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北五省区

西北五省区

西北五省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9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281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理论导刊、瞭望、开发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全体委员会暨2000年学术研讨会等;西北五省区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调查统计处、杨立勋、胡放等。

西北五省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3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281 占比:99.20%

总计:61775篇

西北五省区—发文趋势图

西北五省区

-研究学者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调查统计处
  • 杨立勋
  • 胡放
  • 南宇
  • 张铭钟
  • 本刊记者
  • 蔡文伯
  • 马斌斌
  • 冀祥德
  • 刘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晶晶
    • 摘要: 普惠金融是当代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动力,而金融排斥是从普惠金融中延伸出来的.西北地区作为中国地区中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金融排斥现象尤为严重.本文以西北五省区为例,采取"六维度"的金融排斥理论分析西北五省区的金融排斥现状,并提出激发西北五省区经济活力、创新基础性金融产品、引进人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缓解金融排斥的建议.
    • 李丽丽; 陈雯雯; 李东风
    • 摘要: 水资源是基础性生态资源和经济战略资源,探寻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实现路径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尖锐的西北五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04—2018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程度,并从要素投入视角探究不同因素对实现脱钩的驱动贡献。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在研究期内呈现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良性趋势,但部分地区水资源消耗显著回升,脱钩弹性指数波动较大;用水强度效应是促进脱钩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效应次之,劳动力投入效应与索洛余值效应在研究期内对脱钩的影响较小;与全国整体相比,西北五省(区)的脱钩程度在多数年份表现较优,这主要得益于其更大的产业结构效应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实现脱钩的可行路径。
    • 王昱茜; 朱俏俏
    • 摘要: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对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合作意义重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2000—2019年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探讨其区域合作路径。结果表明:①西北五省(区)中各省(区)的入境旅游发展极不均衡,客流分散;整体入境旅游的客源和客流稳定,更具竞争优势。②西北五省(区)整体入境旅游处于起步阶段,适合采取“增长极”和“点—轴”相结合的路径。③当入境旅游迈入成长阶段时,高级别“增长极”采用“梯度网络”路径不断开拓和外延市场,低级别“增长极”则运用“点—轴”路径辐射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 木力扎提·马合木提
    • 摘要: 科学测量西北五省(区)人类发展的动态演进和地区差距,对于推进西北五省(区)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西北五省(区)人类发展指数、发展态势与全国发展态势具有一致性,各个省份的人类发展指数逐年稳步提高,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西北五省(区)间人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较为明显,人类发展指数存在较大差距;(3)收入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西北五省(区)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五省(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教育发展问题是当前西北地区必须予以重视的课题。
    • 王储; 把多勋; 马斌斌; 秦泽青
    • 摘要: 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报为背景,基于时空差异视角,运用协同发展理论对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时空差异特征和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从时间与空间两维度,运用标准差、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变异系数和ArcGIS等方法,对2015—2019年冰雪旅游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分析了西北五省区5年间冰雪旅游时空演化特征与区域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西北五省区2015—2019年冰雪旅游发展快速,但冰雪旅游经济整体发展差异化程度较明显,且呈现逐渐增大趋势;(2)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竞争态势并不充分;(3)从空间结构上看,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5年间的发展演化并不显著,仍以新疆地区为核心增长极。综合以上结论,进一步探究影响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与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运用协同发展理论探讨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具体为依傍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引发的热潮与国家冰雪运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发展战略,以阿勒泰市、乌鲁木齐市、西安市等知名冰雪旅游城市为基点,以兰新线、宝成线等重要交通线路为轴线,以冰雪体育赛事、冰雪节事节会、智慧冰雪等形式为驱动,构建“点—线—面”互联共建协同合作式的西北地区大冰雪旅游网络域面,助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
    • 李秀花; 吴纯渊
    • 摘要: 水资源协调利用问题是中国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采用协同性分析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水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用水率之间的区域协同性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五省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用水率方差齐同,任意两省区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区域差异,而在五省区内均具有区域协同性。(2)西北五省区生态用水率的升降波动主要取决于当地对农业用水的管理政策是否及时和持续有效。(3)西北五省区中,除新疆处于"勉强协调"等级外,其他四省区水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用水率的耦合协调度都非常低,普遍远离"协调极"而偏向"失调极"。(4)西北五省区耦合协调度级别的升降与该省区生态用水率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关系。(5)2018年,陕西"轻度失调"、甘肃"濒临失调"和新疆"勉强协调"的等级状态相对容易调整上升,关键是提高其生态用水率,而青海"严重失调"和宁夏"中度失调"的等级状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综合设法扭转,防止愈演愈烈。
    • 白云; 周芝情
    • 摘要: 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我国多个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经济产业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西北五省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近年来不断依托地理条件优势优化区域城市和经济区布局,实现了区域经济体系变革,高质量地推动了五省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正如《经济地理》刊物《区域经济与理论方法》栏目中的相关文章所指出的,随着西北经济廊道建设的推进,西北五省区的城市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下走上了持续且快速的发展轨道,五省区城市经济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核心引擎.基于上述观点,文章以经济地理学为视角,对西北五省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展开探讨.
    • 李啸虎; 杨文晶; 王立明
    • 摘要: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北五省区为例,合成各省区三系统2010年—2019年综合发展指数,评价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间,西北五省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2019年指数值高达0.87;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低,指数均值在0.44~0.54间浮动;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各省区趋于一致。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濒临失衡提升到2019年的良好协调。此外,剪刀差分析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两系统间演化速率差异逐步缩小,呈现协调演化趋势。西北五省区应基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利用区位及政策优势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努力形成区域互助共生、互利共赢的友好发展局面。
    • 张静婕(文/图)
    • 摘要: 2022年9月19日,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六次科学讨论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和五省(区)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陕西省图书馆和陕西省图书馆学会轮值承办,主题为“共商、共建、共享--全力推动西北五省(区)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采用线上方式举行,来自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界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馆员等通过腾讯会议入会。
    • 胡继然; 姚娟
    • 摘要: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16年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平均值在0.4~0.5之间,处于拮抗阶段;协调度均值在0.2~0.5之间,整体处于中度耦合协调水平;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应积极制定并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绿色旅游经济增长率.通过有机耦合,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