张踌萌; 王肖(整理); 林挚(整理); 王静姝(整理); 韩筱(整理); 玄璇(整理)
    • 摘要: 2020年7月17日下午,“丹棱论坛·专家委员解读《民法典》”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主任高圣平以“民法典担保新规则的解释与适用”为题,从保证方式的推定规则、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推定规则、一般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起算规则、主债务人及一般债务人的抗辩、保证人清偿承受权、扩大担保合同的范围、担保合同中担保财产的概括描述、统一动产和权利登记制度的构建、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与抵押财产的转让、担保物权优先顺位的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等方面深度解读增改内容的理解与适用。
    • 潘芳芳
    • 摘要: 代孕技术挑战传统的生育方式,尽管其给生殖障碍者带来了福音,然毕竟涉及人的出生,我国目前有关规范中明确禁止。对于代孕子女的抚养归属问题,现行法律未规定,实务中疑虑重重。考察域外立法,对代孕的态度不一:母子关系的认定大多仍固守传统;抚养归属争议的解决都以子女利益为考量因素;明确归属的程序路径不同但最终都要经过司法机关的确权。正视代孕客观存在的现实,无论代孕行为是否合法,立法明确规定代孕子女抚养的归属问题迫在眉睫。新型人工生育方式应适用新的亲子关系认定规则。代孕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应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兼顾委托方及孕母的利益,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推定规则,全面应对积极性与消极性争议纠纷的解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