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束管监测

束管监测

束管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13245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首届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山东煤炭学会2009年工作会议暨学术论坛、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等;束管监测的相关文献由4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理、白光星、白念祥等。

束管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3245 占比:99.97%

总计:313345篇

束管监测—发文趋势图

束管监测

-研究学者

  • 王理
  • 白光星
  • 白念祥
  • 马汉鹏
  • 张军杰
  • 陆伟
  • 伯纳德·哈里森
  • 弗兰克·D·罗伯茨
  • 彼得·爱德华兹
  • 李金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郭煜峰
    • 摘要: 以五阳煤矿7607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为工程实例,运用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分析煤炭自然发火特性;通过束管监测气体含量,判定工作面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现场监测分析采空区内02.CO、以及CH,浓度变化,判定进入采空区38 m内是散热带.38~105 m是自燃带、105 m后是窒息带;可为矿井今后防灭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王昭
    • 摘要: 本文针对虎龙沟矿5^(#)层81511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内遗煤量大、自燃风险高等问题,通过束管监测采空区自燃征兆,并对采空区采取了注氮、喷洒阻化剂、灌浆等综合防灭火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后,采面回采期间采空区无CO涌出,同时采空区内温度未出现异常,采面采空区防灭火取得显著成效。
    • 赵基国
    • 摘要: 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容易造成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为及时掌握采空区煤炭自燃情况,文章利用束管监测方法测定了采空区煤炭自燃产生的气体成分和含量,得到了气体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认为以该工作面当前的推进速度不会发生自燃。通过对采空区煤炭自燃情况的准确预判,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 王伟明
    • 摘要: 为实现汾源矿综放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开展了采空区采空区三带及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在工作面两巷采用WRN系列热电偶和UT系列测温仪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和温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进风巷和回风巷的自燃带范围分别为32.5~51.9 m、7.8~20.6 m。通过黄泥灌浆和采空区注氮等措施,工作面采空区CO气体浓度保持在10×10^(-6)左右,温度低于29°C,采空区无自然发火现象。
    • 王飞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陕北矿区采空区遗煤发火规律,以陕西省榆林市魏墙煤矿一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束管监测采空区内部温度、氧气浓度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对变化规律分析后完成了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的划分,同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划分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回风巷侧采空区距工作面0~44 m为散热带,44~160 m为自燃带,大于160 m为窒息带,进风巷侧采空区距工作面0~74 m为散热带,74~180 m为自燃带,大于180 m为窒息带;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范围和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均随配风量的增加而增大;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具有自燃危险区域大、窒息带后移、工作面配风量影响更显著等特点。
    • 岳振国
    • 摘要: 为有效防止10-207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根据工作面开采实际,提出采用喷洒阻化剂+注氮+黄泥灌浆综合防火技术,研究确定工作面阻燃剂喷洒量、采空区注氮时机、流量、黄泥灌注方式等。喷洒阻化剂、采空区注氮可有效抑制遗煤的氧化升温反应,黄泥灌浆具有良好的封闭效果,综合防灭火措施在现场的落实能够有效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 王宁
    • 摘要: 近距离煤层由于采动影响产生大量漏风通道,采用束管监测法划分了煤自燃“三带”,通过SF_(6)示踪气体测定了采煤工作面、煤层之间的漏风通道,制定了束管监测、漏风通道封堵、工作面喷洒阻化剂等防灭火技术措施。经过现场应用,工作面未发生CO超标和采空区自然发火现象。
    • 田富超; 梁运涛; 朱红青; 陈明义; 王金成
    • 摘要: 煤矿井下火灾气体的实时监测对于实现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辨识,防范重特大热动力灾害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解决现有非防爆型异地检测技术气体分析速度慢、系统误差大、无法实现原位在线监测的缺陷,在此提出基于非分光红外光谱(NDIR)技术的气体传感器浓度计算方法,推导了温度补偿后的NDIR传感器气体浓度计算公式;随后,以CO和CH_(4)为例计算了吸光度线性系数和温度修正系数,并进一步对比测试了CO、CO_(2)、CH_(4)和C_(2)H_(4)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基本误差和定量重复性均优于煤炭行业标准要求。基于NDIR技术设计了具有本质安全和防爆性能的监测主机、配套子系统及软件平台,以实现煤矿井下气体的就地采集、有源预处理、原位在线分析。现场应用表明:大南湖一矿NDIR气体在线监测与地面色谱分析的4种气体浓度偏差均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基于NDIR的气体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分析速度快、安全性好等优点,已经在全国40余对矿井推广应用,为评价煤矿井下热动力灾害的发生发展状态、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 宋灵感
    • 摘要: 为解决大桥沟煤矿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复合采空区防灭火问题,以100101首采面为例,通过实验室试验、束管监测、FLUENT模拟等方法,探究10号煤氧化热力学特性,分析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探讨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并设计具体的防灭火措施,结果表明:10号煤自燃下限临界氧浓度值为7.0%,上覆采空区和后方采空区存在自燃危险,通过向复合采空区注氮后,防止采空区自燃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 高永胜
    • 摘要: 为避免长春兴矿10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的发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计算、实验室实验研究等手段,设计该工作面采空区注氮工艺技术及参数,结合现场实践并在采空区气体长期监测的基础上优化注氮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通过向采空区连续注氮,起到良好的惰化效果,减小了采空区氧化带宽度,阻止采空区自燃火灾的发生,为综放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