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动肌肉

气动肌肉

气动肌肉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0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601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计量学报、工程设计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铲土运输机械学术会议、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等;气动肌肉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姜飞龙、王斌锐、张海军等。

气动肌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6015 占比:99.83%

总计:66127篇

气动肌肉—发文趋势图

气动肌肉

-研究学者

  • 姜飞龙
  • 王斌锐
  • 张海军
  • 金英连
  • 刘睿莹
  • 朱海滨
  • 钱承
  • 宋玉来
  • 朱荷蕾
  • 杨立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志培; 谢贤铨; 陶志成; 朱李垚; 鲍官军
    • 摘要: 气动人工肌肉是一种新型的柔顺性驱动器,但由于采用硅胶等非线性材料而存在明显的迟滞现象,并且其滞环参数随着负载的不同而变化。本文基于广义Prandtl-Ishlinskii迟滞模型,引入气动肌肉的负载参数,建立了计及动态负载的迟滞模型Load-dependent generalized Prandtl-Ishlinskii(LGPI)。在0~100N的负载范围内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气动肌肉在动态负载作用下的不对称迟滞特性,其滞环回路位置误差最大不超过1mm。将LGPI模型的逆作为PID控制的前馈环节,以控制气动肌肉驱动的机械单指灵巧手手指,在不同负载下进行角度跟踪实验。与无前馈的PID控制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增加基于LGPI模型的前馈环节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 赵智睿; 李醒; 张航; 刘明芳; 马天华; 郝丽娜
    • 摘要: 针对人体手臂负载弯举过程中易产生肩袖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动肌肉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其本体结构由一个肘关节外骨骼机器人和气动式外展肩枕构成,并通过双层护肩结构固定于穿戴者上肢。该设计结合了刚性外骨骼机器人结构的力传递优势和柔性仿生式织物结构的柔顺性优势,在负载弯举过程中对穿戴者的肘关节和肩关节提供必要的助力,同时提高了肩关节处的人机相容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者手持负载并穿戴气动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后可以在心率无显著性增加的状态下完成弯举动作,并且在气动式外展肩枕的作用下肩部外展轨迹更近似于自然弯举状态下的轨迹。与无穿戴状态下对比,肱二头肌肌电信号的平均绝对值和均方根分别降为69.92%~70.97%和66.46%~78.85%,冈上肌肌电信号的平均绝对值和均方根分别降为80.67%~81.51%和78.02%~89.22%。
    • 黄龙; 张卫伟
    • 摘要: 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兴起和后疫情时代全民运动浪潮的复苏,脚踝受伤问题也日益突出。脚踝康复产品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成效与周期。文章以脚踝康复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气动肌肉技术,升级改造现有的脚踝康复器,通过对造型、结构、材质等多方面的创新设计,打造一款全新概念的医护产品,以期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 王悠草; 周祎博; 崔小红; 周坤; 王斌锐
    • 摘要: 根据人腿髋关节、膝关节骨骼结构及拮抗肌肉运动发力特点,设计一种拮抗气动肌肉驱动的仿生单腿机器人;由三元素模型求单根肌肉及关节摆动下被动刚度特性,分析关节角度/刚度关系;为实现仿生腿膝关节刚度可控的角度控制,建立仿生关节关于角度/刚度的基本气压解算模型;基于计算力矩控制对非线性对象具有高度补偿线性化性,提出含力矩项补偿的改进气压解算模型。搭建仿真及样机实验平台,结果表明,含两种气压解算模型的双闭环控制算法均能较好跟随膝关节角度/刚度,含带力矩项补偿模型的双闭环控制算法对膝关节的角度/刚度控制精度优于含基本模型的双闭环控制算法。该算法适用拮抗气动肌肉关节的类人运动,可满足人机协作时可靠性、柔顺性、仿生性等要求。
    • 吴嘉鑫; 韩亚丽; 柯泽阳; 朱熹微; 石微微; 孙文泽; 吴枫
    • 摘要: 设计一种用于老年人日常生活腰部助力的外骨骼机器人,该可穿戴式腰部助力机器人利用气动肌肉实现轻量化,穿戴舒适同时柔性助力.本着服务老年人的目的,这套机构采用了柔性外骨骼的设计结构,可以给使用者动作进行时提供腰部所需助力,借助气动肌肉进行身体和腰部需要的地方助力.进行了外骨骼的柔顺控制研究和柔性可穿戴式机构设计,实现老年人的躺到坐、坐到直立等运动.该机构主要是提供助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带来的日常生活问题.
    • 龚道雄; 裴梦瑶; 于建均
    • 摘要: 近20年来,各种烈性传染病先后肆虐全球,给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医护机器人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各国的传染病房医护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下一代传染病房医护机器人有待解决的研究难点和关键技术,特别强调气动肌肉驱动机器人的类人运动控制、遥操作机器人符合操作者直觉的运动映射算法、从端机器人的类人触觉感知和力控制,以及机器人对一些特定护理技能的模仿学习等研究对于传染病房遥操作护理机器人系统的重要意义.
    • 孟德远; 李顺利; 杨林; 李艾民; 唐超权
    • 摘要: 搭建了气动肌肉收缩力测试实验台,通过分析不同压力、行程、收缩速率及频率下气动肌肉收缩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得出气动肌肉的力-位移迟滞现象具有非对称性、非局部记忆性、大压力弱相关性和准率不相关性.针对常见Prandtl-Ishlinskii (PI)类模型难以准确描述气动肌肉力-位移迟滞曲线的问题,对通用PI迟滞模型的dead-zone算子进行方向上的修正,建立气动肌肉修正PI+ Dead-zone迟滞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并与经典PI模型、经典Bouc-Wen(BW)模型、PI+ Polynomial模型、Wang-Wen模型、BW+ Polynomial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PI类模型性能显著优于BW类模型,且修正PI+ Dead-zone模型精度最高,各行程下绝对平均误差不超过1N、均方差不超过1.5N,能无差别处理气动肌肉力-位移迟滞曲线非对称性问题.小行程工况下,气动肌肉经典PI模型也具有一定的描述其力-位移迟滞现象的能力,且其模型参数相对较少.
    • 谢胜龙; 张文欣; 张为民; 任国营; 鲁玉军; 鲁庆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支BP神经网络建立气动肌肉位移/气压迟滞模型的新方法.首先,搭建气动肌肉位移/气压迟滞特性测试系统,得到气动肌肉位移/气压迟滞曲线;然后分别采用传统BP神经网络、多分支BP神经网络和Prandtl-Ishlinskii模型对气动肌肉的位移/气压迟滞开展建模研究;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采用多分支BP神经网络方法能有效避免传统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现象,且建模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Prandtl-Ishlinskii模型;多分支BP神经网络的平均误差、均方差与最大误差相较于Prandtl-Ishlinskii模型减小了 87.45%,86.68%与74.73%.
    • 李顺利; 孟德远; 杨林; 李艾民; 唐超权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简单、经济的单根肌肉关节驱动上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为解决单根肌肉关节轨迹跟踪控制精度差、抗干扰能力差及颤振严重等问题,基于反步法设计单根肌肉关节伺服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该控制器呈两层级联结构,每层均包含一个鲁棒反馈、参数自适应及快速动态补偿项,基于递归最小二乘法和梯度法分别设计参数自适应及快速动态补偿项.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所设计控制器的稳定性,并结合实验分析参数自适应及快速动态补偿项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暂态及稳态性能,跟踪不同行程的轨迹时,系统运行平稳,颤振很小,特别是跟踪幅值为15 mm正弦信号时,其暂态最大绝对跟踪误差为0.94 mm,稳态跟踪误差均方差为0.21 mm,几乎没有颤振现象.干扰测试实验进一步证明所设计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继承了传统鲁棒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