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贡嘎山

贡嘎山

贡嘎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林业、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60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中国西部、风景名胜、旅游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第十三届旅游地学研讨会等;贡嘎山的相关文献由55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根伟、王根绪、罗辑等。

贡嘎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7 占比:12.8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760 占比:87.07%

总计:3170篇

贡嘎山—发文趋势图

贡嘎山

-研究学者

  • 程根伟
  • 王根绪
  • 罗辑
  • 李伟
  • 杨阳
  • 何毓蓉
  • 吴艳宏
  • 周俊
  • 张保华
  • 邴海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佳玉; 蒋勇; 王宇; 张梦华; 张宪春
    • 摘要: 贡嘎山是横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座大山,是研究山地植物多样性和海拔分布的理想地区。为了探讨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组成及海拔分布特点,该研究基于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考证,对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地区有石松类植物3科4属25种,蕨类植物有23科56属291种。(2)主要的珍稀濒危植物有6种,分别是高寒水韭(Iso tes hypsophila)、松叶蕨(Psilotum nudum)、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玉龙蕨(Polystichum glaciale)和扇蕨(Lepisorus palmatopedatus)。(3)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75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6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54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37种;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45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24种、蹄盖蕨属(Athyrium)24种和瓦韦属(Lepisorus)19种。(4)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有286种(93.77%)。随着海拔的上升,石松类和蕨类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2000~3000 m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为20科46属192种,3000 m以上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4500 m以上仅分布有4种蕨类植物。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逐渐增加。
    • 张建伟
    • 摘要: 木格措风景区又名康定情歌风景区,位于四川康定市北的雅拉乡境内河畔,坐落在贡嘎山脉中段。出康定城区(图1),经十多公里便来到了景区。康定邮政2020年7月13日启用的“木格措”风景日戳图案就是景区大门(图2)。
    • 王杰; 雷满红; 郑利敏
    • 摘要: 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或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等背景下,冰川一旦退缩就会引发基岩和冰碛边坡失稳,甚至冰川泥石流等冰消后(paraglacial)地表过程;因此,该过程成为驱动原冰川作用区及其下游谷地地貌演化的重要因子。然而,冰消后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等相关研究,目前仍面临两方面问题:其一,各种冰消后沉积、冰碛等混杂堆积间判别的手段缺乏;其二,冰消后过程对下游谷地演化影响的关注不足。为此,本文以典型海洋型冰川作用区--贡嘎山东坡的冰碛和冰消后沉积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两处大陆型冰川冰碛,探讨了粒度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两个指标区分上述混杂堆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种冰消后沉积物继承了源区冰碛的很多特征,但也呈现出一定独特性,指示出这两个指标综合对比的方法能实现各类冰消后沉积、冰碛的有效判别;同时,鉴于冰川性质、冰川作用期次和岩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源区冰碛的粒度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这两个指标判别时应限于同区域,避免选用沉积物的共性特征。基于贡嘎山东坡冰碛、各种冰消后沉积物与磨西台地不同层位粒度与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的对比和聚类分析,确认台地底部和中部可能分别为MIS3冰碛与MIS3以来的泥石流沉积,上部则可能为河流沉积或河流改造过的冰川泥石流沉积。磨西谷地冰消后过程堆积和暴露时代,指示出强烈冰消后过程使得磨西河谷地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换时一直在堆积,甚至持续到约6~7 ka前后才停止,之后转为侵蚀下切。
    • 黄薇
    • 摘要: 乡城,白藏房如珍珠散落在绿色的田野、灰褐色的大山间,星罗棋布,熠熠生辉;贡嘎山,碧蓝色的天幕下,云雾缭绕笼山巅,为往日"锋利"的山峰,增添了几分神圣……在空中,摄影家田捷砚用镜头捕捉着一幕幕划过眼帘的大美风光.
    • 阮光发(文/图)
    • 摘要: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山生物多样性及多元生态系统为主,行政区域横跨甘孜州和雅安市4县16乡72村,面积409143.5公顷。保护区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横断山地区典型代表,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复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物种,素有动植物宝库之称。
    • 邹滔(文/图)
    • 摘要: 我永远记得2011年4月4日的那个清晨。我背着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贡嘎山西坡的一片草甸。草甸一片枯黄,背阴处还积着冰雪,浓雾笼罩着山坡,太阳若隐若现。
    • 摘要: [小说]《何向东的奔跑》苟子2020年第二期小说用充满浓厚地域色彩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带有几分荒诞和惊悚的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古老的悬念手法在小说中闪出耀眼的光芒,吸引读者朝着谜底"奔跑"。出于结构和主题的双重需要,作者设置了"改水田为鱼塘"之冲突的叙事线索。自然流畅的叙述中隐隐透出批判的锋芒,若绵里藏针,小说由此而深刻,这部作品也由此而获得了尊严。
    • 杨阳; 王可琴; 胡兆永; 王根绪
    • 摘要: 太阳辐射控制着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发生的各种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他作用。太阳辐射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热量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维持本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对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生态系统碳交换等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贡嘎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统一规范,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简称贡嘎山站)开展了辐射长期监测工作。本数据集利用贡嘎山站自动辐射观测系统采集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评估,将1998–2018年的辐射数据,共计22个指标97 KB公开报道,为全球变化下高山生态系统碳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 肖莉; 陈天航
    • 摘要: 石棉,巍巍贡嘎山,银光闪烁;滔滔大渡河,奔流不息……在这里,"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造就了"信仰坚定就是力量、团结同心就是希望、激流勇进就是胜利"的大渡河勇士精神。2020年,深深扎根于这片传承着"红色基因"革命老区的石棉农信联社,始终围绕省农信联社"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1234567"治行兴社基本方略,发扬大渡河勇士精神,坚守"三农"定位,上下同心,激流勇进,以"速度、力度、温度"共振创新服务升级.
    • 刘燕; 路璐
    • 摘要: 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威胁.目前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大多是对城市土壤、污泥、农田土壤等受人为干扰较多的环境开展.然而,人为干扰少的土壤中抗性基因的背景值研究仍较为缺乏.针对贡嘎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其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多样性及丰度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贡嘎山海拔在2948~3651 m的7个土壤样品,共检测到132种不同的抗性基因和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每个样品中的抗性基因种数为46~89个,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抗性基因的相对拷贝数为0.019~0.043 copies/cell,且不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变化.7个土壤中检测到intI-1(clinic)和tnpA-02等可移动遗传元件,表明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可能为这些土壤中抗性基因迁移的途径之一.(2)7种土壤的抗性基因种类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冗余分析表明NO3--N、NH4+-N、含水量、海拔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可能导致了不同土壤中抗性基因多样性的差异(解释率97.1%).综上,受人为干扰较少的高原土壤中存在着多样性丰富的抗性基因,该研究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