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泾惠渠灌区

泾惠渠灌区

泾惠渠灌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8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地下水、自然资源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2016城镇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泾惠渠灌区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维博、董起广、刘燕等。

泾惠渠灌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11.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887 占比:88.79%

总计:999篇

泾惠渠灌区—发文趋势图

泾惠渠灌区

-研究学者

  • 周维博
  • 董起广
  • 刘燕
  • 张艳
  • 徐斌
  • 蔡焕杰
  • 张盼盼
  • 李娜
  • 刘招
  • 刘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福权
    • 摘要: 近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流域干旱态势逐年增长,水生态破坏、水资源供需不足等因素已严重影响流域生态环境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某实际灌区工程历史水文气象资料,统筹分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结构、未来的需水预测和潜在水资源危机,结论可为灌区水治理措施和干旱预测提供参考。
    • 赵鸿君
    • 摘要: 为研究灌区渠道水藻问题,以陕西泾惠渠灌区南干渠为例,综合灌区水藻治理研究与实践,对灌区南干渠水藻危害、常用清理方法及成效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治理对策。结果显示:南干渠水藻生长后的导致渠道糙率达到0.021以上,较渠道设计糙率0.017增加24%以上,水流速度减缓至1 m/s左右,较设计流速1.45 m/s降低了30%左右。渠道水藻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渠道过流能力严重下降,引起渠水高水位运行,威胁渠道安全运行,影响灌区农业抗旱灌溉、防汛及水力发电生产;灌区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水藻清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未来应在清理中不断摸索创新工作方式,从加强开展水质及水藻生长监测、加大灌溉供水周期水藻清理力度和充分发挥自然阳光清理效果方面综合施策,及时解决水藻问题,保证渠道供水安全。
    • 谭浩; 刘燕; 赵志强; 刘招
    • 摘要: 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陕西省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地下水利用超过区域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为合理开发利用泾惠渠灌区浅层地下水,保障灌区粮食供应,以泾惠渠水和全区均匀分布的47个浅层地下水采样点水质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优化模型、Wilcox、USSL图解法与单因子评价方法对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灌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值较高,阳离子以Na+为主,Ca2+、Mg2+次之,阴离子中主要以SO42-为主,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和浓缩作用的影响.② 泾惠渠灌区浅层地下水水样均为Ⅲ级水,长期灌溉会导致作物减产,农田被破坏;渠水水样为Ⅱ级水,优于地下水,可用于灌溉.③通过Wilcox、USSL图解法与单因子评价方法对模糊综合优化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适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且结论较为可靠.研究结果可为泾惠渠灌区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灌区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赵鹏
    • 摘要: 以泾惠渠灌区绿化工作为例,对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绿化工作开展现状和取得成效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分析结果认为:灌区骨干工程绿化工作实施成效显著,初步实现了"渠成风景线、库成风景区"的目标任务,对灌区骨干工程岸线保护和水域生态的治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绿化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渠道工程线长面广,绿化工作实施和管护难度较大、管理维护经费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影响绿化工作的实施效果.针对存在问题从培养灌区群众爱渠护绿意识、加强日常管理和争取资金投入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 赵鹏
    • 摘要: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典型的北方平原灌区,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河长制工作要求,对泾惠渠灌区河长制工作实施的具体内容、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河长制的开展,初步实现了"渠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灌区建设目标任务,未来灌区应进一步巩固、深化河长制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为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 程敏
    • 摘要: “十四五”是灌区现代化改造与建设的启动时期,衔接“十三五”,围绕“十四五”,打好泾惠渠现代化灌区的开局建设是灌区的核心工作.通过对泾惠渠灌区现代化改造目标、建设进程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促进泾惠渠现代化灌区的建设.
    • 张盼盼
    • 摘要: 为泾惠渠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泾惠渠灌区1953—2013年降水量、径流量和1977—2013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监测数据,分析年际及主要作物生长期的变化趋势,并采用斯波曼(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和R/S分析法对降水、径流序列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降水、径流在年际及主要作物生长期间均呈下降趋势,且未来变化与过往大致相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不大,每年基本维持在1.5亿m3左右,地下水位普遍较深.
    • 姚毛毛; 王阿静; 陈新明
    • 摘要: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浪费,2013-2016年,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其灌溉制度优化。试验设置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通过分析3年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的降雨量、灌水量,及其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益损比方面的影响,进而确定不同降雨频率年型下的冬小麦、夏玉米合理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灌水期和灌水量对其产量影响显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者相协调的最优灌溉制度是T4(冬灌返青灌)与H4(压茬灌抽雄灌),全年四次灌水,灌溉定额为4800 m^3/hm^2。
    • 王玺圳; 粟晓玲; 张更喜
    • 摘要: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标准化土壤含水量指数(SSI)和标准化地下水指数(SGI)4个反映地区农业干旱的指数,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构建了综合干旱指数(CDI),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计算综合干旱指数,并与改进的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适用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泾惠渠灌区2002-2013年农业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CDI)与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具有强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3,CDI与sc-PDSI在对旱情监测结果上相关性显著,两者在时间演进上趋势整体相同,说明综合干旱指数(CDI)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的干旱情况,在研究区适用性较强.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DI)对泾惠渠灌区的干旱特性进行了分析,月际间分析发现泾惠渠灌区在4、6月和11月较容易发生干旱,而2月和8月灌区较为湿润,季节间分析发现灌区在2003年发生了严重的春旱,2002年发生了严重的夏旱和秋旱,2009年发生了严重的冬旱.年际间分析发现泾惠渠灌区的CDI值在2002—2013年间大约以0.032·a-1的速度波动上升,说明研究区干旱有缓解趋势.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出泾惠渠灌区的旱情在2011年7月发生了显著突变,CDI趋势由降低转为增加,表明研究区在此时间点后呈湿润化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