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贫困陷阱

贫困陷阱

贫困陷阱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69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统计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15、2002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等;贫困陷阱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云、王志章、顾六宝等。

贫困陷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19.4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669 占比:80.31%

总计:833篇

贫困陷阱—发文趋势图

贫困陷阱

-研究学者

  • 李小云
  • 王志章
  • 顾六宝
  • 张建
  • 李玮玮
  • 武力
  • 王丽君
  • 王媛
  • 谭婉琳
  • 陈柳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行最
    • 摘要: 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对于贫困人口而言,资金不足则是阻碍其发展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而金融排斤则成为了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无法摆脱贫困陷阱的重要原因。
    • 解垩; 宋颜群
    • 摘要: 基于中国扶志扶智政策背景,构建包含志向水平、家庭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理论模型,分析确定和不确定两种情况下志向水平和家庭教育支出对个体人力资本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扶志扶智政策的减贫效果。理论结果表明:(1)过低的父辈人力资本会阻碍家庭对子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最终使得子代落入贫困陷阱;(2)父辈人力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积极影响;(3)不管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扶智政策的减贫效应均大于扶志政策,扶志扶智政策的联合减贫效应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下的减贫效果;(4)不确定性使得更多个体落入贫困陷阱,此时扶志扶智政策发挥作用的滞后性更明显。实证结果显示:(1)父辈学历和家庭纯收入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学历存在一定的代际传递现象;(2)志向水平可通过提高个体学习时间(努力程度)来提升其学业成绩;(3)扶智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学历水平,且对个体学历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4)扶智政策对高收入群体的学历影响更显著,对极低收入群体(收入在0~20%分位数的家庭)的学历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扶志政策实施,改善扶智政策实施效果,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与扶志扶智政策的深度融合。
    • 王志章; 杨珂凡
    • 摘要: 区域性贫困陷阱仍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难题之一.中亚五国自独立以后,受薄弱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骤变、产业结构落后等因素影响,长期面临多维度贫困陷阱问题.本文以数据挖掘和文献梳理的方式,发现中亚地区的贫困陷阱主要以人口陷阱、空间陷阱、福利陷阱和代际贫困陷阱形态存在;中亚五国通过在战略设计、机制保障、产业调整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反贫困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此为鉴,中国在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后,应注重政策兜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并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防范并遏制区域贫困陷阱的发生.
    • 王志章; 杨志红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反贫困视域尚有产业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政策边际效益倾向递减等问题,加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下相对贫困问题凸显,中国后发地区客观存在落入贫困陷阱的风险,但并未出现贫困陷阱。制度视角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历史视角得益于以往多阶段的贫困治理经验;个体视角上是小农本身具有韧性,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化了此韧性。更深层次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文化观、民族观的注入使得文化物化为减贫的有形逻辑,强化了摆脱贫困的精神力量。
    • 王志章; 杨志红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反贫困视域尚有产业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政策边际效益倾向递减等问题,加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下相对贫困问题凸显,中国后发地区客观存在落入贫困陷阱的风险,但并未出现贫困陷阱.制度视角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历史视角得益于以往多阶段的贫困治理经验;个体视角上是小农本身具有韧性,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化了此韧性.更深层次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文化观、民族观的注入使得文化物化为减贫的有形逻辑,强化了摆脱贫困的精神力量.
    • 王萍; 徐梦婷; 刘姣; 张金锁
    • 摘要: 农村生活用能与健康、贫困、室内空气污染密不可分,但是深入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还很匮乏。利用“农户用能及福祉”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方法,结合中国农村现状对城镇化中农村生活用能与老年人健康风险及“贫困陷阱”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使用清洁燃料组合用能与其健康自评呈显著正向关系,而使用“清洁+固体”燃料组合用能则与其健康自评呈显著负向关系;老年人使用不同组合用能与其呼吸系统慢性病呈显著负向关系;研究反映出清洁燃料能够改善其主观健康,而固体燃料则损害其主观健康以及引起损害或恶化其客观健康;并且农村老年人或许会陷入因能源或经济的贫困选择使用固体燃料,致病、致贫或返贫,继续使用固体燃料的“贫困陷阱”这一恶性循环中。因此,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需要政府和农民全面实施用能转型、健康农村建设的协调创新。
    • 银小兰; 黎志华
    • 摘要: 贫困代际传递是阻碍彻底脱贫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心理贫困侧重从个体微观视角探讨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模式,主要有个体心理健康与贫困的双向影响模式、认知资源损耗引发的非理性行为决策导致的贫困、内生动力缺乏造成的贫困以及风险累积效应所产生的贫困.基于不同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应干预措施,其中提升个体内生动力是关键,外在帮扶措施是必要条件,只有整合多重因素形成合力,才能使个人或家庭跳出贫困陷阱,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
    • 徐麗; 何延海(摄影)
    • 摘要: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不仅摆脱了 "贫困陷阱"、实现了全面小康,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器。共建"一带一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敞开怀抱,欢迎各国共享发展红利,并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到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叩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到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哈佛著名教授艾利森曾在演讲中引用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话评价中国的发展速度:"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以至于我们连震惊的时间都没有。"
    • 陈月; 韩海涛
    • 摘要: "贫困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面临着包括人均资源少、支柱产业缺失、资本积累不足、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等在内的跨越"贫困陷阱"的难题.当前,在西方对中国跨越"贫困陷阱"持怀疑态度的境况下,中国却在发展中成功跨越了"贫困陷阱",彻底解决了深度贫困问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破除了"陷阱论"迷雾,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话语体系.中国跨越"贫困陷阱"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源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结中国跨越"贫困陷阱"的成功经验,既能为巩固脱贫成果、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提供思路,又可为世界减贫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刘建; 江水法
    • 摘要: 在脱贫户日常生活情境的转换过程中,贫困文化的区隔、家庭生计弱势的累积和多元社会风险的嵌入共同形塑后脱贫时代贫困陷阱生成的场域.脱贫户贫困陷阱的有效干预需要从日常生活情境出发,构建农村反贫困生活化治理范式,推动农村反贫困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型、从脆弱性向韧性的话语转型.应通过加强对日常生产与消费系统、人际交往系统与价值观念系统的干预,使脱贫户从贫困生活情境脱嵌、重新融入社会系统之中,由此构建一种反思性监控能力.贫困陷阱生活化治理范式有利于跳出精准扶贫背景下自上而下的干预思维,将农村反贫困瞄准脱贫户日常生活情境,进一步丰富农村反贫困的理论范式,为后脱贫时代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