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瞭望、民主与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汉光武帝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羽、李国文、孙曦等。

汉光武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83.08%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16.92%

总计:260篇

汉光武帝—发文趋势图

汉光武帝

-研究学者

  • 刘羽
  • 李国文
  • 孙曦
  • 刘吉同
  • 周天
  • 张习孔
  • 明明
  • 杨中新
  • 海淼
  • 葛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金鹏
    • 摘要: 东汉虽然作为一个开国王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后本应该需要休养生息,但是东汉建立却与其他的开国王朝不同,虽然打败了篡汉的王莽政权,但是基本否定了新莽及西汉后期的改制运动,因此不光继承了西汉灭亡的社会危机,而且东汉王朝建立的基础是依靠豪族,导致东汉王朝的根基不稳。东汉王朝建立后的一系列事件,使汉光武帝刘秀认识到为了让东汉王朝长治久安,不能选择老实的刘彊太子,继续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是应该选择精明强干的刘阳作为继承人,依靠南阳势力作为基础,去大力推行一系列的治国措施,建立更为稳固的社会秩序。但事与愿违,东汉一开始就埋下的社会危机,导致汉光武帝更换再英明的继承人以及东汉前期的皇帝施政举措都只能从局部来调整统治秩序。
    • 徐龙
    • 摘要: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广西桂林漓江之滨,有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伏波山,是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而得名。伏波将军中的“伏波”意为降伏波涛,是古代对军士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伏波将军的人物,而最著名的就是汉光武帝时的马援。
    • 王子今
    • 摘要: 在汉王朝边地事务的处理中,"北边"因匈奴的强大压力,首先受到重视.成功控制河西之后,汉朝向西域拓展,"西北边"的进取受到空前的重视.另一方面,两汉之际移民南下,江南的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向东南方向转移.对外交通南洋航道的繁荣,也使得东南外向发展的战略路径受到重视.所谓"东南一尉""西北一候",与"立候隅北""部尉东南"体现了两个战略方向的关系.东汉初年,西域政策有所反复.班超"定远"之后,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 老衲侃春秋
    • 摘要: 开元十一年(723年),被外放多年的张说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机,升任中书令。这是张说第三次做宰相了,前两次被罢相自然各有原因,尤其与他构陷忠良、拉帮结派大有关系。再度春风得意的他为了报答唐玄宗的厚爱,积极鼓动玄宗到泰山封禅。在此之前,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和唐高宗四人,就连英勇神武的唐太宗也没能完成这个心愿。
    • 王建伟(文/图)
    • 摘要: 派出所名称: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孟津分局白鹤派出所。建所时间:1971年。辖区概况:辖区面积110.07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4个社区,常住人口6.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0.03万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光武帝陵、黄河西霞院风景区等。警力配备:现有民警13人,辅警17人。荣誉:2020年荣获孟津县公安局高质量民意警务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1月被孟津县委组织部授予"五星党支部",2020年3月被洛阳市政法委授予市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集体嘉奖1次。
    • 陈思炳
    • 摘要: 《后汉书·任延传》栽,汉光武帝时,延拜武成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任延不奉诏的理由是,做一个好官应“履正奉公”,不是为了如何讨好上司。任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任期间,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带领百姓造农具、垦田地、除凶暴、兴学校,造福民众,深受百姓拥戴。
    • 陈思炳
    • 摘要: 《后汉书·任延传》载,汉光武帝时,延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止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任延不奉诏的理由是,做一个好官应“履正奉公”,不是为了如何讨好.上司。任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任期间,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带领百姓造农具、垦田地、除凶暴、兴学校,造福民众,深受百姓拥戴。
    • 赵国华
    • 摘要: 汉光武帝对乌桓的治理方略包括三个层次,从军事征伐到金爵笼络,再从金爵笼络到制度管理,其中军事征伐是削弱乌桓的基本手段,金爵笼络是联结乌桓首领的关键因素,制度管理是治理乌桓的终极目标。这一方略的形成和实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乌桓问题,从而对东汉王朝、乌桓乃至东北亚地区,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张亚伟
    • 摘要: 都尉作为秦汉时期的中高级武官,其职掌于西汉时不断扩大,并逐步发展为都尉体系。有汉一代,都尉体系一直都是军事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体系与军事、民政等方面关系密切,其建立、完善与裁撤、简化,均可折射出汉代不同时期的治国思路,因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视作当时国家政策的晴雨表。都尉体系的调整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变化,汉武帝时国家政策由无为转至进取,都尉体系的扩充起到了集中权力、巩固统治和应对突发事务的功用;光武帝偃武修文,通过减省都尉体系也起到了与民休息、抑制泛军事化倾向的作用。是项体系调整的得当与否,亦会影响国家政策实施的效果。东汉裁撤郡都尉,削弱了地方兵力,而营兵、募兵流行,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最终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