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返回抑制

返回抑制

返回抑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2048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武汉市第五届科学年会、2017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学术大会等;返回抑制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王甦、张阳等。

返回抑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048 占比:99.87%

总计:92172篇

返回抑制—发文趋势图

返回抑制

-研究学者

  • 张明
  • 王甦
  • 张阳
  • 王宝仙
  • 白学军
  • 张艳
  • 王彦
  • 王爱君
  • 邓晓红
  • 金志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艳; 李杰; 赵起超; 陈贝贝; 张禹
    • 摘要: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探讨三维动静态空间下返回抑制是否敏感于深度线索及返回抑制效应是否存在空间扩散。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设置三维静态和动态场景。结果发现:三维静态场景,不同深度及不同侧位置均发生返回抑制且产生效应大小有差异;三维动态场景,不同线索条件反应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三维静态场景下,返回抑制敏感于深度线索,其效应在空间中存在扩散;客体运动破坏了返回抑制的产生及其效应的空间扩散。
    • 张明; 王婷婷; 吴晓刚; 张月娥; 王爱君
    • 摘要: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与情绪刺激都具有引导注意偏向、提高搜索效率的特点,但二者间是否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迄今为止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并在视听双通道呈现情绪刺激来考察情绪刺激的加工与IOR的交互作用。实验1中情绪刺激以单通道视觉面孔或一致的视听双通道呈现,实验2通过在视听通道呈现不一致的情绪刺激进一步考察视听双通道情绪一致刺激对IOR的影响是否是由听觉通道一致的情绪刺激导致的,即是否对听觉通道的情绪刺激进行了加工。结果发现,视听双通道情绪一致刺激能够削弱IOR,但情绪不一致刺激与IOR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单双通道的IOR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仅在视听双通道呈现情绪一致刺激时,才会影响同一阶段的IOR,这进一步支持了IOR的知觉抑制理论。
    • 袁丽; 肖霞; 何金星
    • 摘要: 为探究厌恶情绪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以华南师范大学23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3人)为被试对象,以白噪音为诱发厌恶情绪的刺激,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要求被试在线索呈现之后、靶子呈现之时做出判断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厌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厌恶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厌恶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线索类型的主效应显著,有效线索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效线索下的反应时,提示出现返回抑制;线索类型与厌恶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厌恶情绪下返回抑制的效应量大于非厌恶情绪。这些结果表明,厌恶情绪下,出现了返回抑制延迟现象。
    • 杨婷
    • 摘要: 本研究旨在用不同面孔类型的方式阈下呈现威胁刺激和中性刺激,探讨阈下不同线索刺激对返回抑制影响的不同。实验以扭曲面孔作为威胁刺激、中性面孔作为中性刺激,并将自我和他人面孔作为两种不同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 线索有效时被试平均反应时均长于线索无效时,其中自我扭曲面孔返回抑制量最少(13.84 ms),其次为自我中性面孔(17.14 ms)、他人扭曲面孔(18.56 ms),他人中性面孔(23.00 ms)返回抑制量最多。2) 面孔威胁类型主效应显著,F(1, 37) = 4.57,p 2 = 0.11,其中扭曲面孔作为线索时被试对靶刺激的反应时间比中性面孔作为线索时更长。3) 线索有效性主效应显著,F(1, 37) = 18.93,p 2 = 0.34,说明在各种线索刺激下都出现了返回抑制现象。4) 其他主效应、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与中性刺激相比,阈下呈现以扭曲面孔为代表的威胁刺激在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两种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吸引被试的注意,其中自我威胁刺激最吸引注意;返回抑制现象是一种“盲信机制”,但也会受线索类型的影响。
    • 王家根; 柯于国
    • 摘要: 本研究基于E-prime和Python编程器,以36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取具有二语隐喻真实文本语料,旨在研究外语学习者隐喻吸收中的返回抑制及共轭轨迹.结果 显示:1)有效吸收、模糊吸收和无效吸收与二语隐喻强位刺激范式转置、中位刺激范式转置和弱位刺激范武转置存在交互效应;2)在隐喻吸收测定进程中不同组别受试具有返回抑制的正、负情绪性,高分组偏重于序列矩阵线索化,中间组侧重于同时加工线索化和低分组更加注重继时加工线索化;3)3组隐喻吸收的共轭轨迹存在差异,即高分组(强震颤,两个高低不同的驼峰样态)、中间组(弱震颤,两个基本等同的驼峰形态)和低分组(微震颤,一个驼峰图像),这助推了二语隐喻吸收能力提升的局部实现以及二语隐喻习得的吸收效度.
    • 郭丽婷; 张晓贤; 张松; 汤樱铃
    • 摘要: 基于注意转移能力,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中的多基线跨被试实验设计,对两名三年级数学学习困难生进行趣味性极强的打地鼠游戏干预,通过改善其注意转移的返回抑制能力提高数学成绩.结果表明,通过游戏干预,被试在400 m s时出现了注意转移的返回抑制,同时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一结果佐证了注意转移能力的缺陷是数学学习困难生数学成绩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 唐晓雨; 孙佳影; 彭姓
    • 摘要: 本研究基于线索-靶子范式,操纵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与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中性条件、无效线索)两个自变量,通过3个实验来考察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对视听觉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的影响。实验1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结果发现,在双通道分配性注意条件下,视觉目标产生显著IOR效应,而视听觉目标没有产生IOR效应;实验2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与实验3 (听觉刺激呈现在中央)结果发现,在视觉通道选择性注意条件下,视觉与视听觉目标均产生显著IOR效应但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减弱视听觉IOR效应。
    • 金薷薏; 包呼格吉乐图
    • 摘要: 采用注意线索技术探讨角度和空间位置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实验1被试对出现在屏幕上的"E"或"H"按键反应.实验2被试对呈现的三个字母中不同的一个字母按键反应.结果发现各个角度和位置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实验1出现目标刺激的反应时呈现"V"字空间梯度,出现上视野优势和中心位置的优先效应;实验2出现下视野优势和返回抑制效应.根据以上结果,空间位置和角度都影响目标识别的反应时,优先效应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消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