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婚

晚婚

晚婚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兵团工运、中国青年研究、南方人口等; 晚婚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晓宏、刘银、吴建河等。

晚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100.00%

总计:212篇

晚婚—发文趋势图

晚婚

-研究学者

  • 余晓宏
  • 刘银
  • 吴建河
  • 周晓光
  • 张威
  • 张心侠
  • 张敏才
  • 张文兴
  • 明秀
  • 林榕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姣
    • 摘要: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现代化和传统婚姻习俗的共同影响,既具有全国初婚模式变迁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特色.对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当前婚龄群体选择晚婚和同居特别是族际同居的可能性提高,但亲属同住能显著提高初婚进入;(2)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的族际婚发生比更高;(3)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的族内婚、晚婚和同居发生比更高,但流动距离较近的更可能晚婚,流动距离远、双方民族类型不同的更偏向于同居,这与流动增加了伴侣民族不同的可能性,但偏向族内婚的传统婚姻习俗仍会通过上辈人影响当前初婚世代群体,导致初婚进入阻碍有关.
    • 和红; 谈甜
    • 摘要: 婚姻不仅影响家庭发展,也与生育密切相关,对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影响较大.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生育率仍在下降,人口的初婚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初婚年龄推迟很可能导致生育意愿大幅降低.探讨我国人口初婚年龄的变化特点,尤其探究晚婚的分因素贡献率,能对相关婚育政策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城市、镇、农村)、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特点及变化趋势,并借鉴经济学常用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分因素贡献率比较分地区(城市、镇、农村)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对我国人口总体晚婚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我国人口平均初婚年龄持续升高,城市地区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大于乡镇、农村地区;平均初婚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呈现先略微下降,再持续上升关系,小学文化水平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最低,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初婚年龄越高.分因素贡献率分析显示城市地区对我国人口晚婚贡献率最大,农村地区人口的晚婚贡献率最低;相较于2000年,2010年城市地区人口晚婚贡献率有所下降,农村地区晚婚贡献率上升.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晚婚贡献率较为复杂且男性与女性存在差异,对于男性,高中文化水平对晚婚的贡献率最大,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则随着受教育程度上升,晚婚贡献率降低;对于女性,小学学历对晚婚的贡献率最低,其次为未上过学的女性,高中文化水平对晚婚的贡献率最高,高中以上学历则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晚婚贡献率降低;较高受教育程度男性与女性的晚婚贡献率逐渐趋同.
    • 戴颖洁; 吕梓剑
    • 摘要: 针对当代中国都市青年女性的晚婚趋势,本文基于格伯纳的"涵化理论"视角,通过对20位都市青年女性和4位晚婚女性父母的半结构式访谈,着重探讨女性主义的媒介实践及其对都市青年女性晚婚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主义会通过负面婚姻新闻的报道、婚后焦虑的媒介渲染、独立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女性意见领袖的示范、开放化的网络话题讨论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都市青年女性的婚姻观念,青年女性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晚婚,晚婚成为常态.因而,在女性主义与大众媒介的联合下,都市青年女性的晚婚潮成为女性主义不断修正传统社会性别制度,以反抗父权制霸权的"阶段性成果".
    • 聂霞; 王春枝; 张威
    • 摘要: 本文基于CGSS2015数据,利用多分类虚拟变量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得出个体是否上过大学、BMI指标、性别、住房状况、所在地区对初婚年龄有影响,且对城乡个体及生于不同年代的个体影响不同。具体来说,东部地区个体会推迟初婚年龄;偏瘦体型样本的初婚年龄容易推迟;房产的增加也会推迟个体初婚年龄。地区因素对60后个体的初婚年龄影响最大;BMI体型对70后个体有影响;男性的初婚年龄大于女性。大学以上学历个体的平均初婚年龄要大于大学以下学历个体的平均初婚年龄,且对城乡样本影响不同,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影响也不同。
    • 聂霞; 王春枝; 张威
    • 摘要: 本文基于CGSS2015数据,利用多分类虚拟变量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得出个体是否上过大学、BMI指标、性别、住房状况、所在地区对初婚年龄有影响,且对城乡个体及生于不同年代的个体影响不同.具体来说,东部地区个体会推迟初婚年龄;偏瘦体型样本的初婚年龄容易推迟;房产的增加也会推迟个体初婚年龄.地区因素对60后个体的初婚年龄影响最大;BMI体型对70后个体有影响;男性的初婚年龄大于女性.大学以上学历个体的平均初婚年龄要大于大学以下学历个体的平均初婚年龄,且对城乡样本影响不同,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影响也不同.
    • 白马做梦
    • 摘要: 2020年2月28日,我们认识整9年,恋爱4年,结婚整1年。年轻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会晚婚,对婚姻常怀恐惧,我的朋友们大多把我归作“浪人”(喜欢自由,总是到处跑)一类,聚会时对我什么时候结婚,会和谁结婚总有着高涨的好奇心。果然,到2019年结婚的时候我已经32岁了,验证了所有人对我“晚婚”的预言。
    • 梁柱生
    • 摘要: 这天,市工商联合会会长单竹家里来了一个后生,名叫晚晖,自称是单竹的老乡。单竹很高兴,一摆谈,家乡很多人和事晚晖都知道,可见真是老乡。晚晖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来是想请会长帮忙找份工作。在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来的东西仅够糊口。因为穷,他27岁了,还没成家,在乡下已被列为大龄青年,为此他还得了个外号——"晚婚"。单竹问晚晖会什么,晚晖说他只会种地,这是头一次出来找工作。
    • 胡春艳
    • 摘要: 年轻人的成长期越来越长,成熟期越来越晚。这个现象的另一面是,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包容、尊重、忍让和理解,也变得越来越少,"独生子女的独性,越来越明显"。今年57岁的杨雁琴是天津有名的义务红娘。她年轻时就热心给别人牵线搭桥,退休后干脆办起"杨姐红娘站",带着一群志愿者组织起一场场相亲会,"如今已经成了400多对新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