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蚀变带

蚀变带

蚀变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7985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福建质量管理、地球、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蚀变带的相关文献由452位作者贡献,包括修晓茜、吕古贤、岳志勤等。

蚀变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9854 占比:99.97%

总计:580004篇

蚀变带—发文趋势图

蚀变带

-研究学者

  • 修晓茜
  • 吕古贤
  • 岳志勤
  • R.C.Bailey
  • 何苗
  • 刘啟能
  • 刘怀金
  • 刘永红
  • 刘红旭
  • 刘荣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玉; 张修龙; 张永三; 赵晓博; 孙峰; 梁蕾
    • 摘要: 本文研究区位于中央造山带南祁连活动带东段,处于化隆地块的北部和中祁连陆块的东南缘拼合部位。区域内地层除上古生界石炭系未见出露外,从下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较全,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该区位于拉脊山加里东期铁、镍、钴、金、稀土、磷成矿带的中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成矿条件良好。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地质、物化探测量、槽探、钻探及样品分析等工作,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查明了区内含矿地层、构造、矿化体等的分布特征。通过对该区工程控制的矿体进行圈定,并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分析了该区的找矿前景。
    • 黄杨; 孙绍平; 蒋清燕; 陈黎平; 石燕翔; 向文斌
    • 摘要: 地质钻探向深部发展是必然趋势,孔内复杂情况以及孔壁失稳造成孔内事故越来越频繁。从化学以及力学方面寻找孔壁失稳的原因,通常冲洗液的失水量过大造成孔壁粘土的水化膨胀,孔壁的结构稳定以及力学平衡被破坏,这时就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优化钻头以及取心工具,并对不同复杂地层配置相应的钻孔冲洗液。通过在一些项目上技术工艺的改进同时配合强抑制性的钻孔冲洗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钻孔稳定性,提高了钻探效率。
    • 李建亭; 韩志轩; 张必敏; 柳青青; 刘汉粮; 吴慧
    • 摘要: 在风化壳覆盖区应用传统化探方法和矿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开展斑岩型矿床深部找矿存在一定制约。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是一种可应用于覆盖区找矿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干旱地区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亟需开展多景观、多矿种应用试验。基于此,本文选择红土风化壳覆盖的福建省罗卜岭斑岩铜钼矿为研究区,开展风化壳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与不含矿酸性岩体风化壳相比,研究区明显富集铜钼矿成矿及伴生元素,尤其是Mo、Cu、Au显著富集,与此同时,含矿岩体风化壳中元素变异系数较低,符合斑岩型矿床元素含量富集系数高、变异系数低的典型特征。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矿化蚀变、断裂构造、地形演化密切相关。Cu-Mo异常可以圈定矿化中心蚀变带,V、Hg则在外蚀变带富集。Cu与Mo在研究区西北部的分异指示了紫金山矿田由SE向NW主成矿作用由Cu-Mo演变为Cu-Au。元素剖面分布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成矿蚀变、地形演化对元素分布的控制作用。地形演化决定了蚀变带在地表的分布,进而控制元素的分布。罗卜岭铜钼矿体呈马鞍状分布于古背斜两翼,在后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背斜核部演化为负地形,使得中心蚀变带接近出露地表,表现为Cu的正异常;古背斜两翼现今为正地形,矿体埋深较大,前缘晕元素Hg表现为正异常。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展示了元素的组合与分异特征。总体上,可以根据Cu-Mo异常判断矿体中心位置,根据Hg判断矿体埋深,根据Sn、V、Cr等识别花岗闪长斑岩体边界。本研究系统证明微细粒土壤测量在风化壳覆盖区探测隐伏斑岩铜钼矿的有效性。
    • 刘涛
    • 摘要: 杨房沟水电站对坝基出露f_(27)断层及蚀变带的处理施工中,根据开挖揭示情况,结合岩样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成果,对坝基f_(27)断层及蚀变带采取了槽挖回填混凝土、加强固结灌浆的方法以提高其地基承载力;采取了水泥加强帷幕灌浆、化学灌浆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其抗渗功能标准。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应力复核分析、位移分析、渗控分析,其成果均满足设计要求,且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 赵超; 曲召波
    • 摘要: 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地区属阿尔金山金、铅、锌、铜、铁、玉石成矿带,是重要的Cu-Au-Co-Ni-Pt-Pd矿产找矿预测区.经1/5万航磁工作,区内磁场表现为北东向的低缓正磁异常带,局部为强烈升高正磁异常,异常曲线光滑、规整,呈尖峰状,异常强度在300nT~450nT.此类异常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而本区刚好出露有阿尔金断裂南缘北东走向的茫崖蛇绿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内发现有规模的蚀变带2处,见有孔雀石化、铜蓝、黄铁矿等矿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航磁异常特征,以及成矿地质条件,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地区的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 何一纯; 王兰普; 侯奇东; 张顺利; 孔张宇
    • 摘要: 大型地下厂房的洞室开挖规模较大,围岩稳定问题突出;而当厂区蚀变带发育时,围岩发生大变形的风险可能骤增。依托丰宁电站主厂房洞室开挖工程,结合地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对大型地下厂房含蚀变带围岩的变形特征与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挖边墙变形普遍较大,多个监测值超过50 mm;开挖规模较大的区域变形更大;受蚀变影响的围岩时效变形明显。分析认为丰宁电站主厂房围岩变形受到蚀变带、大规模开挖和地应力的综合影响:沿结构面广泛分布的蚀变带削弱了岩体质量,成为大变形的内因;大规模开挖造成围岩卸荷损伤,创造了大变形的条件;而与厂房纵轴线大角度相交的地应力大主应力则放大了前两者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大变形发生。
    • 乌日根; 李新鹏; 庄倩; 刘洪大; 石国明
    • 摘要: 八分场银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腰桑南组地层中,赋矿围岩主要为变质砂岩、砂质板岩及构造角砾岩.矿区内共圈定工业银矿体30条,其中深部隐伏矿体20条,均呈脉状赋存于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位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在矿体中见有大量石英脉及少量闪长岩脉侵入,表明成矿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热液活动.以矿体为中心,蚀变可划分为3个条带:强黄铁绢英岩化带→弱硅化碳酸盐化带→青盘岩化带.腰桑南组地层、北北东向断裂、强硅化等是重要的地质找矿标志;正磁异常、中低电阻率、高极化率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Ag、Pb、Zn元素土壤异常是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 韩晓卉; 蔡波
    • 摘要: 为研究杨房沟水电站岩体蚀变带区域岩锚梁的稳定性,利用刚体极限平衡法(等K法)和3DEC离散元分析法,探讨了岩体蚀变影响区域岩锚梁的加强方案、稳定特征以及加强效果,综合分析认为岩锚梁增设扶壁墙结构可有效提高岩锚梁的抗滑稳定性,杨房沟地下厂房蚀变带区域的岩锚梁增设5m高的扶壁墙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
    • 罗碧笏
    • 摘要: 龙凤场硫多金属矿位于大田—龙岩拗陷带北东端之广平倒转向斜南西翼,区内广平倒转向斜倒转翼F0-F1间和正常翼F1-F0间的早二叠世船山组—中二叠世栖霞组蚀变带,其顶、底部受F1、F0断层控制,是寻找硫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
    • 吕承训; 霍庆龙; 唐占信; 范潇; 汤磊; 许亚青; 袁月蕾
    • 摘要: 胶东是全球最大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热液交代蚀变金矿集中区,其成矿与断裂及蚀变作用有关.以焦家断裂和招平断裂为典型,开展构造变形蚀变岩剖面实测和地质填图,研究控矿断裂铲式分布的地质特征.研究发现:(1)断裂蚀变带的宽度不是以往认为的几十米,而是达到几百米,或超过千米,蚀变的规模和强度控制了成矿作用;(2)断裂产状上陡下缓,浅部-200 m以上倾角在70°左右,深部-400 m以下倾角20°到30°,形成铲式断裂;(3)铲式断裂显示上盘下滑的运动特征,应力应变特征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应力松弛阶段;(4)断裂的倾向控制矿化带的侧伏方向,焦家断裂带倾向北西而其中矿体向南西侧伏;招平断裂倾向南东则矿体为北东向侧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