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犹太人问题

犹太人问题

犹太人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26370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现代哲学、学理论、甘肃理论学刊等; 犹太人问题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秀、张国兴、张礼刚等。

犹太人问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63709 占比:99.96%

总计:263806篇

犹太人问题—发文趋势图

犹太人问题

-研究学者

  • 刘秀
  • 张国兴
  • 张礼刚
  • 徐澈
  • 景凯旋
  • 李彬彬
  • 杨晓东
  • 杨泽章
  • 殷萌雨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之涵
    • 摘要: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遭遇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所一直倡导的犹太启蒙、改革与同化的压力,这导致犹太人问题日益突兀和严重。赫斯全面批判了犹太启蒙派、犹太改革派和犹太同化派的主张。赫斯认为,一旦开启了犹太启蒙,犹太人接下来就必然走向犹太改革和犹太同化。犹太人问题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进而也不是解放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赫斯将前人所认为的宗教范畴问题转换成了民族范畴问题,由此实现了范式的转换。因此,赫斯认为,犹太人只有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犹太人问题
    • 徐建峰
    • 摘要: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献,文中第一次阐述了青年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把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混为一谈,阐述了政治解放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为实现人的解放就是把人类从金钱拜物教中解放出来。厘清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界限,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喻卿; 陈文青
    • 摘要: “犹太人问题”在一般的理解中表现为犹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与冲突问题。鲍威尔一开始触碰到了“犹太人问题”的世俗性质,但由于受到自我意识理论的束缚,最终将其局限在宗教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上,因此希望通过现代政治国家的建立来解决这一问题;与之不同,马克思认为现代的“犹太人问题”根源于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制度,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虚假性无法使其在政治层面得到解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才是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马克思关于“犹太人问题”理解中所内含的现代性思想,不仅对其后期现代性思想的发展和唯物史观的系统深入具有奠基性的作用,而且对于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现代性问题具有思想启示。
    • 冯凯
    • 摘要: 《论犹太人问题》作为《德法年鉴》时期表征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文本,承载着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一时期,马克思有了克罗伊茨纳赫的理论积累,从书房回到社会舞台,开始以一种深邃而犀利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探求问题背后的本质。《论犹太人问题》作为马克思开始剥离青年黑格尔派的尝试,从文化视角透视社会矛盾,切中时弊,直面现实,通达“犹太人问题”的根源,揭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背后的文化根源,在文化环境的冲突对立中深入到社会结构中探寻背后的答案,成为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文本文献学的研究思路,以思想史为抓手,对《论犹太人问题》创作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廓清文化与现实的纠葛,深刻认识文化的力量,正确看待文化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景凯旋
    • 摘要: 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德国人的反思是深刻的,但这反思却与民族性无关,而是因为有了公民政治意识。在战后一段时间内,许多德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其实充满谬误,尤其在涉及纳粹的国内政策和犹太人问题上。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但在大人物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小人物。
    • 李群
    • 摘要: 犹太人问题揭示了犹太人受到双重压迫的处境,马克思分析了犹太教的问题,对布鲁诺?鲍威尔所提出的犹太人解放必须废除宗教以及政治解放就等同于人类解放这两个观点进行批驳.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十分值得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人类解放不能止步于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只是将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没有真正地去解放处于国家之中的人类,人们反而在宗教解放之后受到了新的束缚.
    • 王艳秀
    • 摘要: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马克思阅读了大量18世纪英法理论著作,这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理论迂回".以《论犹太人问题》为例,其政治解放批判包括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马克思借助国家与市民社会这对概念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观念论的抽象历史划清了界限;第二环节返回近代思想史,通过揭示人权与公民权、自然人与公民的间距,以对勘的方式通过对人的解放图景的描绘完成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本文通过厘清市民社会、异化(aliénation)、人(homme)这几个关键性概念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因不同情境而具有的歧义内涵,探究青年马克思进行的方法论尝试,并发现这种"描述性方法"与卢梭政治哲学之间的关联.
    • 张楚
    • 摘要: 马克思和鲍威尔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不同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二人在解决犹太人问题时有着不同的思路.鲍威尔片面发展了黑格尔哲学,将犹太人问题认定是宗教问题,企图用政治方式达到人的解放的目的.马克思指出鲍威尔的宗教批判太过抽象,并分析了现代国家的内在缺陷,说明政治国家和基督教国家具有某种同构性,政治解放不仅没有带来人的解放,反而造成人的异化和被奴役.深度把握马克思政治解放批判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破解社会主要矛盾、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借鉴价值.
    • 梁冰洋
    • 摘要: 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在犹太人问题的讨论中将"人"树立为新的"神",施蒂纳提出真正的利己主义,以打破"人"的迷信,并据此探寻人的解放途径.马克思则认为,施蒂纳真正的利己主义仍旧陷于犹太教精神,是对自由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市民精神的极端发展,社会践行真正的利己主义并不能使犹太人获得解放,反而使整个国家、社会陷入拜物教.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真正自由与解放不在于是否实行"普遍的人权"或真正的利己主义,而是在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
    • 王旭荣
    • 摘要: 在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文本。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神学提法的时候,把宗教和政治的关系转变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并且,继承和发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关于抽象政治国家的思想,他进一步把现代政治国家解读为完成了的基督教国家,以此消解和克服鲍威尔对基督教国家的定义。这样,马克思不仅揭露了被鲍威尔误解的政治解放的意义及其限度,同时还准确地揭示了现代政治国家本身的宗教性。作为宗教的基督教死于启蒙理性的批判,而作为国家的基督教则在法国大革命中复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