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旱地玉米

旱地玉米

旱地玉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398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农业技术与装备、中国种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学术讨论会等;旱地玉米的相关文献由50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恩科、周怀平、张冬梅等。

旱地玉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398 占比:99.51%

总计:41601篇

旱地玉米—发文趋势图

旱地玉米

-研究学者

  • 刘恩科
  • 周怀平
  • 张冬梅
  • 杨治平
  • 关春林
  • 刘化涛
  • 张伟
  • 李红梅
  • 池宝亮
  • 黄学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雯; 张沛智; 张玉佳; 汪俊贤; 王旭; 林文
    • 摘要: 为明确不同宽窄行比例对旱地春玉米降雨再分配及土壤耗水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山西省太谷区通过大田试验,以四种宽窄行种植模式为处理,分别为KZ1(宽行80 cm,窄行20 cm)、KZ2(宽行70 cm,窄行30 cm)、KZ3(宽行60 cm,窄行40 cm)和对照CK(行距50 cm),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叶面积指数、穿透雨、茎秆流、冠层截流、土壤耗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雨年份和多雨年份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最高的处理分别是KZ3和KZ2;KZ1处理穿透比例高,KZ3处理茎秆流比例高。对降雨再分配3个比例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贡献率59.15%,且茎秆流比例和穿透比例特征向量大于截留比例;CK处理土壤耗水、总耗水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低;少雨年份处理KZ3耗水量低,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高,多雨年份则是处理KZ2;耗水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34)。可见,宽窄行能够影响玉米植株拔节后叶面积,改变降雨再分配的茎秆流和穿透,降低土壤耗水和总耗水,增加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终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王含瑞; 徐得雨; 肖雯丽; 王俊红; 王梦亮
    • 摘要: 试验于2018—2021年连续4 a在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通过定位监测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玉米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设CK(不施肥)、NPK(单施化肥)、NPKDB(化肥减量20%+生物有机肥)和NPKHB(化肥减量30%+生物有机肥)4个处理,调查分析试验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旨在为有机替代、化肥减量提质增效实现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一年份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玉米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其中,NPKHB处理效果最佳,与NPK处理相比,4 a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6.90%、24.65%、51.20%、5.47%;统计分析可知,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呈显著相关性;产量调查结果不减略增;随着生物有机肥替代年份的增加,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效果也更加明显。因此,生物有机肥以一定比例替代部分化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是旱地玉米高效持续生产和发展绿色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 匡兴勇
    • 摘要: 本文阐述了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意义,根据贵州省罗甸县的实际情况,以最常见的旱地玉米为基础,着重分析玉米有机旱作栽培技术及新型育种技术等绿色种植技术,并提出了加大农业种植技术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惠民政策、制定农产品认定与生产标准、国家政策是重要保障、加强宣传是关键所在、模范样本是主要动力等技术推广策略,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玉米绿色种植水平。
    • 李娜娜; 梁改梅; 池宝亮
    • 摘要: 研究了2013—2015年旱地玉米冬春休闲期免耕秸秆覆盖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水肥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索休闲期秸秆覆盖种植的蓄水保墒和土壤培肥机理,为山西省旱地玉米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休闲期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相比,可提高土壤贮水量29 mm,减少土壤蒸发33.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9.8%,全氮含量提高8.4%;并且产量提高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3%.旱地玉米冬春休闲期秸秆覆盖模式较传统耕作,可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减少无效耗水,提高上年秋雨和休闲期降水的保蓄率,可增加耕层土壤贮水量,同时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减缓春旱的重要措施,并具有培肥土壤的功能.
    • 常素红
    •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玉米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还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这已经对我国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对长治市玉米种植进行简要的概述,并且对长治市旱地玉米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对长治市旱地玉米栽培过程中实现高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 刘领; 马宜林; 悦飞雪; 乔鑫鑫; 尹飞; 王艳芳
    • 摘要: 以豫西旱地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T0:不施用生物炭;T1:施用生物炭20 t/hm2;T2:施用生物炭40 t/hm2),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测定N2O排放通量和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氨单加氧酶(amo4)、亚硝酸盐还原酶(nirS、nirK)以及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的基因丰度,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和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T1和T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较T0显著提高38.44%和71.01%;T1和T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较T0显著增加15.89%和30.46%;T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T0处理显著提高14.87%;T1和T2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较T0减少10.57%和21.40%.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AM真菌侵染率显著增加,T1和T2处理分别较T0处理提高71.88%和115.88%;AOA、AOB、nirK和nirS基因丰度显著降低;nosZ基因丰度增加.施加生物炭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均低于不施生物炭处理,具体表现为:T0>T1>T2.相关分析表明,生物炭施用量与AM真菌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nosZ基因丰度呈正相关;与AOA、AOB、nirK、nirS基因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N2O排放通量与AOA、nirK、nirS基因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M真菌、nosZ基因丰度、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集成推进树(ABT)分析表明,AOA对N2O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M真菌和nirS.总之,生物炭处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AM真菌侵染率、调节硝化、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减少N2O气体排放,为旱地农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减少N2O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 张永坚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水平,作为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种植区域,明确旱地玉米生长的阻碍因素,本文分析了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提高旱地玉米种植产量的具体途径,希望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 宁纳; 柴茜; 张振国
    • 摘要: 为了解定边县旱地玉米各个施肥单元优化施肥数量、基肥分配比例、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开展了旱地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均为2水平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氮、钾肥均为2水平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氮、磷肥均为2水平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氮、磷、钾肥均为2水平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 李新磊; 黄晶
    • 摘要: 玉米栽培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笔者在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五农场示范种植旱地玉米,通过对施加不同量的红四方缓释肥对旱地玉米的玉米缓释肥控制试验施肥纯量及折合商品量,玉米苗素质,生育周期,室内考种数据等进行试验对比,得出施加37.5kg/667m2~40kg/667m2的红四方缓释肥为最佳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旱地玉米产量与质量.
    • 马丽花
    • 摘要: 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业区,提高水利用率是旱作区农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开展玉米露地、半膜玉米、全膜平铺、全膜双垄沟播4种覆膜方式,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