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祭灶

祭灶

祭灶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台声、南都学坛、学海等; 祭灶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徐鲁、李海莉等。

祭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100.00%

总计:112篇

祭灶—发文趋势图

祭灶

-研究学者

  • 佚名
  • 徐鲁
  • 李海莉
  • 祝新福
  • Linda
  • 丁贵亮
  • 任溶溶
  • 冉燃
  • 冯玉霞
  • 冰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灶王爷总是睁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很奇怪,无论你走到哪儿,他好像都在看着你。我贪嘴偷吃的时候、爷爷奶奶吵架的时候、奶奶小心眼数落邻里的时候、我摔碎花瓶撒谎骗人的时候……灶王爷都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我们家人行为好坏的时候,却总是点头说:“好——好——”真的是因为甜甜的祭灶糖粘住了灶王爷的嘴巴,灶王爷才夸我们的吗?
    • 长安客
    • 摘要: “二十三,糖瓜粘,打发灶王爷上了天”,按传统习俗,是洒扫祭灶的日子。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真正让年味忽的浓重起来,还得是小年这一天。很多人一到过年,总会把手揣在袖筒里感慨着:唉,过啥年呢!现在这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想当年如何如何……那么“想当年”到底如何呢?你还记得小时候怎么过年吗?
    • 徐元邦
    • 摘要: 腊八据说,农历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所以熬腊八粥以示纪念。另外北京有些老年妇女有不吃牛肉的习惯,认为牛一生为人工作,老了还要被屠宰并食其肉而于心不忍,这种习俗也可能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小年儿阴历腊月廿三祭灶只供些麦芽糖做的关东糖和圆形的糖瓜儿而已,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 摘要: 中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祭灶、守岁、拜年、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年节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本期跟随《时尚北京》的脚步,挑选出立春、小年、春节、破五、元宵节这五个特别的日子进行介绍,并通过对话不同行业的人物,一起来看看各地节气习俗的不同之处,一起感受中国年文化。
    • 单晓娟
    • 摘要: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相传今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善恶的日子,人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便用甜甜黏黏的糖瓜来祭拜他,让他嘴里甜甜蜜蜜的只会说好话。我们今天不做糖瓜,来做另一种宝宝也很喜欢的甜甜黏黏的食物——糖葫芦,可以用来祭灶,更能祝福家人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甜!
    • 洋洋兔(编绘)
    • 摘要: 祭灶节也叫“小年”,被老百姓视为过年的开端,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祭灶节的时间也有差别。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而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叫“小年”。
    • 摘要: 1.下列哪一项是祭灶节的节令小食?A.糖瓜B.汤圆2.发生地震时,可以选择什么地方躲避?A.空旷的操场B.高大的建筑物旁3.火山爆发前会出现什么迹象?A.极光B.地光。
    • 贾国勇
    • 摘要: 正月初八飘雪花,家家户户把糖发。天热的时候不能做祭灶糖,容易融化。贮存时间长了也不行,糖分下降,口感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月初八,天上飘起雪花,温度变得恰到好处,人们就开始做祭灶糖了。祭灶糖的做法很简单,首先是一个“发”字。先是用水泡得大麦长出白白的嫩芽,再用石磨磨成浆,和蒸熟的小米放在水缸中。
    • 瞿欣(整理)
    • 摘要: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纯正的中国年,让年味回味无穷、年俗生生不息。大家可曾思考过年俗中包含着哪些养生之道呢?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
    • 松泽
    • 摘要: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实际上是迎接“年神”的节日。家家户户从农历腊月廿四开始,便要操忙年终扫除。宋朝吴自牧的《梦粱录》有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之后更是祭灶、祭祖、贴春联、放爆竹等等春节习俗的按部就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