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大干旱

特大干旱

特大干旱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0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植物保护、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032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瞭望、致富天地、农村工作通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全国第十六届洞穴学术会议、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特大干旱的相关文献由31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历洪、本刊编辑部、段志坤等。

特大干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6.6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4032 占比:93.23%

总计:4325篇

特大干旱—发文趋势图

特大干旱

-研究学者

  • 何历洪
  • 本刊编辑部
  • 段志坤
  • 王兴菊
  • 舒国勇
  • 钟有萍
  • 刘德
  • 刘涛
  • 夏斐然
  • 娄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明卫; 韩宇平; 严登华; 张小丽
    • 摘要: 为有效推进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在回顾与展望特大干旱灾害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次生灾害孕育过程和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包括对特大干旱的聚焦不够、干旱灾害链及多灾种协同演进定量研究亟待深入、特大干旱对养分循环与生态过程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认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影响方面的整体研究框架尚未确立,相应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也远未形成.建议未来着重研究特大干旱次生灾害的深层链式结构和复杂能量传递问题,有效揭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与多灾种协同演进机制,进一步阐明特大干旱对水文生态过程和地表环境的多重影响.
    • 崔立鲁; 宋哲; 邹正波; 张诚; 汪晓龙; 许文超
    • 摘要: 为了详细分析导致2009~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事件发生的原因,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2003~2015年中国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并将干旱事件发生期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往年同期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RACE卫星监测区域性陆地水储量变化是有效的;在2010年初前后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呈现出显著减少趋势,这与同时期该地区发生特大干旱时间相符;干旱事件发生期间,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与陆地水储量变化基本一致,表明2009~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降水量较往年偏少和气温较往年偏高所引起的.
    • 黎祖贤; 周盛; 樊志超; 徐靖宇; 兰明才; 蒋元华
    • 摘要: 利用湖南建站以来至2014年9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计算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统计分析湖南特大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省特旱影响范围总体扩大,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特旱年际变化倾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值为0.016次·a-1,其中衡邵地区上升最快,湘东北下降最快.整体下半年比上半年更易发生特旱,10月特旱频次最多.桑植、宁乡、怀化、郴州、邵东5个代表站最长干旱持续日数越多,特旱发生概率越大,特旱均发生在最长干旱持续日数20 d以上的年份,且多年连续特旱明显多于单独某一年特旱.各代表站最长干旱持续日数出现频次夏季最高,春季最少,跨季节的连旱一般跨越两个季节,夏秋连旱出现频次最高,个别年份跨越3个季节.
    • 李刘安
    • 摘要: 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以来,云南省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截止2010年3月25日,干旱已造成4731万亩农作物受灾,林地受灾面积4991万亩,有828万人、1890万头大牲畜饮水出现困难.新增缺粮人口440多万人,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70多亿元.西双版纳州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特大干旱的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开展干旱季节枯水径流监测和调查对解决抗旱救灾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南腊河作为贯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的主要河流,对勐腊县的农业、工业、人畜饮水和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对抗旱救灾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通过对南腊河流域特大干旱的枯水径流监测调查分析,进一步掌握南腊河流域的枯水径流分布情况,以便对抗旱救灾决策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 温震军; 赵景波
    • 摘要: 光绪初年的北方特大干旱即将结束之际,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出现狼群大聚集与异常活动,并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狼灾事件.狼的数量众多和狼群活动的地域显示狼群主要从陕西和山西以北的草原区迁来.狼群迁移的原因是大旱导致草原地区食物短缺,狼群在陕晋大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在大旱期间出现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旱灾期间,狼群吃掉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减缓了瘟疫流行,加快了生态恢复的速度.狼群大聚集给人们的生命、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生态恢复和捕杀狼的行为导致狼群异常活动消失.
    • 温震军; 赵景波
    • 摘要: 光绪初年的特大干旱使山西及中国北方多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一次剧变,剧变过程中相继开始出现以下变化:第一,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第二,以人为主体的消费者大量死亡;第三,分解者异常增多,致疫微生物横行导致瘟疫流行.以上三方面变化以及此次生态演变的特殊性显示生态系统出现剧变.夏季风活动异常减弱引起的极端干旱气候是造成生态系统剧变的根本原因.人作为特殊消费者,又是当时消费者的主体,其极端生存行为使生态剧变程度加深.生态剧变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社会秩序紊乱,还包括劳动力短缺、救灾压力大等社会多方面的变化.灾后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较快,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缓慢.
    • 王岩; 徐小勇
    • 摘要: 辽宁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2014年,我省降水量严重不足,出现了阶段性春旱和严重夏伏旱.7月1日-9月1日,全省平均降雨量为138.7mm,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值.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到195.1万hm.2.辽西和辽南的重旱区农作物枯黄成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各行业的损失计算,得出正确的评估,并对2014年发生的特大干旱事件,计算出总体减灾效益.%Liaoning Province is a province with frequent floods and droughts.In 2014,precipit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the spring drought in stages and severe summer drought broke.The average rainfall of the whole province is 138.7mm from July 1 to September 1 in that year,less 60% than the same time in former years,being the minimum value for the same time since the complete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ppeared in 1951.The drought area of crops once reached 1.951million hm2 in the whole province.Production and live of the people were affected seriously in western and southern Liaoning.The paper got the correct estimation by calculating the losses of each sector and got the total benefits of disaster relief for severe drought event in 2014.
    • 本刊
    • 摘要: 1968-1974年的非洲持续特大干旱,曾夺走了撒哈拉地区(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塞内加尔)20万人和数百万头牲口的生命。这场旱灾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之大,令世界震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极大关注。
    • 夏兆林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余庆县2011年特大干旱天气特点、成因,社会经济、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结果表明:特大干旱期间,余庆县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少6~8成;晴热高温天气偏多10~16d;蒸发量多于历史同期1.3倍,枯水现象严重;大气环流异常,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难以储水、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是此次特大干旱形成的主要因素;特大干旱给余庆县的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影响,直接经济损失3.69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 郝纹进
    • 摘要: 文中利用气候诊断方法,运用全国气候业务网提供的2015年气象资料和本地历年气候资料,对2015年7—8月山西忻州出现特大气象干旱极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导致7月、8月降水少的原因,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2015年7—8月山西忻州出现特大气象干旱是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