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耗散

耗散

耗散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2篇,主要集中在数学、力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46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学会数值预报学术会议等;耗散的相关文献由26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敬轩、杨立军、姚毅飞等。

耗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26.9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846 占比:72.81%

总计:1162篇

耗散—发文趋势图

耗散

-研究学者

  • 李敬轩
  • 杨立军
  • 姚毅飞
  • 康鹏超
  • 张光举
  • 李平雪
  • 杨春
  • 武高辉
  • 池俊杰
  • 潘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小娟; 李占琪; 金志刚; 黄智; 魏加争; 赵存陆; 王战涛
    • 摘要: 许多工业技术如凝结散热和燃料电池等要求实现固液分离,电润湿是引发液滴从疏水表面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方便控制.电场激励的液滴弹跳依赖于表面能向动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目前尚缺乏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了在电润湿激励下疏水表面液滴的弹跳运动,根据接触角和液滴形态的变化预估了引发液滴弹跳的电压阈值,并利用自编Matlab程序分析和计算了在液滴脱离表面和反复弹跳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结果表明,液滴质心的动能和势能在液滴脱离表面飞行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振动动能和表面势能在飞行阶段也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液滴黏性引起的内部耗散随着液滴振荡变形的幅度增大,并随着时间衰减.由于可以引发液滴振荡变形并制造更多的表面能,在液滴弹跳中交流脉冲比直流电更高效.通过揭示电润湿驱动的液滴弹跳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耗散机制,为该技术在固液分离和三维数字微流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张朋; 姚秋峰; 杨雨燊; 彭旭; 张建; 王定标
    • 摘要: 针对CO_(2)热泵系统螺旋套管式气冷器,基于MATLAB建立了仿真模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进水温度、CO_(2)压力和质量流量对气冷器换热量、耗散、损失、效率以及出水温度的影响。经实验验证,在进水温度为24.5~35.0°C、CO_(2)压力为8.4~10.7 MPa、CO_(2)质量流量为0.0326~0.0476 kg/s工况下,气冷器模型制热量与实验数据相比总体误差在±10%以内。模拟结果表明:相比进水温度和CO_(2)质量流量,CO_(2)压力对气冷器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存在最优压力。在进水温度为20°C、CO_(2)进口温度为90°C工况下,当CO_(2)压力为10 MPa时气冷器效率最高,当CO_(2)压力为11 MPa时气冷器换热量最大;当进水温度低于20°C时,CO_(2)压力为10.5 MPa时出水温度最高。
    • 刘丰; 王前; 吴华南; 徐期勇
    • 摘要: 为了探究渗滤液微生物生物膜形成初期吸附特性,设置4种Na^(+)浓度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结合刚性模型和黏弹性模型拟合分析,探究吸附质量和黏弹性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膜初期吸附存在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过程,150mmol/L的Na^(+)促进了不可逆吸附的形成.Na^(+)增加了溶液Zeta电位,细菌表面所带净电荷量减小;随Na^(+)浓度由2.5mmol/L增加至50mmol/L,表面吸附速率逐渐增加,符合静电双层理论,Na^(+)继续增加至150mmol/L,吸附速率无显著变化.在不同浓度Na^(+)溶液中,吸附膜柔性大小顺序为:150mmol/L>2.5mmol/L>10mmol/L≈50mmol/L.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膜黏弹性随吸附过程逐渐增加;随Na^(+)浓度增加,吸附膜质量增加,膜黏弹性先升高后不变.
    • 程守敬; 桂传友
    • 摘要: 研究了在原子和腔场两信道耗散、纯度、衰变速率,以及不同初态两原子量子失协的动力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量子失协时间演化的峰值随纯度的减小和衰变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初态为winner态,量子失协随时间直接衰减,初态为一般类Bell态和白噪音混态,量子失协时间演化周期性振荡减小。
    • 刘志宇; 白晓林; 马家骏
    • 摘要: 海洋是多尺度强迫-耗散系统,机械能主要在大尺度输入,在小尺度耗散。在大、中尺度运动的能量向小尺度湍流传递过程中,内波扮演着重要角色。内波的生成和破碎可打破海洋动力平衡,而在陆架区,内波(主要是内孤立波)的浅化演变与耗散则是驱动湍流混合的关键过程。通过长期的理论、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目前已认识到内波浅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演变:波形调制、极性转变、裂变、破碎与耗散。相较于直接发生破碎,浅化演变过程中的裂变及其引发的剪切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是内孤立波在陆架区的主要耗散机制,显著调制陆架区的跃层混合。从能量串级的角度讲,内孤立波浅化裂变为动力不稳定的高频内波是潮能串级的重要通道。本文简要回顾南海北部陆架区内波的研究历史,并着重总结内波在陆架区演变与耗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 闫妍; 赵志欣
    • 摘要: 将具有共因故障和不完全检测的多部件可修复系统模型转化为Banach空间中的抽象Cauchy问题,得到了系统算子的闭稠定性和耗散性.再利用线性算子半群理论,证明了具有共因故障和不完全检测的多部件可修复系统存在唯一的非负时间依赖解.
    • 周磊; 洪炜琦
    • 摘要: 近惯性波广泛存在于全球海洋,对海洋中的能量级联非常重要。风输入海洋的近惯性能量在海洋中是如何传播和耗散的,能量在海洋中如何划分,一直是受到高度关注的话题。本文简要综述了风生近惯性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和耗散过程,包括影响近惯性波传播的因素,比如β效应、中尺度涡度、台风尾流和近惯性波自身的波数特征等;近惯性波在风暴等强天气过程下的传播方式;近惯性波在混合层中衰减时间尺度的模拟;近惯性能量在海洋中的分配以及现有研究中还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为今后的近惯性波研究提供一些思路,进一步促进近惯性波机制和模拟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
    • 邢誉峰; 季奕; 张慧敏
    • 摘要: 时间积分方法是动力学常微分方程的一种有效数值求解工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工程领域的动力学分析。介绍了近几十年来时间积分方法的研究进展。回顾了该领域的经典工作,包括级数展开法、Runge-Kutta法和Newmark方法;介绍了为解决经典时间积分方法在精度、效率、耗散和稳定性方面的不足而发展出的先进时间积分方法,主要包括参数方法、高阶无条件稳定方法、保能量方法、线性多步法、复合方法和BN稳定型方法;分析比较了已有方法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时间积分方法发展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 单洁; 叶景; 蔡强伟; 林隽
    • 摘要: 磁重联在宇宙的许多动力学现象中都是非常核心的过程.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研究磁重联过程以及相应物理图像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通过不同的参数组合,来研究MHD数值模拟中磁雷诺数和空间分辨率对磁重联率、数值耗散和能谱分布的影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磁雷诺数对磁重联率和能谱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磁雷诺数越大,磁重联过程进入非线性阶段所需的特征时间越短,磁重联率就越早发生跃升.磁雷诺数Rm对耗散开始发挥作用的Kolmogorov微观尺度lko有明显影响:Rm越大,lko就越小.研究了磁重联过程中包括数值耗散在内的额外耗散对重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撕裂模不稳定性开始之前的额外耗散以纯数值耗散为主,撕裂模不稳定性出现之后,额外耗散出现同步跃升,说明不稳定性导致的湍流明显增强了耗散的效果,相当于在局部湍流区引入了超电阻.能谱分析进一步表明,大尺度电流片的lko完全可能出现在宏观的MHD尺度上.
    • 蒋景东
    • 摘要: 牛顿经典思想和方法在主流经济学领域的移植和应用,习惯于从单一因果角度对复杂经济社会给予还原或确定的思维定式,认为是线性的或满足线性叠加的关系。然而,在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这三者之间有关联或无关联的经济事件中,总有一些“反常”现象或事件出现。如果也假设由初始条件决定,那么以阿罗-德布鲁模型建立起来的完美数学结构难以解释、分析、预测“反常”事件造成的间断、混沌、突变和随机项。也就是说,在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三者市场主体中“社会人”的“行为”所“发生”的集合是镶嵌在稠密的反馈环与社会链的开放系统之中的。能量、资本、劳动力、信息和发明等巨大关键资源的输入、输出,必然会打破“普适定律”下的稳定、有序、均匀、平衡态线性关系和封闭系统,因而用Pregogine的非线性、不稳定、不平衡来阐释“反常”力量的经济事件,将开启与社会本身的、新的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