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肠憩室

结肠憩室

结肠憩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4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内镜杂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等;结肠憩室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忠、印淑贤、莫洪波等。

结肠憩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2.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944 占比:97.79%

总计:4033篇

结肠憩室—发文趋势图

结肠憩室

-研究学者

  • 刘志忠
  • 印淑贤
  • 莫洪波
  • 陈健
  • 马勇
  • Antonio Morelli
  • Bassler B.
  • Fabio Chistolini
  • G. Layer
  • Gabrio Bassotti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姗姗; 秦健; 谢欣宇
    • 摘要: 结肠憩室(diverticula of colon)是黏膜和黏膜下层经肌层向外突出的袋状结构^([1]),其发病部位通常位于结肠贯穿血管处,分为真性(先天性)憩室和假性(后天性)憩室,大多数结肠憩室无肌层属于假性憩室^([2])。出血是本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药物止血疗效尚缺乏科学的临床研究评价,内镜下止血治疗及外科手术是相对有效方法^([3])。对于反复大出血者,内镜下治疗难以反复实施,外科手术风险大,特别是老年患者。本文报道1例多学科协作(MDT)成功诊治老年升结肠憩室并反复大出血病例。
    • 蔡姗姗; 刘宇华; 晏毛毛; 张玉莲; 谢步善
    • 摘要: 结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真性憩室是由于结肠壁先天性发育薄弱,憩室壁含有肠壁各层结构;假性憩室属后天性,在临床上多见,多由于肠壁的一处或多处出现薄弱或缺损,当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导致结肠黏膜向肠壁薄弱处疝出,向外呈囊状突出[1]。结肠憩室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
    • 马德林; 赵秋枫
    • 摘要: cqvip:结肠憩室内镜下通常表现为开口呈圆形、椭圆形或裂隙状的囊袋状结构向肠腔外突出[1],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科收治一例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结肠憩室罕见病例,现对该特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腹部不适4个月余,于2020年5月18日收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年,长期服用“络活喜”5mg 1天1次,血压控制尚可,“心动过速”病史5年余,目前服用“康忻”5mg 1天1次,饮酒30余年,白酒7两/天,否认吸烟,胆囊切除术后8年余,否认其他既往病史,无特殊家族史。
    • 刘一丹; 李江涛; 单毓强
    • 摘要: cqvip:直肠憩室是一种罕见疾病,好发于老年男性,大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常在体检时发现。现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直肠巨大憩室伴感染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20岁,因“反复排便困难5年,腹痛伴发热3天”于2020年6月13日入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偶有腹泻,无腹胀腹痛,未治疗。
    • 杨潇; 石磊; 张殊翌; 钱晶瑶; 李彦茹; 田正刚; 李文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病例,总结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8日至2020年7月28日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进行紧急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8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检出的病变,计算出血原因各占的百分比.结果 20.21%的患者未能查明出血原因,缺血性肠炎为首要出血病因,占比15.43%,憩室为次要出血病因,占比14.89%.缺血性肠炎出血的患者中女性居多,憩室出血的患者中男性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情况下急诊结肠镜检查并不能查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但缺血性肠炎、结肠憩室可能是出血的首要原因.缺血性肠炎出血的患者多见于女性,憩室出血的患者多见于男性.
    • 吕小斌; 罗和生
    • 摘要: 目的 探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临床特点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CRA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A组中性别、年龄、MS、高血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胆囊疾病、结肠憩室、粪便隐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在男女性患者横结肠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分期中仅粪便隐血亚组分析中(免疫法+化学法)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隐血检测早、晚期腺瘤灵敏度分别为6.8%和15.6%;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OR=0.53,95%CI:0.31~0.93,P=0.025)、年龄(OR=0.93,95%CI:0.91~0.96,P<0.001)、吸烟史(OR=2.74,95%CI:1.36~5.51,P=0.005)、癌症家族史(OR=3.04,95%CI:1.56~5.93,P=0.001)、结肠憩室(OR=2.83,95%CI:1.10~7.27,P=0.031)、粪便隐血(OR=5.82,95%CI:1.67~20.25,P=0.006)、MS(OR=2.23,95%CI:1.21~4.08,P=0.010)是CRA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吸烟史、癌症家族史、结肠憩室、粪便隐血、MS是CRA独立危险因素.男性腺瘤发病率高于女性,同时男性腺瘤在横结肠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粪便隐血(免疫法+化学法)同时阳性有助于晚期腺瘤的筛查.
    • 王永波; 吴文治; 蓝德云; 李平; 唐烨欣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性别、年龄和结肠憩室与结肠腺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记录年龄、性别、结肠腺瘤和结肠憩室的分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结肠憩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以及结肠腺瘤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共有12715纳入本研究.结肠憩室和结肠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87%和19.2%.在≤30、31~40、41~50、51~60、61~70、>70岁年龄组中,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05%、8.5%、15.2%、24.3%、31.4%、34.1%.相应的憩室病发生率分别为0.7%、2.1%、3.0%、3.1%、3.6%、4.2%.结论 高龄和性别为男性是结肠腺瘤和结肠憩室病的危险因素,但结肠憩室与结肠腺瘤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王雯舒; 李琳; 朱元民
    •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患者的资料,分析结肠憩室发病特点及其与伴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5月该院13638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内镜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结肠憩室患者检出情况及内镜下组织表现,以及其与伴发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现结肠憩室379例,检出率为2.78%,呈逐年升高趋势,由1.79%增长至3.35%,第5年较第1年检出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5年间电子结肠镜下结肠憩室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肠憩室检出率与结肠息肉、结肠癌、结肠脂肪瘤、结肠黑变病及肠道手术史均有相关性.
    • 王佳; 宋正己
    • 摘要: 结肠憩室出血被认为是中老年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中的首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憩室出血将会是一种常见病,由于结肠憩室出血大多能自发停止,该病出血源的检出率并不令临床医生满意,因此结肠憩室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越发显得重要。本文对该病的疾病特点及诊疗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