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729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沉积学报、地下水、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等;盆地分析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燕学、陈军、刘宝珺等。

盆地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295 占比:99.94%

总计:177399篇

盆地分析—发文趋势图

盆地分析

-研究学者

  • 刘燕学
  • 陈军
  • 刘宝珺
  • 刘海
  • 吴根耀
  • 彭楠
  • 旷红伟
  • 柳永清
  • 董超
  • 薛沛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6)针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与实践中意义较大、认识分歧较多之主题开展的学术辩论。
    • 摘要: 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6)针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与实践中意义较大、认识分歧较多之主题开展的学术辩论(7)国内外海洋油气地质勘探的理论与进展(8)典型海相油气田的实例介绍(9)海相领域可借鉴的其他领域的创新理论和技术方法稿件总体要求文稿内容需符合本刊报道范围,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练,数字准确,图表齐全,资料引用要标注文献出处,计量单位和符号符合国家标准,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文稿内容符合国家和企业的保密规定。图表质量要求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力求简洁明了,与正文内容不相关的应剔除。录用稿件尽量提供CorelDRAW格式的图文件(像素≥300DPI,建议600DPI)。表格内容,实测为“零”应写明“0”,未发现以“-”表示,未测或无此项以“空白”表示,数据的有效位数宜取一致。
    • 摘要: (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6)针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与实践中意义较大、认识分歧较多之主题开展的学术辩论(7)国内外海洋油气地质勘探的理论与进展.
    • 叶琳
    • 摘要: 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盆地分析教学的现实情况,探讨了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实施方法,即专业文献阅读法,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探索适用方法,总结、发现问题,丰富教学形式.
    • 唐璐璐; 仵康林; 张尚坤; 于学峰; 田京祥; 杨斌; 罗文强; 陈文韬; 梁吉坡; 马祥县
    • 摘要: 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床是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近年发现的一大型岩盐矿产地,预测岩盐矿总资源量超过240×108t.本文在总结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沉积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岩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岩盐矿赋矿层位为古近纪官庄群大汶口组中段,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膏质泥岩、石盐岩互层,是一套含石盐、石膏的浅湖咸湖相沉积建造,其盖层为新近纪黄骅群和第四系.岩盐矿层赋存形态简单,呈层状产出,产状稳定,走向近EW向,倾向近S向,倾角平缓,一般<3°,局部断层附近可达10°.区内揭露岩盐矿层31层,埋深1079.75~1730.86m,单矿层平均厚度0.25~24.64m,单层最厚53.96m,累计平均厚度175.45m,单孔累计最大厚度320.23m,是山东迄今单孔控制最大的厚度,NaCl平均品位44.11%~96.08%.岩盐矿石矿物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盐类矿物成分为石盐和硬石膏,杂质矿物主要为黏土质矿物;矿石主要化学组分为NaCl,其次为CaSO4,其他组分含量甚微;矿石结构主要为中粗粒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岩盐矿划分为结晶块状石盐矿石和石膏石盐混生石盐矿石2种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初步确定为石膏质石盐矿石.黄岗潜凹陷盆地为一套浅湖咸湖相沉积,大致反映了含盐水体淡化浓缩淡化的蒸发沉积过程;平面上初步划分石盐岩相区和膏泥岩相区2个岩相分布区,其中石盐岩相区靠近成盐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发育厚层岩盐矿.黄岗潜凹陷西南部含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南倾伏的单斜形态;区域重力资料显示,该区靠近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岩盐矿找矿潜力.区内岩盐矿层厚、质纯、埋深适中,初步评价具备建设盐穴储气储能库的地质条件,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 吴春燕; 易鹏飞; 赵鹏彬; 李毅; 吕军利; 杨丹丹
    • 摘要: 南秦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水沟口组,是重要的赋矿层位,研究其地层层序,开展盆地分析,对总结赋矿规律,指导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北部地区水沟口组沉积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等观察,关键层序界面的追踪和对比,对水沟口组进行层序划分,探讨早寒武世南秦岭边缘海盆发展演化规律与区域地球动力学事件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水沟口组主要岩石组合下部为薄层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水云母黏土岩;中部为薄—中层硅质岩、含碳硅质岩、碳质页岩、碳质板岩,局部含磷结核;上部为薄—中层微晶灰岩、薄—中层微晶白云岩、藻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早期为海水较深、水体循环不畅,缺氧的还原性沉积环境,晚期为水体相对较浅—暴露的碳酸盐岩台地环境.(2)水沟口组为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为海侵体系域(TST),中部为凝缩段(CS),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HST).(3)早寒武世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继承了晚震旦世东西向展布、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早寒武世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海平面升降周期,早期地壳普遍下降,发生广泛的海侵,水体迅速加深形成富Si-P-C非补偿性沉积,成为著名的黑色岩系.早寒武世晚期,沉积盆地进入周期性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阶段,形成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 摘要: 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6)针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与实践中意义较大、认识分歧较多之主题开展的学术辩论(7)国内外海洋油气地质勘探的理论与进展(8)典型海相油气田的实例介绍(9)海相领域可借鉴的其他领域的创新理论和技术方法稿件总体要求文稿内容需符合本刊报道范围,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练,数字准确,图表齐全,资料引用要标注文献出处,计量单位和符号符合国家标准,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文稿内容符合国家和企业的保密规定。
    • 吴春燕; 易鹏飞; 赵鹏彬; 李毅; 吕军利; 杨丹丹
    • 摘要: 南秦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水沟口组,是重要的赋矿层位,研究其地层层序,开展盆地分析,对总结赋矿规律,指导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北部地区水沟口组沉积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等观察,关键层序界面的追踪和对比,对水沟口组进行层序划分,探讨早寒武世南秦岭边缘海盆发展演化规律与区域地球动力学事件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水沟口组主要岩石组合下部为薄层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水云母黏土岩;中部为薄—中层硅质岩、含碳硅质岩、碳质页岩、碳质板岩,局部含磷结核;上部为薄—中层微晶灰岩、薄—中层微晶白云岩、藻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早期为海水较深、水体循环不畅,缺氧的还原性沉积环境,晚期为水体相对较浅—暴露的碳酸盐岩台地环境。(2)水沟口组为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为海侵体系域(TST),中部为凝缩段(CS),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HST)。(3)早寒武世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继承了晚震旦世东西向展布、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早寒武世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海平面升降周期,早期地壳普遍下降,发生广泛的海侵,水体迅速加深形成富Si⁃P⁃C非补偿性沉积,成为著名的黑色岩系。早寒武世晚期,沉积盆地进入周期性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阶段,形成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 金之钧
    • 摘要: 朱夏先生既是一位理论造诣深厚的石油地质学家,又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油气勘探工作者,是我国含油气盆地研究的创导者、石油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简要回顾了朱夏先生的核心学术思想,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部分学者通过学习、继承和发展朱夏先生学术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含油气盆地研究的创新性工作方法及认识,包括笔者对盆地波动过程和油气成藏体系等分析方法的探索.展望未来,指出石油地质学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全球性的和中国特殊地质背景的科学问题,认为继续学习、继承和发展朱夏先生学术思想,必将对我国石油地质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徐旭辉; 方成名; 陆建林; 江兴歌; 王保华; 梁宇生
    • 摘要: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旋回、多成因、多阶段、多迭加的特点.针对这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盆地研究评价,在朱夏先生提出的3T(环境)—4S(作用)—4M(响应)盆地分析程式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东、西部大量盆地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了“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盆地分析评价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3342”(3个控制、3个演化、4个有效、2个中心)分析方法,同时发展形成了“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系统”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和系统对我国油气不同勘探阶段、不同类型盆地的分析研究和勘探评价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