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祛瘀

祛瘀

祛瘀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0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福建中医药、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祛瘀的相关文献由87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红燕、夏云、崔凌云等。

祛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55.6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90 占比:44.08%

总计:431篇

祛瘀—发文趋势图

祛瘀

-研究学者

  • 周红燕
  • 夏云
  • 崔凌云
  • 张蕙
  • 徐向阳
  • 不公告发明人
  • 倪洁
  • 刘文一
  • 李剑
  • 李细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用福; 李冬梅; 王永吉
    • 摘要: 便秘是儿科脾胃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便秘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儿先天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父母喂养不当,日久则伤脾,脾虚运化无力,以致乳食停滞大肠,乳食停滞日久化瘀化热,形成便秘,故便秘首在治脾,以健脾运脾为主,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小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营卫不足以御外邪,小儿感受外邪首先犯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邪犯肺易化热化火形成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袭大肠,致大肠津枯传导不利形成便秘,在健脾基础之上以清肺滋阴,肺热清则便秘解。脾胃功能不足,无力运化食物,日久多瘀积肠道不通,在前健脾,清肺基础之上,加用祛瘀之法治疗便秘。在大量的临床中实践中,王永吉教授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便秘的发生多与脾肺两脏有关,其中治脾为第一要务,临床治疗中,王永吉教授多从健脾,清肺,祛瘀三法结合治疗便秘,三法结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刘宇彪; 周花玩; 鞠上
    • 摘要: 目的观察祛瘀通络解毒方联合中药外治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以及对活化素Ⅰ型受体(Acvr1)和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8例予中药外治方熏洗治疗,联合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祛瘀通络解毒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溃疡面组织Acvr1、Shox2表达(免疫组化法),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8天血清Acvr1、Shox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溃疡面面积变化,统计比较2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Acvr1、Shox2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55%(56/58),对照组总有效率77.59%(45/58),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溃疡面组织Acvr1、Shox2表达及血清Acvr1、Shox 2水平和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VAS逐渐降低,溃疡面面积逐渐缩小,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联合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Acvr1及Shox2水平与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溃疡面面积、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Acvr1与Shox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祛瘀通络解毒方联合中药外治方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Acvr1和Shox2表达,且二者有望成为糖尿病足新的治疗靶点。
    • 张璐; 杨勤军; 童祥丽; 朱洁; 李泽庚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符合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AECOPD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共计854例患者,治疗组435例,对照组419例。通过系统分析,益气化痰祛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ECOPD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明显差异性[OR=3.98,95%CI(2.23,7.11),P<0.00001];肺功能方面FEV_(1)/FVC[MD=6.08,95%CI(5.01,7.15),P<0.00001]、FEV_(1)[MD=0.07,95%CI(0.01,0.13),P=0.02]、FEV_(1)%[MD=4.56,95%CI(3.09,6.02),P<0.00001]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动脉血氧分压(PaO_(2))[MD=18.47,95%CI(16.77,20.16),P<0.00001]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MD=−7.48,95%CI(−8.70,−6.26),P<0.00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ECOP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李少波; 任健
    • 摘要: “温调平衡法”实为调气基础上的平衡之法,温调可通过调气来实现,从而使五脏六腑功能、气血津液循行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阴阳调和,而不至于过度偏倚。恶性肿瘤患者气虚,久病累积及阳,致阴阳失衡,邪气积聚,气血津液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痰气瘀毒相互胶结,蕴聚成肿瘤。温法重在调和,分温和、温通之法。基于“温调平衡法”,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调气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等治法,可助血行湿化,使毒解,缓解患者症状。
    • 王孟超; 孔凡铭; 贾英杰; 陈立伟
    • 摘要: “缓中补虚”蕴含着缓攻以祛瘀生新的治疗思路,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个性化的诊疗思维,符合“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治癌理念。大黄䗪虫丸为张仲景名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广泛用于临床,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抗癌活性物质。大黄䗪虫丸所体现的祛瘀润燥、通腑泄浊、缓消扶正的治疗思路切中晚期肝癌虚、瘀、毒的病机特点。通过对大黄䗪虫丸组方特点和晚期肝癌发病机制的理论阐述,为古方今用提供理论支持,为大黄䗪虫丸提供更多研究方向,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思路。
    • 庄静; 王瑞平
    • 摘要: 从理论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肺癌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指出肺癌的中医证型复杂,尚缺乏统一量化标准,不论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手段、基因检测等的差异,气虚、痰瘀互结是肺癌主要证型,其中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气虚痰瘀互结为肺癌主要病机;由于中药方剂的应用经验性强,可变因素多,复制性较弱等特点,未来可尝试将中医四诊内容与现代诊疗指标相结合,以提高中医证型的规范化,并寻求科学而统一的中药处方;利用先进的制药手段丰富中药方剂的剂型,提高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推进中医药在抗肿瘤领域的发展.
    • 悦西
    • 摘要: 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在此处刮痧具有袪风寒、湿热等外邪,活血解毒、祛瘀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位置相对好找,它在后背的分支有两条,分别在脊柱旁开1.5寸处和脊柱旁开3寸处。具体操作方法:自大椎穴(低头时,颈部隆起最高处)为起点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到动,到痧长度为10~15厘米,反复到约30次。
    • 庄静; 王瑞平
    • 摘要: 从理论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肺癌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指出肺癌的中医证型复杂,尚缺乏统一量化标准,不论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手段、基因检测等的差异,气虚、痰瘀互结是肺癌主要证型,其中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气虚痰瘀互结为肺癌主要病机;由于中药方剂的应用经验性强,可变因素多,复制性较弱等特点,未来可尝试将中医四诊内容与现代诊疗指标相结合,以提高中医证型的规范化,并寻求科学而统一的中药处方;利用先进的制药手段丰富中药方剂的剂型,提高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推进中医药在抗肿瘤领域的发展。
    • 马朝晖
    • 摘要: 基于现代医学脑保护原则及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结合中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中风)的认识,采用传统医学表述方式提出现代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脉定律"理念,即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核心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脉缺血;"气血津液"与脑脉血供呈正相关关系,"痰瘀"是引起疾患或使之加重的病理因素,"气血津液"与"痰瘀"决定了血脉(血流)的充盈或不足.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益气活血、补液生津、化痰祛瘀为其基本治则.基于"脉定律"理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防治的"益气"原则主要体现为保持呼吸气道通畅、血氧供应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活血"治疗原则主要体现为调整血压和改善血容量,"补液生津"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正常血容量,"化痰"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降脂稳斑与清理痰液以保持气道通畅,"祛瘀"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溶栓、抗凝与预防静脉血栓事件以及改善微循环.
    • 王艺琳; 赵泉霖
    • 摘要: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病病因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痰浊、气滞等邪毒为标,治疗上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标本兼治.临证从扶正祛邪的治疗思路出发,以解毒祛瘀、益气养阴为基本治疗方法,随证加减,屡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