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3篇、会议论文301篇、专利文献2922篇;相关期刊738种,包括电视技术、电子与信息学报、光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226种,包括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2008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2007)等;误码率的相关文献由6630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友喜、李少谦、赵尚弘等。

误码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3 占比:45.52%

会议论文>

论文:301 占比:5.09%

专利文献>

论文:2922 占比:49.39%

总计:5916篇

误码率—发文趋势图

误码率

-研究学者

  • 唐友喜
  • 李少谦
  • 赵尚弘
  • 吉建华
  • 张天骐
  • 张杰
  • 张刚
  • 柯熙政
  • 邵士海
  • 吴成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文远; 李天昊
    • 摘要: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支撑智能电网信息传输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通道时具有复杂的传输特性和较多的噪声干扰。为分析电力线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及其和信道噪声的相对作用,设计滤波器模拟具有不同频率选择性的电力线信道,用米德尔顿A类噪声模拟信道中不同强度的噪声,采用基于OFDM技术的G3-PLC标准建立窄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线载波通信中,低速率传输数据或信号带宽较小时噪声干扰比频率选择性对系统性能影响大。随着数据传输速率或信号带宽增加,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逐步增大。该结论为设计和研究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 吴荻
    • 摘要: 随着5G-NR时代的不断临近,技术体制上的问题急需解决,尤其是在技术实现方面针对编码技术实现系统可靠稳定、编码方式简单以及低时延和误码率等特点。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极化码的基本原理基础上,论证了基于极化码5G通信系统信道传输中的优势,从数据上分析性能趋于香农限,且能够实现线性复杂度的信道编码技术。基于此,在5G应用场景上针对不同的编码技术,论证了各自的优缺点和潜在优势,以期对相关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维; 徐珺楠; 金玳冉; 石文孝; 曹景太
    • 摘要: 为了降低大气湍流对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套自适应光学校正系统来校正高阶像差。对该系统的混频效率,误码率和迭代次数等参数进行研究。首先,将图像的Zernike系数划分为8个大类,256个小类,通过CNN模型预测输入光斑的大类。对于每一小类的像差,取每一阶系数范围的中点作为标准点形成一个标准Zernike系数向量,按照其对应的标准电压作为初始校正电压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使混频效率达到0.80、0.85和0.9需要的迭代次数分别为110次、161次和280次;在使混频效率达到相同值的前提下,CNN-SPGD(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Stochastic Parallelism Gradient Descent)算法所需的迭代次数分别为4次、37次和141次。而在相同的迭代次数下,CNN-SPGD算法在系统中的混频效率更高,误码率更低。CNN-SPGD算法与SPGD算法相比,像差校正速度更快。该CNN-SPGD算法可以大幅度减少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迭代次数,满足激光通信的各种需求。
    • 张刚; 许可蓉; 张天骐
    • 摘要: 针对差分混沌移位键控(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DCSK)系统传输速率低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差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型正交多用户降噪DCSK(improved orthogonal multiuser noise reduction DCSK,IOMU-NR-DCSK)通信系统。发送端将长为R的混沌序列复制P次作为参考信号,然后再扩展两路,通过希尔伯特变换使每路多传输N bit用户信息,并结合正交调制传输经Walsh码调制后的信息信号。接收端利用滑动平均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平均操作来降低噪声方差。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和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下推导了IOMU-NR-DCSK系统的BER公式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该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多用户DCSK(multiuser DCSK based on Hilbert transform,HMU-DCSK)系统提升了约50%,BER性能提高了近2 dB。
    • 朱岩; 余治民
    • 摘要: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MIMO-OFDM)结合MIMO系统和OFDM系统,既有高速大容量信号传输特性,又具有较好的抗多径信道衰落的能力。该文在介绍MIMO-OFDM系统模型及信号特性的基础上,引入最小均方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进行信号检测,并在算法的应用中对算法实现MIMO-OFDM信号检测的原理以及信道衰落对信号的失真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在三种典型的信道环境下对迫零(ZF)算法、MMSE算法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显示,MMSE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和抗多径信道衰落能力,可作为MIMO-OFDM信号检测的优选方案。
    • 马启成; 卢建斌
    • 摘要: 在实际环境中,为满足实战化对海量通信数据传输以及天线向量的正交分离的需求,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技术有效突破单天线下香农定理对信道容量的限制,在Alamouti-STBC编码技术和恒包络S16PSK-LF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基于STBC编码的恒包络MIMO-CE-S16PSK-OFDM-LF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了MIMO技术下的香农定理。对恒包络MIMO-CE-S16PSK-OFDM-LF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进行了通信信道容量和误码率以及雷达模糊函数的仿真,发现Alamouti-STBC编码技术和MIMO技术可以有效地大幅度增加信道容量,进而提升通信的传输速度并降低误码率。但是在模糊函数性能上,Alamouti-STBC编码技术会略微降低雷达的分辨率。随着MIMO收发天线数量的增加,通信传输的误码率呈下降趋势,但却不完全是线性的。
    • 汤巧治; 陈双燕
    • 摘要: 阐述了跳频通信相关原理,并给出了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的跳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性能分析方法。在AWGN信道噪声方差V_(ar)=2 W,单频正弦干扰幅度为1 V背景环境下,设置系统数据率R_(a)=100 bit/s。仿真结果表明:当跳频速率R_(h)≤50跳/s时,系统误码率P_(e)=0;当R_(h)≥100跳/s时,接收端开始出现误码,且随着跳频速率增大,误码率增加迅速;当R_(h)=50跳/s时,系统收发数据波形一致;从各关键点信号频谱图可知该跳频系统抗高斯噪声和抗单频干扰性能优异。
    • 史宏强; 李岳衡; 黄平; 谭跃跃; 刘陕陕; 居美艳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APD)和PIN(Positive-Intrinsic-Negative)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机时,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系统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及其优化.具体而言,提出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一种含指向误差的双指数函数路径损耗模型,以更全面地描述清澈海洋水质UWOC的信道特性.基于此模型,在上述两种接收机场景下,分别推导了采用OOK(On-Off Keying)调制时UWOC系统的理论BER闭型表达;以最小化BER为优化目标,证明该优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接收机倾斜角的凸优化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与数值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根据理论计算与仿真得到的最佳倾斜角,可以合理地倾斜接收机,相较于未倾斜前的UWOC系统误码性能,其性能提升幅度最大能达到71.68%.
    • 柯熙政; 梁静远; 许东升; 王佳帆
    • 摘要: 调制解调是提高无线光通信传输效率的关键技术,不同的调制方式其性能也有所不同。类脉冲位置调制是指脉冲位置调制(PPM)、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及其组合以及由此演变而成的各种脉冲位置调制方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类脉冲位置调制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类脉冲位置调制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对开关键控、脉冲位置调制、多脉冲位置调制、差分脉冲位置调制、重叠脉冲位置调制、双宽脉冲位置调制、双幅度脉冲位置调制、数字脉冲间隔调制、双头脉冲间隔调制、双脉冲间隔调制、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定长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缩短脉冲位置调制和分离双脉冲位置调制等调制方式在符号结构、带宽需求、平均发射功率、误时隙率和平均信道容量等方面的性能做了分析比较。最后展望了无线光通信的发展方向。
    • 王文敬; 张大敏
    • 摘要: 将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来辅助完成超视距信息交互,当通信双方进行信息交互时,采用两路中继模型,针对不同信道状态下的转发协议调度问题,提出了自适应解调转发(Adaptive Demodulation-Forward,ADMF)协议和混合型转发协议。将直接解调转发(Demodulation-Forward,DMF)协议和差分DMF协议相结合,以两条链路传输符号的对数似然比为仲裁依据,自适应地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调度合适的中继转发协议。进一步设置对数似然比阈值,提出混合型转发协议,仅在信道衰落严重的情况下在中继端进行信号解调。经仿真得出,混合型和ADMF协议的误包率性能明显优于前两种转发协议,其误码性能在误符号率为10^(-2)时信噪比损失减少约5dB。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