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损生物

污损生物

污损生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普通生物学、海洋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46065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海洋学研究、热带海洋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防腐涂料分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涂料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2014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交流会、2014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4届年会等;污损生物的相关文献由618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涛、曹文浩、佘志刚等。

污损生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6065 占比:99.95%

总计:346230篇

污损生物—发文趋势图

污损生物

-研究学者

  • 严涛
  • 曹文浩
  • 佘志刚
  • 林明晴
  • 严岩
  • 严文侠
  • 王建军
  • 蔡润林
  • 刘永宏
  • 林和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会平; 王术庆; 田中喜; 王文斌; 王广宇
    • 摘要: 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方式在唐山市曹妃甸区较为普遍,为避免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磷及污损生物等排入水体,影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试验推广一种效益稳定、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尾水处理方式对曹妃甸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充分利用丰年虫的生物学特性。
    • 陈现强
    • 摘要: 针对LNG接收站工艺海水系统中存在的海生物附着问题,对新一代杀生缓蚀剂EGD的作用机理和已有的工程运行经验分析。比较EGD加药装置与传统电解海水制氯的优点,推荐EGD作为杀生缓蚀剂在LNG海水系统应用。
    • 叶孝飞; 陆慧琳; 曾靖; 于宗赫; 洪喆聪; 余祥勇; 王梅芳
    • 摘要: 利用我国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与大亚湾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进行不同比例混养,探讨了紫海胆对马氏珠母贝贝体和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的防除效果,以及紫海胆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状况。试验设混养组(PA3、PA6、PA9)和对照组(P),即在养殖马氏珠母贝30只/层的基础上,分别混养紫海胆3、6、9、0个/层;另设紫海胆单养组(A3、A6、A9),养殖密度分别为3、6、9个/层。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组及P组间马氏珠母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紫海胆的存活率均接近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特定生长率大于P组(P0.05);就马氏珠母贝的壳长日平均增长率而言,PA3、PA9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PA6组显著大于P组和PA3组(P0.05);混养与单养各组之间紫海胆的存活率、壳长日平均增长率、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A3、PA6、PA9组网笼的污损生物量与P组相比分别减少了(52.5±12.4)%、(63.3±15.7)%、(70.5±13.1)%,马氏珠母贝壳表附着的污损生物量分别减少了(45.4±9.6)%、(62.9±7.5)%、(68.1±11.9)%,其中PA6、PA9组壳表附着污损生物量显著小于P组(P<0.05)。结果表明,混养紫海胆不仅不会影响马氏珠母贝和紫海胆的生长存活,而且能对养殖网笼和贝类壳表的污损生物起到很好的防除效果,紫海胆混养密度以6个/层为宜。
    • 周家丽; 刘丽; 王学锋; 傅建融
    • 摘要: 文章通过综述中国四大海域(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污损生物附着种类,附着季节规律及网箱材质特点,为今后提高网箱养殖防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文献为依据,收录有关四大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和附着特点,归纳分析四大海域污损生物的优势种和生态差异.四大海域污损生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季节特征,四大海域四季比较,夏季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其余三季;种类数目,所收录海域鉴定出的污损生物530种,不同海域的差异较大,其中渤海有128种,黄海有183种,东海有424种,南海有322种;优势种,浒苔、藤壶、中胚花筒螅和牡蛎为各海域常见种.由收录数据可知,东海、南海相较于渤海、黄海更适于污损生物的生长,这与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海域环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收录数据年限久远,南海的物种总数较东海少且数据来源材料缺少网箱材质,今后相关研究需更加关注污损生物在网箱上的附着生态规律,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网箱污损生物的生态特点.
    • 王越; 张敏; 石建高; 余雯雯; 舒爱艳; 孙斌; 程世琪
    • 摘要: 海洋生物污损给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发应用绿色、长效、经济的渔用防污材料非常重要.主要概述了防污涂料、防污功能金属网衣和复合型防污材料3种渔用防污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及其在渔业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渔用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与发展前景,可为高性能渔用防污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 石建高; 孙斌; 舒爱艳; 余雯雯; 赵奎; 刘永利; 王磊; 许爱蔡; 王立群; 常向玉; 王越
    • 摘要: 海水网箱养殖中,网衣污损附着物会影响网箱设施安全及其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因此,网衣防污是网箱养殖业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简述海水网箱网衣分类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人工清除法、防污涂料法、机械清除法、金属合金网衣防污法、箱体转动防污法、生物防污法、网衣本征防污法等网衣防污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在网衣防污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上述防污技术的特点,为网衣防污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我国海水网箱养殖业大有可为,但网衣防污工作仍任重道远.
    • 王珊珊; 张瑞标
    • 摘要: 船舶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海洋污损生物的影响,造成航行速度、使用寿命的降低及能耗的增加.本文综述了传统手段及新型防污措施对海洋污损生物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开发新型高效无污染防除手段.
    • 李晓东; 曾宥维; 冷晓飞; 张明付; 李新正; 逄少军
    • 摘要: 2019年10月下旬,辽宁省大连市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遭受大面积虫害,受灾面积不少于15.36 hm2.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形态学鉴定,确定了虫害为丹氏麦杆虫(Caprella danilevskii Czerniavski,1868)为代表的麦杆虫属(Caprella spp.)动物暴发生长导致.麦杆虫常见污损于养殖海藻和海水养殖设备上,近年来对我国福建地区的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养殖业、山东地区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我国渤海养殖海区此前未见遭受麦杆虫虫害的严重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讨论了气候变暖和漂浮铜藻(Sargassum horneri)在此次虫害暴发中起到的作用,并首次描述了我国同一海区采集到的不同麦杆虫属物种的形态学特征.生产上建议将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制作为传统"挂袋肥"的方式悬挂在养殖筏架上,能够驱散、杀死麦杆虫并提供藻类生长所需的氮元素.采用贝叶斯法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构建了麦杆虫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序列分析显示,该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479 bp,AT含量为63%,转换/颠换偏倚率R值为1.130,序列未发生缺失或插入现象;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31(0.210~0.279),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14(0~0.030).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具有适宜的变异信息,种内保守、种间存在差异,适用于麦杆虫属的物种识别,并为开发麦杆虫属DNA条形码技术奠定了基础.
    • 宋协法; 孙跃; 何佳; 褚云冲; 孙佐梁
    • 摘要: 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网衣会受到海洋动植物等污损生物的附着,影响网箱内的水体交换,不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存活;同时,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导致网衣质量增加,容易对养殖设施造成破坏.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网箱清洗装置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移动式水下网箱清洗装置、潮流动力型网箱清洗装置和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并对网箱清洗技术及装备随着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刘瀚仁; 汤雁滨; 刘清河; 廖一波; 寿鹿; 曾江宁; 陈全震
    • 摘要: 藤壶亚目是目前为止海洋生物群落中种类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类群之一,也是海洋污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岩石潮间带栖息地、深海热液口,有的物种会附着在红树林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上.文章综述了藤壶亚目的起源以及分类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认为藤壶亚目在下白垩纪从有柄目分化而来,其中篱藤壶科(小藤壶总科)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而后逐渐分化为星板藤壶总科、厚藤壶总科、鲸藤壶总科、笠藤壶总科、小藤壶总科和藤壶总科6支;总结了国内藤壶亚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藤壶亚目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结合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藤壶亚目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今后研究藤壶亚目物种的分类及防治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