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715474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民康医学等;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守勋、宋锦宁、张晓东等。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5474 占比:99.99%

总计:715567篇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发文趋势图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研究学者

  • 刘守勋
  • 宋锦宁
  • 张晓东
  • 鲍刚
  • 谢昌厚
  • 陈东
  • 徐高峰
  • 王拓
  • 谢万福
  • 刘晓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都盼; 陈立永; 边旭朝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定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54例,采用双盲法分为常规组(n=27)与观察组(n=27).常规组患者给予抗纤溶、脱水、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DSA监视下行GDC栓塞治疗.治疗14 d后,测定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两组患者日常能力.治疗后半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以GOS评分≥4分为预后良好,并计算优良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脑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MMP-9、NSE、TNF-α、IL-6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MBI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为92.6%(25/2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5.6%(1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各1例,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各2例;观察组发生脑积水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SA监视下的GDC栓塞对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日常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 陈钢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70例,观察组40人,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对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放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复查血管照影保证动脉瘤全部消失,不再显影,载瘤动脉保持畅通,缓慢拔出导管,结束手术治疗。对照组30人,进行传统的夹闭治疗手术。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1.2±4.8)ml,创口直径为(16.2±3.3)mm,平均手术时间为(16.5±5.3)min,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创口直径大于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在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上存在一定优势,可以广泛临床应用。
    • 李作贵; 毛善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已破裂的动脉瘤(aneurysm,AN)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GDC栓塞颅内已破裂的AN 36例,前交通AN 12个,后交通AN 18个,大脑中AN 6个,按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3例,对部分病例辅以篮筐技术、球囊Remodeling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技术以及蚕食技术.结果 成功栓塞36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完全填塞31例、次全填塞4例、部分填塞1例,随访0.5~7年,除1例术后1周死亡外,其余35例均未再出血.结论 根据导管操作熟练程度,医学工程所作设计理念以及术中对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分为各种层次,选择适应自己层次的病例,GDC栓塞颅内A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张世耀; 杨松涛; 李聪慧; 苏现辉; 张二伟; 张栋梁; 韩永丰; 宋贺; 杨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巨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7例椎-基底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及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 27例椎-基底巨大动脉瘤栓塞成功率100%,其中完全栓塞24例,占88.89%,不完全栓塞3例,占11.11%.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栓塞、神经功能障碍、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未见瘤体影像,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支架内血流通畅,其中18例瘤体明显缩小.随访2 ~ 3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出血或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为椎-基底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韩华强; 黎亮; 陈德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7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 人,进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对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放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复查血管照影保证动脉瘤全部消失,不再显影,载瘤动脉保持畅通,缓慢拔出导管,结束手术治疗.对照组30 人,进行传统的夹闭治疗手术.结果:观察组40 例患者在进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后,38 例治疗成功,1 例有好转,1 例出现一次性偏瘫.栓塞后立刻行脑血管造影表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手术无死亡病例.对照组30 例夹闭手术中8 例完全康复、14 例手术后恢复良好,2 例因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2 例死亡.经过治疗,观察组评分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上存在一定优势,可以广泛临床应用.
    • 崔丽华; 曹振远; 冷久成; 赵锦龙; 刘增尧
    • 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ihe experience and curalive effecl of guglielmi delachable coils(GDC) for massive hemoptysis. Methods From June 2005 Lo January 2011, a relrospeclive analysis was made in 72 cases of massive hemoplysis wilh inlervenlional embolizalion from inlervenlional radiolog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lal. There were 29 cases wilh bronchieclasis, 35 cases Luberculosis, 5 cases lung cancer, 3 cases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lion. Based on the embolic malerial, all ihe palienls were divided inlo GDC group, PVA group, and gelalin and sponge group. Results 67 cases of palienls wilh embolizalion slopped completely hemoplysis. 5 palienls of hemoplysi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medical Irealmenl of hemoplysis slopped wilhin 48 hours. All the palienls were followed up 6 ~ 18 monlhs. In GDC group 3 cases recurred, the effective rale was 89. 66% ; in PVA group 3 cases recurred, the effective rale was 88. 46% ; and in gelatin and sponge group 8 cases recurred, ihe effective rale was 52.94%.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rale among three groups (P < 0. 05 ). Conclusion Inlervenlional embolizalion with GDC for massive hemoplysis is safe, effective, less Irauma, and the curalive effect is satisfactory.%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在治疗大咯血中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06~2011-01我院介入科行介入栓塞治疗的72例大咯血患者,其中支气管扩张29例,肺结核35例,肺癌5例,肺动静脉畸形3例,按栓塞材料不同分为GDC栓塞(29例)、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26例)、明胶海绵栓塞(17例)3组,进行χ2检验,评价其疗效.结果 67例术后即刻止血,5例咯血明显减少,经内科治疗48 h内咯血停止.术后随访6~18个月,GDC组3例复发,有效率89.66%,PVA组3例复发,有效率88.46%,明胶海绵组8例复发,有效率52.94%,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GDC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安全、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李雪珍
    • 摘要: 总结31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强调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保护穿刺侧股动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
    • 万杰清; 樊翊凌; 潘耀华; 江基尧
    • 摘要: 目的 比较国产JASPER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和进口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以JASPER(30例,JASPER组)或进口弹簧圈(32例,对照组)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由同一术者使用同种微导管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观察2种弹簧圈在X线下的可视性、在推送中的顺滑程度、解旋情况、软硬程度、成篮效果、致密填塞情况及解脱时问.采用电话、门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随访.结果 JASPER组共用JASPER弹簧圈95枚,对照组用圈108枚.在微导管中推送弹簧圈时,JASPER组有8枚欠顺滑,对照组均顺滑;在反复推拉弹簧圈时,JASPER组有5枚发生解旋,对照组有1枚解旋;JASPER组平均电解脱时间为45s,假解脱5次,对照组平均电解脱时间为1s,假解脱3次.2组的致密填塞、瘤颈残留和不完全填塞的比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随访3~22个月,未再出血;48例术后DSA随访,2组中各1例复发.结论 JASPER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 安光祖; 张贺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 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 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谢锋; 赖湘; 梁明礼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基底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6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栓塞,致密栓塞15例,11例随访3~18月,未见复发,接近完全栓塞4例,随访6-12月,3例完全闭塞,一例无明显变化;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致密栓塞8例,接近完全栓塞4例;术中 l 例因再出血死亡,8例有效造影随访6~26个月,5例动脉瘤闭塞,2例部分复发,再次行致密栓塞,1例部分复发随访26月无明显变化,继续随访观察中;6例载瘤动脉闭塞的病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18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3D 弹簧圈及球囊辅助可有效处理部分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处理复杂椎基底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