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鼓

石鼓

石鼓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德育等; 石鼓的相关文献由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宏亮、杨宗兵、吴红波等。

石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95.24%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4.76%

总计:147篇

石鼓—发文趋势图

石鼓

-研究学者

  • 周宏亮
  • 杨宗兵
  • 吴红波
  • 姜兴华
  • 朱先涛
  • 李梅
  • 杨博宇
  • 梁伟伟
  • 范兴凯
  • 谢宏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燕翔; 陈玉梅; 罗霞; 冉宇
    • 摘要: 油纸伞为传统的日用手工雨具,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产物,是世界上使用最早的雨伞。石鼓镇,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石鼓油纸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着制伞工匠的精湛技艺、审美文化和审美情趣。本文详细介绍了石鼓油纸伞的历史、发展现状、制作工艺和流程,探究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创新结合运用的更多可能性。
    • 摘要: 临淄石鼓墓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晏婴路与天齐路路口西南角,处于临淄战国一汉代墓地密集分布区范围内。2022年4月15日,为配合基本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开始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总发掘面积约6290平方米,清理发现152座墓葬。
    • 秦志全
    • 摘要: 紫砂作为一种集书法、绘画和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今天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紫砂陶刻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具有相当的受众群体,在文人雅士们的大力推广之下,在紫砂艺人们的不断坚守之下,紫砂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和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石鼓壶",经过作者巧夺天工的设计和1280°C高温的淬炼之后,终于绽放出令人满意和欣喜的色泽与光芒,造型浑然天成,壶身金砂点点,装饰天人合一,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艺术体验和情感的抒发,仿佛历史的文物近在眼前,可以摩挲于手掌之间,感受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加的明白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中国文脉的源远流长.
    • 冉进财
    • 摘要: 在三台县北坝镇东江村石马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北有大旗迎风舞,南边石门对石鼓。兵部尚书眠宝地,藏着银子二万五……”石马湾最初叫什么名字,已无人知晓,人们只记得在600多年前兵部尚书长眠于此后,这里就因坟前的石人石马,而改为石马湾,遗憾的是石人石马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歌谣中的大旗山海拔620余米,是县城周边最高的山峰。
    • 许梦
    • 摘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传承和创作过程之中,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巧夺天工的双手,把紫砂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这组紫砂艺术作品《石鼓壶》采用了一壶两杯的形式,把石鼓的形态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历史沧桑质感和岁月的沉淀、积累。从整体上来看,这组紫砂艺术作品把我们历史上著名的石鼓和紫砂完美地结合起来,衍生出一种历史的象征和非常实用的经典器型,而且在上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在历史的氛围之中,更好地向往古人的生活以及学习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哲学,对于当下的我们也有着非常好的现实借鉴意义。
    • 于琦
    • 摘要: 2017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播,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十面石鼓作为出现在第一期节目中的中华古物,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石鼓,中国镇国之宝,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是大秦帝国的瑰宝。它于唐代被发现在凤翔府陈仓境内(即今陕西宝鸡市石鼓山)。这十面石鼓,是中华石刻文字的鼻祖,开我国以石为文的先河,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座丰碑,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石鼓是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艺术瑰宝,对其进行美感分析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
    • 周啸天
    • 摘要: 武先同志的诗词赋集《闲情逸咏》编成,嘱余为序。序不敢当,亦不能辞。韩愈云:"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恭敬不如从命,略陈鄙陋而已。初见武先同志,约在九年前(二○一一)的下半年。那时他还是四川省政协主席.
    • 曹均伟; 古松
    • 摘要: 本文对2016-2018年此江段水质情况变化进行分析,共设置5个断面,由上至下断面分别为石鼓、格里坪、攀枝花、三堆子、师庄断面.对这5个断面近3年来水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此江段近3年来的水质状况,进一步研究金沙江流经第一座城市攀枝花市的水质变化情况.
    • 相裕亭
    • 摘要: 行走在盐河边,已有十几年。之前,我住在古城内(海州),一个叫渔市巷的一座旧楼里。每日出行,都要从古城那沧桑不堪的街巷里穿过。一眼枯井、一片碎瓦、一块廊檐下的滴水石,都在向我述说它的艰难岁月。时而,我还会看到某大户人家的石鼓、拴马桩,被屈从地镶嵌在居民家的围墙、猪圈里。
    • 杨曙明
    • 摘要: 石鼓是国之重器,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自唐代被发现以来,石鼓一直备受关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关于石鼓的制作年代、石鼓的发现地等问题,虽然学者们讨论较多,但至今没有定论.特别是石鼓的发现地,宝鸡的当地学者讨论较多,先后提出了渭河南岸石鼓山、渭河北岸魏家崖石鼓寺及岐山县"岐阳"之说.从唐宋史料入手,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石鼓发现地应在"雍县三畤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