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损害

早期损害

早期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060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大陆桥视野、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等;早期损害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跃生、尤东华、尤崇革等。

早期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1.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60 占比:98.67%

总计:7155篇

早期损害—发文趋势图

早期损害

-研究学者

  • 黄跃生
  • 尤东华
  • 尤崇革
  • 廖赟
  • 张润玲
  • 彭毅志
  • 李盟
  • 李进利
  • 杨锦平
  • 潘云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谯兴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检四项指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WHO制定的高血压分级分为1级组(57例)、2级组(62例)、3级组(41例);根据不同病程分为<10年组(58例)、10~19年组(55例)、≥20年组(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项目检查,包括尿钾、尿钙、尿磷、尿糖、尿细胞、尿红细胞、颜色及尿检四项指标[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24-UP)].对比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和不同病程患者的NAG、mALB、β2-MG、24-UP水平.结果 1级组NAG、mALB、β2-MG、24-UP水平分别为(3.07±1.21)mg/L、(18.94±2.26)μg/L、(176.04±21.86)μmol/L、(0.22±0.04)g/L;2级组NAG、mALB、β2-MG、24-UP水平分别为(4.58±1.71)mg/L、(32.43±7.50)μg/L、(355.79±41.27)μmol/L、(0.43±0.10)g/L;3级组NAG、mALB、β2-MG、24-UP水平分别为(8.04±2.85)mg/L、(77.35±3.11)μg/L、(789.23±74.70)μmol/L、(0.69±0.16)g/L;1级组NAG、mALB、β2-MG、24-UP水平均明显低于2、3级组,且2级组均明显低于3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组NAG、mALB、β2-MG、24-UP水平分别为(2.77±1.13)mg/L、(8.94±2.26)μg/L、(135.86±22.72)μmol/L、(0.20±0.04)g/L;10~19年组的NAG、mALB、β2-MG、24-UP水平分别为(4.05±1.34)mg/L、(32.43±7.50)μg/L、(267.51±30.48)μmol/L、(0.39±0.12)g/L;≥20年组的NAG、mALB、β2-MG、24-UP水平分别为(5.97±2.48)mg/L、(77.35±3.11)μg/L、(902.44±32.45)μmol/L、(0.76±0.15)g/L;<10年组NAG、mALB、β2-MG、24-UP水平均明显低于10~19年、≥20年组,且10~19年组均明显低于≥2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检四项指标有利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能避免有创性检测,特别是对病情较重和病程较长的患者应重视尿检四项指标和检测,以此对肾脏病变进行早期识别、诊断、治疗,促进预后改善.
    • 尤东华; 陈金华; 张景发; 余小琴; 贾保霞; 束振华; 肖小灵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cTnT)检测评估白血病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对心脏右心功能早期损害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年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行蒽环类药物化疗四个周期(T1、T2、T3、T4)者为病例组,并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选择测量右心室6个节段[侧壁基底段(-Bas)、中间段(-Mid)、心尖段(-Apex);室间隔基底段(-Bas)、中间段(-Mid)、心尖段(-Apex)]的纵向应变值,三尖瓣游离面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侧壁瓣环收缩期速度(S)、右心室整体功能指数(RV-Tei),以及E/A、E/E'、RV-Tei指数等各项超声参数;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hs-cTnT水平.结果:(1)病例组T1、T2、T3、T4周期化疗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右心室侧壁-Bas、-Mid、-Apex段,室间隔-Bas、-Mid、-Apex段纵向应变值逐渐减低,T1、T2、T3、T4周期化疗后右心室侧壁-Bas、-Mid段,室间隔-Bas、-Mid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T1、T2、T3、T4周期化疗后E/A、E/E'、RV-Tei逐渐减低或升高,T3、T4周期化疗后右心室E/A参数较对照组降低,E/E'参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V-Te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TI技术联合血清hs-cTnT的检测可评估右心室功能受损改变,且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hs-cTnT的检测早于右心室E/A、E/E'、RV-Tei指数的改变,可作为白血病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右心功能早期损害敏感指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诊断依据.
    • 尤东华; 贾保霞; 王俊芳; 刘滨月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参数超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右心室功能早期损害.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60例孕28~40周糖尿病患者为(GDM)组及60例非糖尿病妊娠28~40周为对照.选择测量右心室侧壁厚度、三尖瓣E/A、E/E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组织速度(S)、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整体功能指数(RV-Tei)及右心室二维斑点追踪(2D-STI)成像技术等参数,统计分析各参数测值差异.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GDM患者右心室侧壁厚度较对照组稍增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组织速度(S)、右心室大小(右心室基底段左右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E/A参数对比较对照组减低,E/E参数对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右心室整体功能指数(RV-Te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壁2D-STI成像纵向应变峰值显示GDM患者在右室侧壁-Bas、-Mid段,室间隔-Bas、-Mid段应变峰值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室侧壁厚度、三尖瓣E/A、E/E'、RV-Tei、右心室2D-STI成像技术等多参数评估右心室功能早期改变,且早于右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出现之前,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右心功能评估早期敏感指标.
    • 王晓剑
    • 摘要: 某立交桥通车后出现早期损害,通过深入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的检测等工作,从材料选择、施工控制和交通等方面分析桥梁早期损害的主要成因,为防治和处理桥梁早期损害提供了依据.
    • 张 京
    • 摘要: 近些年,道路建设发展良好。但是其中需要格外注重的是,我国的沥青公路使用年限并不长,而且早期损害的现象十分的严重,使得我国的交通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虽然很多沥青公路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良好的材料,但是其建设的质量还是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运用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促进沥青混凝土道路质量的提升。
    • 何启亮; 袁中良; 欧炎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中的筛查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肾功能早期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均采集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筛查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再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检测血清胱抑素C,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早期损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肾功能早期损害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96.67%、95.83%、96.61%、95.08%.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尿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早期损害密切相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o.817、0.823).结论 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对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
    • 马绪荣; 胡家波
    • 摘要: 沥青路面的破坏现象在表观上与沥青路面离析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因此认为沥青路面的破坏,特别是表面破坏与沥青路面离析有关.对离析产生的原因、对路面的危害性以及在路面施工中如何防治离析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 王朋
    • 摘要: 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公路建设是其构成成分之一.我国正在使用期间的公路中,沥青路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通过研究与分析,人们发现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是建设过程中质量不过关所导致的.在本文中,分析了质量管理的内容以及对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以及早期损害做出探讨并尽量避免,最终提升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 颜亮
    • 摘要: 引起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因素很多,其中的主要因素是施工技术水平低和质量控制管理薄弱。我国目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由于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并未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指标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于沥青路面早期损害原因的分析不够透彻,需要从质量控制意识出发,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针对性。
    • 肖娴; 吕广武; 陈超; 徐静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甘胆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早期损害的评价.方法:对肝功能正常的9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甘胆酸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甘胆酸(C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比正常人群更易受到早期损害.结论:血清甘胆酸是一项灵敏的肝功能指标,能反映肝脏早期受损程度,对于指导临床保护肝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