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藏东

藏东

藏东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中国地质等; 藏东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尧武、唐菊兴、樊炳良等。

藏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96.59%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3.41%

总计:88篇

藏东—发文趋势图

藏东

-研究学者

  • 谢尧武
  • 唐菊兴
  • 樊炳良
  • 冯德新
  • 强巴扎西
  • 李才
  • 欧春生
  • 王小伟
  • 耿全如
  • 郑来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令斌; 储照波; 王昌伟; 高志永; 朱随洲
    • 摘要: 衣珠兴拉镍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其成矿与碳酸岩演化密切相关,有利于班怒带西段与东段镍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找矿意义重大。研究表明:衣珠兴拉镍矿主要赋存在碳酸岩中,空间上位于超基性岩边部,普遍发育硅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矿化以硫化镍形态存在,工业利用价值程度高;圈定3处局部激电异常,均属于矿致异常,推测硫化物富集区形态与地表矿(化)体形态一致,暗示出深部良好的找矿潜力,为深部验证工程布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唐渊; 秦雅东; 巩小栋; 刘函; 王冬兵; 王保弟
    • 摘要: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保存了大量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扩张、洋-陆俯冲、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等地质过程相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视窗。本文主要基于对藏东贡觉—白玉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等结果,对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精细厘定。藏东贡觉—白玉地区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岩性不一和变形程度不同的构造岩块及强变形的基质组成;各岩块之间由诸多近平行于构造带走向的韧性-脆韧性断层呈网结状连接,表现出局部有序、整体无序的构造混杂岩特征。构造岩块主要包括:超基性岩-基性岩、大理岩、大理岩+变质基性岩、榴闪岩或榴辉岩、变质硅-灰-泥质岩等。基质物质主要包括含石榴子石片岩和不含石榴子石片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揭示出基性岩岩块原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或正常型洋中脊基性岩(E-MORB、N-MORB)的特征;洋岛-海山岩块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OIB);榴辉岩的原岩具有洋岛型玄武岩(OIB)或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精细划分出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带经历了裂(陷)谷盆地(D)、洋盆扩张(C_(1)—P_(1))、洋壳俯冲消减(P_(2)—P_(3))和弧陆碰撞造山(T_(1)—T_(2))、上叠火山裂谷盆地阶段(T_(2)^(2)—T_(3)^(1))5个主要演化阶段。
    • 袁宁廷
    • 摘要: 国网西藏昌都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帮助顿珠贡布开起了小卖部,从此,顿珠贡布开启了新的人生。西藏昌都,横卧于藏东红色山脉间,素有"藏东明珠"之称。藏东山脉丰富的铁元素经过岁月的荡涤和氧化,造就了昌都的红色土地,迷醉双眼。在拉萨,人们常说,但凡见到有车身车轮落着红尘,那定是从昌都风尘仆仆而至。自2011年10月起,国网西藏电力昌都供电公司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开赴"三岩片区",进行贫困帮扶工作,开启了当地村民致富之门。
    • 任飞; 尹福光; 徐波; 刘恒麟; 樊炳良; 徐长昊; 白景国
    • 摘要: 以前对藏东吉塘地区的早古生代岩浆事件鲜有报道,在吉塘地区的浪拉山新发现了中—晚奥陶世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花岗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5±2.0 Ma(WSWD=1.15,n=26),属于中—晚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78.72%~79.48%)、富钾(K2O/Na2O=5.55~10.20),低MgO(0.10%~0.25%)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6,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S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强烈负Eu异常,δEu值为0.35~0.3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富集Rb、Th、Nd、Pb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岩体是由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引起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岩浆事件响应;说明在中—晚奥陶世吉塘地区存在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
    • 张鹏; 李小熊; 姚甜甜; 喻武; 方江平; 万丹; 史舟
    • 摘要: [目的]对业拉山背风坡不同海拔梯度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地带性进行分析,为区域干凉河谷地带土壤抗侵蚀评价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业拉山海拔3 200~4 600 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积质量、孔隙度、田间持水性、有机质含量,并分析海拔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和田间持水率分别为14.78~198.96 g/kg,0.43~1.45 g/cm3,55.51%~89.25%,42.64%~81.13%,38.52%~201.61%,30.19%~184.85%和23.07%~175.2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总体呈增大趋势.海拔与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业拉山背风坡表层土壤结构以海拔4 400 m地区最优,海拔4 200和4 600 m地区优于海拔3 800和4 000m地区,海拔3 200~3 600m地区最差.从土壤类型看,业拉山背风坡表层土壤理化性能综合表现为黑毡土>棕壤>褐土>灰褐土.
    • 周新; 樊炳良; 余佳树; 易金龙; 冯德新
    • 摘要: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可能存在一条晶质石墨矿带,从北向南已发现纽多、地果、青果3处石墨矿床,找矿潜力巨大.以矿区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对含矿岩体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矿花岗岩具有富钾、过铝、钙碱性S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斜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尤其亏损Ti,相对富集Rb、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样品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和较高的Th/U值(普遍大于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用LA-ICP-MS技术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58.1±1.9 Ma(95%置信度,MSWD=3.5,n=35),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纽多花岗岩来源于陆壳杂砂岩的部分熔融,且成岩温度较高,可能是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增温重熔形成的.
    • 周新; 樊炳良; 余佳树; 石楠; 何建娟
    • 摘要: 通过对藏东察雅县金多地区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岩石成因及其源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进一步讨论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多地区玄武岩是一套碱性玄武岩;稀土元素的(La/Yb)N值为10.21~14.66,轻重稀土分馏较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呈右倾特征,且左陡右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元素Rb、K、Th、Nb、Ta 富集,元素Sr、P、U、Ba 亏损,w(Zr)介于212 × 10-6~257 ×10-6之间,Zr/Y 值为7.57~8.49,显示了大陆碱性玄武岩的特征.金多地区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是由石榴子石—尖晶石橄榄岩较低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在上侵的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混染.
    • 白涛; 樊炳良; 肖霞; 张成江; 冯德新
    • 摘要: 在夏日多矿区识别出始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确定其结晶年龄分别为41.6±0.3~41.7±0.3Ma和41.1±0.2~41.2±0.2Ma.首次在夏日多矿区厘定出始新世岩浆活动事件,并认为该矿区铜-钼成矿作用与该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较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具有略高的SiO2、富K2O和Na2O、较高的K2O/Na2O值及较低的TFeO含量,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相对亏损K、Ba、Nb、P、Ti,富集Th、U、Sr、Hf,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具高的Zr/Hf、Rb/Sr值和较低的Ti/Eu值.夏日多斑岩的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的陆-陆碰撞诱发大规模走滑系统引起下地壳拆沉,使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富集地幔岩浆上升底侵,并发生壳幔物质混染有关.
    • 于远山; 张海; 王富明; 王兴明; 刘卜桢; 秦烽焰; 何海
    • 摘要: 为确定藏东日扎山一带马拉松多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及成岩构造环境,探讨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间,应用LA-ICP-MS方法对其进行锆石U-Pb精确定年,并开展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流纹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4±1.2Ma,较精确地限定了马拉松多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马拉松多组流纹岩具高硅(SiO2=72.72%~76.88%),富碱((K2O+Na2O)=6.64%~7.41%,K2O>Na2O),过铝质(Al2O3=11.76%~13.03%,A/CNK=1.17~1.31)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高场强元素Th、U,而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Ba,高场强元素Nb、Ta、P、Zr、Hf、Ti等;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1.93~2.89),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稍高于重稀土元素的右倾V字形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6~0.41);其成因可能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加厚地壳的减薄有关,是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导致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即主要是陆壳和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其化学性质具有S型向A型流纹岩演化的趋势,以及同碰撞弧火山岩与碰撞后A型流纹岩的双重特性.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在早中三叠世处于弧-陆碰撞后活动大陆边缘短暂的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古特提斯洋(金沙江洋)在此之前已经闭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