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玉米育种

玉米育种

玉米育种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99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6911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种业、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第六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暨种业知识产权研讨会等;玉米育种的相关文献由194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明波、佟屏亚、李慧琴等。

玉米育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1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6911 占比:98.59%

总计:47583篇

玉米育种—发文趋势图

玉米育种

-研究学者

  • 朱明波
  • 佟屏亚
  • 李慧琴
  • 张世煌
  • 谷侃锋
  • 刘鹏飞
  • 王振华
  • 赵明扬
  • 郑洪建
  • 万小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建丽
    • 摘要: 育种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不断改良农产品品种性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在育种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该文对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未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玉米育种管理的方法和对策,旨在提高玉米育种水平。
    • 陈同; 王伟莉; 刘冬云
    • 摘要: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近年,干旱、高温、台风等异常天气情况持续发生,并时常伴有严重的病虫害。异常气候条件下要玉米稳产、高产、抗逆性强,并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对玉米育种研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针对这一要求,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以高产、高抗、紧凑、早熟为育种目标,以自育自交系LN1335作母本、自育自交系LN1342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了玉米新品种粒农12。
    • 于大伟; 朱猛; 员海燕
    • 摘要: 【目的】研究玉米气生根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为玉米抗倒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90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调查气生根角度和入土气生根条数,采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对气生根角度、入土气生根条数与倒伏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以2组不同抗倒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杨凌和三亚2个环境下,对两组自交系的入土气生根条数、气生根角度、气生根直径和气生根深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气生根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玉米气生根角度和入土气生根条数与倒伏级别的列联表分析的χ^(2)值分别为23.261和13.023,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气生根角度越大、气生根条数越多,玉米植株倒伏的几率越低。同一环境下,抗倒型玉米自交系气生根角度均大于易倒型玉米自交系,除自交系R1与S3外,2组玉米自交系气生根角度差异均显著;抗倒型玉米自交系的第1层入土气生根条数和总条数均显著大于易倒型玉米自交系,说明玉米气生根角度和入土气生根条数可用于玉米抗倒伏品种选育。抗倒型玉米自交系的气生根直径平均值和气生根深度平均值较易倒型玉米自交系大,但不存在一致的显著性差异规律。【结论】气生根角度、入土气生根条数与玉米抗倒性显著正相关,在玉米育种中重点针对气生根角度、入土气生根条数加以筛选利用,同时参考气生根直径和气生根深度的表现,能达到有效选育抗倒伏品种的目的。
    • 朱猛; 于大伟; 员海燕
    • 摘要: 【目的】揭示抗旱型玉米苗期根系表型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玉米根系耐旱性状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旱敏感型材料WN897(母本)、抗旱型材料WU109(父本)及其杂交和回交产生的F_(1)、B_(1)、B_(2)和F_(2)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干旱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投影面积和根体积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的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遗传率均较高,环境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总根长和根投影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E(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37%,68.46%,65.69%和50.01%,56.28%,77.63%;根表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1.92%,61.96%,72.96%;根体积的最优遗传模型为D(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0.64%,0.64%,0.91%。在正常条件下,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E-1,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20%,68.42%,75.72%;56.38%,42.65%,72.13%及61.36%,44.26%,78.55%,根投影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为E,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5.27%,51.84%,48.97%。【结论】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可以在低世代材料中进行有效选择。干旱条件下对玉米根投影面积的选择效率更高。正常条件下玉米根体积在低世代材料中即可进行有效选择,但干旱条件下需在高世代材料中进行有效选择。
    • 王爱萍
    • 摘要: 玉米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物,产量和品质不仅有助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还有助于促进国家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伴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投入到玉米育种工作中,为搭建高品质的玉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新技术本身的优势,调整现有的玉米育种方案,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从而使后续玉米种植工作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
    • 王鹏; 姚平; 李仕伟; 夏清清; 金容
    •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种植方式与种植技术变化大。玉米是我国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的口感以及多种吃法深受人们喜爱,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也是目前我国玉米种植的关键。因此,研究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略,可针对目前玉米育种技术的不足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解决玉米育种技术的问题,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
    • 张磊
    • 摘要: 2022年4月,由中组部组织开展的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其中讲述我国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的专题片《一粒种子的长情》,由农村中心报送参评,荣获典型事迹片一等奖。《一粒种子的长情》讲述了什么故事?为何能在全国上百家制作单位、几百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呢?《一粒种子的长情》又是如何策划并实施拍摄的呢?
    • 马向峰; 于强; 周清利; 金超彪; 王亮; 南贇捷; 韩坤龙
    • 摘要: 隆平629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审玉20210012)。文章从植株特性、经济性状、抗性鉴定、品质分析、生育期、适宜种植区域方面,介绍了隆平629的特征;从科学播种、田间管理、辅助增产措施方面,阐述了该品种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 林长华; 齐志庆; 唐春双
    • 摘要: 为了促进玉米育种良好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在玉米育种中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本文参考相关资料,详细介绍了玉米育种的关键技术,希望对育种家更快、更好地实现育种目标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
    • 王银月; 于鸿雪; 李晓娜; 卢志权
    • 摘要: 1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应用重组技术将基因导入到植物基因中,使其融合并在后代中实现稳定遗传,通过这样方式改良植物生长状态,使其更具抗虫抗病能力,提高产量的同时保障质量。常规育种技术容易受到杂交亲和性的局限,限制外来基因型大范围应用,但转基因技术能突破物种限制,提高遗传基因变异速度,加快新品种培育。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抗虫与抗除草剂的基因工程已逐步迈进商业化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