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王

二王

二王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905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5篇、专利文献421423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文史知识、书画世界、中国书法等; 二王的相关文献由84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寿田、陈凯、傅德锋等。

二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5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421423 占比:99.79%

总计:422328篇

二王—发文趋势图

二王

-研究学者

  • 姜寿田
  • 陈凯
  • 傅德锋
  • 南村
  • 吴国平
  • 孙稼阜
  • 张国宏
  • 张荣庆
  • 张锡庚
  • 方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魏广君
    • 摘要: 与“二王”帖学书法的“优美”“妩媚”相对应,“碑学”的关键词是“壮美”,其主要基于民间诉求而非文人士大夫立场,所以其形式美尝以“野逸”“粗犷”“雄浑”“浑穆”“奇异”等内涵表现出来,这显然是对“二王”帖学体系的必要延拓和“纠错”,尽管这一“必要性”直到清中晚期才得到全面肯定,碑学书法也由此走向高峰。
    • 郑潇
    • 摘要: 谢无量与鲁迅被称为同种类型的书家,他们都身处社会动荡的年代,但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不但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着颇多的研究。观其书作,一眼看不出其奥妙,反复体味便能发现他们都把书法的碑帖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从他们成熟的作品来看,书法风格又有着些许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谢无量与鲁迅书法风格进行比较,阐释他们的风格形成及原因。
    • 李永
    • 摘要: 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王羲之、王献之既是影响一时的天师道道教徒,又是显赫千秋的书法家。后人用“内擫外拓”区分二王用笔特征,其实,这是一个用笔体系,不可分割。大王侧重内擫,兼用外拓,小王侧重外拓,兼用内擫。然而,对这一笔法的研究,至今没有深入到位。文章运用中国哲学“体用”论分析这一笔法所蕴含的天道双螺旋结构,揭示二王作为天师道教徒,在其书法创作寄托了天道精神,所谓“书以载道”也。
    • 舒鸣
    • 摘要: 在当今的展厅时代,“二王”逐渐成为了取法的主流,从理论上看“二王”在中国书法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取法“二王”即“取法乎上”存在逻辑上的自恰,但实际上抱守“二王”存在极强的局限性,往往导致“千人一面”,所以取法“二王”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从正面看,取法“二王”是正途,可以有效避免“野狐禅”,有助于深入理解书法传统;从反面看取法“二王”难度极大且并不能带来个人面貌。取法“二王”是“取法乎上”,但“取法乎上”未必就要取法“二王”,选择适合的法帖更重要,更有助于成就独特的面貌和个性,与其“取法乎上”,不如“取法乎当”。
    • 王力春
    • 摘要: 说到中国书法史最厉害的人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书圣王羲之。所谓书圣,就是书坛圣手,也就是千古书坛第一人。关于书圣王羲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如果在中国书法史中再举一个人的话,大家一定会想到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344—386)。父子并称"二王",其中,父亲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大王",而儿子王献之被尊称为"小王","大王"和"小王"加在一起,正是后人尊称的"二王"。"二王",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的巅峰符号,是中国人笔墨精神的最高寄托。
    • 洪厚甜
    • 摘要: 超然:观照赵孟的楷书对魏碑和唐楷的学习有何现实意义吗?如果学习的话要注意些什么?洪厚甜:赵孟的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一个重镇,你真正了解了赵孟的楷书,可以感受得到赵孟的楷书获取了"二王"技术的精髓,赵孟是继承和发展了"二王"书法艺术的技巧和技巧表现,通过技巧传递人的内心。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赵孟是用得出神入化的。
    • 劉濤
    • 摘要: 魏晋時期,漢末新興的楷書、行書日益流行,與漢末業已盛行的草書一并時興起來,形成了不同于漢代的新書風.這兩百年間,新書風的三體書法也經歷了趨尚新妍的變革,終于在東晋王羲之那一代書家筆下完成了"古今之變".魏晋新書風的這次變革,奠定了此後主流書風的基調.本文依據傳世的、考古出土的魏晋書迹以及古代書學文獻的記載,從魏晋新書風的主流書體、主流書體的"古今之變"以及新書風演進的階段,考察了魏晋新書風的發展歷程.
    • 张子春
    • 摘要: 该文以孙过庭①和张怀瓘②两人对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品评观点为切入点,探究唐代书法艺术风格演变的轨迹.孙过庭和张怀罐同为唐代的书法理论家,两人生活的时期相差不过数十年,对"二王"③的评论却有所不同,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深思.
    • 王一钦
    • 摘要: 《晋宝贤堂集古法帖》作为明初官帖,在刻帖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亦对明代书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底本的溯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就其中所录二王书迹为例,与《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进行比较,进而客观分析其底本的来源.
    • 邓宝剑
    • 摘要: 关于王献之书法的特色、地位,古来多有置评,而且常常是在与其父王羲之书法的对比下进行的。有从艺术风格讨论的,如虞龢认为"二王"有质、妍之别;也有从综合技巧特征与艺术风格而立论的,如袁裒认为"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1)。在诸多论述中,唐人张怀瓘的品评较为细致,他分各种字体对"二王"做出了评判,并且阐发了各自的审美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