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国家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8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外交、国际关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08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国际公关、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名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中国国家形象的相关文献由39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高平、王齐国、张恒军等。

中国国家形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7 占比:8.4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08 占比:91.56%

总计:4596篇

中国国家形象—发文趋势图

中国国家形象

-研究学者

  • 何高平
  • 王齐国
  • 张恒军
  • 杜雁芸
  • 蔡馥谣
  • 任孟山
  • 关世杰
  • 冯玉杰
  • 刘倩雅
  • 刘康

中国国家形象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琼; 丁镭; 吴安萍
    • 摘要: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连年增长,对留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紧迫性也不容忽视。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国传统文化》是该校针对留学生开展的概况类课程,其课程设计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教学改革思路,践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重构文化课程内容,融入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多样化教学法提升课堂效率,为培养理解中国国家形象、认同中国文化、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做出贡献。
    • 张瑾; 孙宏哲
    • 摘要: 抗美援朝题材大片《长津湖》因其鲜明正确的意识形态表达、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成为塑造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优质载体。从新主流大片的内涵及中国国家形象着手,探究影片中流露出的家园情怀、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的珍爱之情,以阐释《长津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一方面,在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的今天,电影《长津湖》发挥着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和社会动员的强大功能;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局势下,《长津湖》的对外输出可以有力地回击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
    • 高金萍
    • 摘要: 元宇宙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模式,它融合了虚拟现实、云计算、超高清视频、数字孪生、网络游戏等多种技术和多个产业。影响或改变全球传播秩序的首要因素是传播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元宇宙必将影响和改变全球传播秩序。从构建虚拟世界中的全球传播秩序入手,是构建现实世界中全球传播新秩序的入口。中国应利用新技术革命这个契机,在重构全球传播秩序中有所作为,为此要准确把握元宇宙发展方向,加强基础研究,积累成熟技术,主动争取虚拟世界的建构权并影响现实世界的传播秩序。利用新技术革命讲好中国故事,要开拓讲中国故事的新渠道、精选话语符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 王诗慧; 张可盈
    • 摘要: 国家形象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逐渐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依托美国皮尤民调中心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民调数据,深入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利用WIOD数据库中批发业与零售业国别层面的出口额,重点研究2B2C企业交易规模对国家形象出口贸易的调节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 倪利涛; 刘璐
    • 摘要: 为探究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涉华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采用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框架,自建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涉华报道的语料库,对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被呈现成一个重视奥运、有着强烈的民族骄傲和极端民族主义色彩鲜明的民族形象;被歪曲成一个饱受诸多领土争议的困扰的国家形象;被捏造成一个人民受压迫、饱受人权问题困扰的政府形象;被片面比喻为“流水线”的国家体育系统形象。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这种偏见性报道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强劲发展与西方颓势的对比、欧美霸权主义思想、欧美国家的“种族优越感”。本文通过研究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期间的涉华报道所呈现的国家形象,为制定体育外宣政策、树立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形象提供一定的参考决策。
    • 吴文婷; 邹德新
    • 摘要: 官方体育话语是展现国家软实力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建党百年来的体育政策性文件、体育法律法规、领导人讲话等文本为语料,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百年官方体育话语进行描述、阐释,揭示其历时建构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百年官方体育话语中关键词、隐喻、特色词语、议题设置和互文性的运用成功构建出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推进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等国家形象,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奋斗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是这些形象成功“自塑”的主要社会语境动因。基于此,提出丰富官方体育话语语言工具、重构官方体育话语表达体系、创新官方体育话语传播方式等优化策略,以提升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 徐明亮
    • 摘要: 《武汉战疫纪》中呈现出“爱护民众生命的家长”“直面疫情、有力阻击疫情的勇士”“透明化呈现疫情信息的民主国家”“遭受病毒侵害的受难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等五种中国国家形象框架。这些形象框架对中国观众而言,产生了维系其国家认同,促进其“防疫共同体”观念形成的框架效果;对国外观众而言,产生了洗刷其心中污名化的中国抗疫形象,唤醒其“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框架效果。纪录片制作者建构框架时运用的“小叙事”的描述手法、双面范例并置的信息结构方式、言简意赅的标语形式、选择摄影影像进行媒介表征、利用“原型”来隐喻的框架策略,能够为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在今后的话语实践中建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
    • 何杰
    • 摘要: [研究目的]阿富汗主流媒体是了解阿富汗对华认知的重要窗口。目前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媒体生态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有必要加强和改善中国与阿富汗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研究方法]以阿富汗主流媒体黎明新闻频道、帕支瓦克阿富汗新闻社2012-2020年的716篇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为研究样本,从信源的角度探讨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特性,进而探讨这些特性对涉华报道本身的态度、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在信源选择上主要依赖来自阿富汗、中国政府官方的信源,同时信源的态度倾向对涉华报道的态度有明显的潜在影响。基于此,中国应构建“政府—媒体—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合唱”式的传播主体格局,通过汇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达到增强对阿富汗国际传播效果的目的。
    • 马静
    • 摘要: 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汉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使许多国家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孔子学院是由中外合办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旨在向世界传播汉字知识,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国与各国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它不仅承担着传播汉语的责任,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可行之路。近年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通过实现与不同国家的双向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大众中的认同感。这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影响力,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该文以俄罗斯孔子学院为例,研究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 蔺会婷
    •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是威胁,西方媒体因偏见一直对中国有歪曲抹黑的倾向。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极大贡献,却仍旧被美国媒体“泼脏水”。美国媒体出于对中国意识形态与制度的忌惮、国家利益的竞争和价值观与文化传统的偏见,炮制各类侮辱诽谤中国的“甩锅”新闻,企图抑制中国正面形象的呈现。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体现在破坏国家信誉度、阻碍国际合作进程等方面。针对此类挑战,国内媒体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媒体手段,坚定反抹黑,展现大国担当,从而打破西方媒体涉华舆论的桎梏,积极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